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戏剧欣赏》)第三单元课件:第7课《日出》(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戏剧欣赏》)第三单元课件:第7课《日出》(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8 09:4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导入新课《日出》是我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大杰作在现当代戏剧文学中,能够经得住时代的考验而常演不衰,并且适合于阅读欣赏、令人回味的剧本实在是少之又少。《日出》便是这少数优秀作品之一。日出曹 禺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学习目标:重点: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作者介绍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和改编巴金的《家》等著名剧本。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戏剧剧本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台词:剧中人物的语言和潜台词。
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1、按戏剧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
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2、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
3、按艺术形式的不同,可分成话剧、
歌剧、舞剧等;
4、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多幕剧和独幕剧;戏剧的分类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即个性化)。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日出》题记《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写知识女性陈白露在婚姻破裂后,带着丈夫——许光夫留下的诗集《日出》孤身沉沦在都市中,以美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身处于潘月亭、黑社会头子金八、富商遗孀顾八奶奶、妓院流氓黑三等各色社会渣滓的包围中。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当罪恶的大厦坍塌后,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东西”、黄省三等人都难逃悲惨命运。陈白露也最终在黑暗势力重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时陪伴她的只有诗集《日出》的诗句:“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剧情介绍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女性陈白露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与浪漫诗人许光夫私自结合,然而严酷的生活,使婚姻破裂。许光夫的诗集《日出》,成了她回忆与诗人真挚爱情唯一的纪念物。陈白露以美貌、舞姿和歌喉在"哈斯曼"歌舞厅渐渐走红。大丰银行总经理潘月亭在银行只剩下一个空壳之际仍虚张声势,夜夜笙歌、花天酒地,以此蒙骗客户。他发现了舞女陈白露后,顿蒙爱意,捧红陈白露成为"舞会皇后"和电影明星。从此,陈白露就处在潘月亭、关老太太、富孀顾八奶奶、黑社会头子金八、妓院流氓黑三、骗财贪色的张乔治、戏子胡四、阴诈而有心计的李石清等各色社会渣滓的包围而沉湎于醉生梦死的生活之中。陈白露大学的初恋情人方达生为了把陈白露唤醒,走向新生而进行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东西",黄省三、妓女翠花等也难逃悲惨的命运。丧失了对生命和自由追求的陈白露,最终在黑暗势力的压力下和社会动荡中结束生命,陪伴她的,只有许光夫的《日出》诗集中的词:人物简介生性高傲却又靠仰人鼻息过活的陈白露骄奢淫逸、心黑手狠的银行家潘月亭 富首遗孀顾八奶奶 卑琐而野心勃勃的李石清 孤苦无告的的“小东西” 小职员黄省三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选文中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雷雨》 (1933)
《日出》 (1936)
《原野》 (1937)三部曲“中国的莎士比亚”黄省三
李石清
潘月亭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各是什么身份?新提升的银行襄理(相当于经理助理)。大丰银行的经理。大丰银行的小职员,专门从事抄写工作。此时已被辞退。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曹禺( ) 凄凉( )
嗫嚅( ) 萧条( )
喃喃( ) 狞笑( )
哧 ( ) yú qī niè rú xiāo nán nán níng chī 2.解释下列词语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萧条:①寂寞冷清,毫无生气。②经济衰微,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紧接着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后的一个阶段,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低落,商业萎缩。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世故:(处事待人)圆滑,不行罪人。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凄楚:凄惨痛苦。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狞笑:凶恶地笑。        踌躇: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
周济:对贫困的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庶务:旧时指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旧时指办理杂项事务的人。
愤慨:气愤不平。
1.概括课文故事内容。
2.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人物之间有几次大的冲突?自学指导 课文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银行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亭打昏在地。概括故事内容 开端:黄省三求情被拒绝发展:李石清狠指四条路高潮:黄省三怒斥潘李贼
结局:黄省三反抗遭失败
故事情节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自学检测 根据黄省三的自叙,你能说说他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吗?1、失去工作2、无米下锅
3、无钱租房
4、身患肺病
5、老婆也走了
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明确: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找出文中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求情遭拒 (黄省三 李石清)发展:诉苦遭逼 (黄省三 李石清)高潮:斥骂遭打 (黄省三 潘月亭)结局:弱者无力,晕倒被拖下。1.分析人物的语言特色。
2.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哪三条路?试
简要分析这三条路。 3.分析人物形象。自学指导语言特色:胆小懦弱、万般无奈、老实可怜、畏畏缩缩冷酷无情,对人轻蔑阴险卑劣,毫无人性走投无路,悲惨可怜,老实无助发展开端高潮走狗,媚上欺下凶狠暴戾,冷酷残忍从逆来顺受到无力的抗争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的三条路:“拉洋车”拉不动到街上要(饭)没脸到人家家里去(偷)怕,下不了手活路?死路、绝路!“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就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只要过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疯狂地发出悲声“我不能死” “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李石清)黄省三的性格特点:1、舞台说明”胆小的”“无力的”2、“我做事凭良心”“(李石清:你没有从笔墨纸张里找出点好处?)天地良心,我没有。” 3、李石清给他指出“三条‘生路’”他都不愿或者不能 4、“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着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反抗怯弱善良老实本分,只知道干活,不会投机取巧懦弱李石清的性格特点:1、舞台说明中“冷冷地”“烦恶地”的表情

2、“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 3、“魔鬼般地狞笑着” 4、“起来!起来!走!走!走!(把他一推,倒在地上)你要再这样麻烦,我就叫人把你打出去。” 冷酷无情残忍无耻诡秘狡猾无情、势利潘月亭 李石清滚走潘月亭的残忍有过之而不不及黄省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自发的反抗意识开始萌发,但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绝望,这是他以后走上自尽之路的原因。高潮潘月亭的性格特点:1、在课文中,潘月亭用得最多的词是“滚2、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拳、擦擦手并说”没有关系“ 狠毒、无人性狠毒、残忍人 物 性 格黄:懦弱不堪   反抗精神
李:冷酷无情   凶狠卑劣潘:残忍狠辣   毫无人性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②您说,要我去——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课后题四 李石清故意不把话说完,想试探黄省三,有些幸灾乐祸。
   
对黄省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来说,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
   
黄省三发出绝望的吼叫“我非要杀了你”。但是面对潘月亭的怒喝“什么!”被吓住了不敢。而黄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找出文中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结局:弱者无力,晕倒被拖下。第一次冲突:求工作遭拒绝黄省三:李石清:被银行开除,找李石清求情。 烦恶地拒绝,态度冷漠
“可是,李先生,……只求他老人家再让我回去……就是累死我, 我也心甘情愿的。” “我告诉你,你以后再要狗似的老跟着我,我到哪儿,你到哪儿,我就不跟你这么客气了。”“上天不负苦心人”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部分。注意在朗读时仔细体会角色的情感与心理活动。戏剧离不开人物的语言,仔细品味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次冲突:黄省三:李石清:“我为着我这群孩子。我得活着!”
“您得帮帮我,帮我一下!我不能死,
活着再苦我也死不得,……”“ ‘偷!’ ‘偷!’这有什么做不得……”
“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
“这个世界不是为你这样的人准备的……”哭诉自己和孩子的病苦诉苦遭逼残忍地给黄指“路”课堂练习: 阅读“李石清(想了想,翻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做------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 1.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三条什么样的出路?这些是出路吗? 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的三条路:“拉洋车”拉不动到街上要(饭)没脸到人家家里去(偷)怕,下不了手活路?死路、绝路!“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就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只要过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疯狂地发出悲声“我不能死” “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李石清)第三次冲突:斥骂遭打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我是拿命跟你们换哪!” “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强盗,是鬼呀!……”“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 “拿三块钱给他,叫他滚蛋!”“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欺软怕硬,一幅奴才的嘴脸苦苦哀求,冷酷无情,对黄无动于衷无果后最终起来反抗潘月亭 李石清滚走潘月亭的残忍有过之而无不及黄省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自发的反抗意识开始萌发,但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绝望,这是他以后走上自尽之路的原因。高潮思考 : 你认为黄省三被解雇的原因是什么?1 在银行里没有后台 例:“我身后没有人撑腰”2 黄省三已被榨干,且身患重疾。例:“五年的工夫,你看看,这是我!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我告诉你们,我的左肺已经坏了,哦,医生说都烂了.”3 有李石清之流,他们善于阿谀逢迎,见风使舵,一切唯主子的脸色行事,极力讨好主子.所以暂时保住了饭碗.而黄老实憨厚,只知傻干苦干,不会溜须拍马,难讨主子欢心.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这就是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尔虞我诈就是巧取豪夺.黄省三被解雇是罪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发散思考: 在剧本的第四幕,李石清也被解雇了,成了又一个“黄省三”,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是为了更深刻的表现潘月亭之流的冷酷残暴,从而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的金钱关系,让人们清楚的认识那个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认真领悟第三部分“左门大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部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上来试着分角色表演一下,看谁的表演符合人物的形象 人物性格特点黄省三怯懦 善良 安分守己
有反抗、刚强的一面李石清 潘月亭冷酷无情 阴险卑劣 凶狠残忍 暴戾
文章主题 剧本(节选)描绘了“不足”者——备受欺凌,小职员黄省三请求复职却走投无路的情景。通过对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