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6 10:29: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6张PPT)
《陈涉世家》
复习课
司马迁
教学过程
作家作品
整体回顾
深层品析
链接中考
字句通关
再遇作者
【活动一】快问快答,唤醒旧知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大事年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大事年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常识回顾
【活动一】快问快答,巩固旧知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
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
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
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
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
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
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
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
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
字词句通关
【活动二】字字落实,逐句翻译
重点实词
1.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
2.苟富贵(如果)
3.若为佣耕(你)
4.陈涉太息曰(长叹)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发闾左適戍渔阳(驻守)
7.九百人屯大泽乡(停驻)
8.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9.今亡亦死(逃走)
10.足下事皆成(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称王)
12.固以怪之矣(本来;同“已”,已经;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4.比至陈(等到)
1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战甲,铠甲;武器)
16.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
17.刑其长吏(惩罚)
限时5分钟
一词多义回顾:
1.为坛而盟(筑)
为屯长(担任)
若为佣耕(是)
2.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
乃行卜(往,去)
行收兵(行军)
5.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6.令辱之(使,让)
召令徒属曰(号令,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通假字回顾: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流放)
2.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
限时3分钟
古今异义回顾:
1.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见面,会见
2.今亡亦死 古义:逃走 今义:死亡
3.等死 古义:同样 今义:等待
4.上使外将兵 古义:臣下对皇帝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
5.今或闻无罪 古义:有人 今义:或者
6.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怜悯
7.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时常或经常发生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 今义:表示约数,十六或十七
9.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
10.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 今义:身体
词类活用回顾:
1.法皆斩 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2.死国可乎 名词作动词,为……而死
3.乃丹书帛曰 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4.陈胜王 名词作动词,称王
5.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6.固以怪之矣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7.忿恚尉 动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尉果笞广 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9.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作名词,铠甲;武器
文言虚词回顾:
1.为①士卒多为用者
②为天下唱
2.然①吴广以为然
②然足下卜之鬼乎
3.以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或以为死
③以激怒其众
重点句子翻译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起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成就尊崇的名号,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整体回顾
【活动三】整体回顾,熟知脉络
课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
写人记事类
写了什么人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做了什么事
事件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地点
变化
时间
变化
《送东阳马生序》
交往人物
《孙权劝学》
人物身份变化
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看“言”:说的话
二看“行”:做的事
三看:直接评价词
塑造人物的常用方法:
对比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衬托
对照思维导图,结合题目要求,
分别从“人”和“事”的角度概括文章内容。
1.本文叙述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节选至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梳理课文,概括人物活动。
少有大志——谪戍渔阳——
因雨失期——共谋大计——
行卜威众——置书鱼腹——
并杀两尉——召令徒属——
起义收兵——自号张楚
2.司马迁所着意表现的并不是一两个历史人物,而是以陈涉为首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波澜壮阔的面貌。《四史评议》写道,“牵连而书者至有二十余人之多,千头万绪,五花八门,却自一丝不乱,非大手笔何能为此!”回看情节,把握几个重要的事件节点,概括为“一+量词+事件”的形式,看看太史公是如何做到“有物有序”的。
一场大雨、一次商议
一次占卜、一场刺杀
一次发动、一路凯歌
一次集会、一众响应
1.表明陈胜少时身份的句子是:尝与人佣耕。
2.表现陈胜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的句子(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是:苟富贵,无相忘。
3.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5.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③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6.陈胜、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7.陈胜、吴广提出的起义口号是:诈自称扶苏、项燕。
8.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和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否定)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物形象之陈胜
【活动四】深层品析,艺术特色
结合原文语句,分析怎样的人物性格帮助陈胜完成人生三级跳?
第一级:从佣耕者到屯长
第二级:从屯长到将军
第三级:从将军到陈王
司马迁的人物塑造艺术
【活动四】深层品析,艺术特色
结合原文语句,分析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陈胜这一人物形象的。
①事件。
②正面描写。
例:怅恨久之。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胜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痛苦的心理。
例:苟富贵,无相忘。
语言描写,表达了陈胜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语言描写,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表现出陈胜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言描写,这是陈胜对起义的鼓动与号召,表现出他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出陈胜富有宣传才能。
③侧面烘托。
例:借三老、豪杰的话,赞颂陈胜起义的功绩;以诸郡县杀秦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写作特色之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叙述事件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司马迁的选材结构艺术
【活动四】深层品析,艺术特色
结合原文,分析司马迁的选材结构艺术。
从全篇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
写作特色

详略得当
选材 有详有略
组织 清晰紧凑
链接中考·对比阅读
【活动五】链接中考,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归纳、整理不同文章之间的异同,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途径和手段。1.同作者/出处 《孟子》 《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 诸葛亮 《诫子书》、《出师表》
2.同主题 智慧人生 《狼》、《杞人忧天》、《卖油翁》 劝说进谏 《出师表》、《孙权劝学》
3.同文体 记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4.同手法 托物言志 《陋室铭》、《爱莲说》、《马说》
5.同形象 臣子形象 《周亚夫军细柳》、《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中不同篇章对同一人物的描写
文言词语含义
文学文化常识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文学常识涉及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平时要注意搜集、归纳、整理,日积月累,常看常记,烂熟于心,才能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文言文断句
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①专有名词不断开,如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年号、国名、器物名、度量衡等。②看前后词语归属③对偶句法:找重复的字;重复的字旁找相近、相反的词④标志词⑤通读检验)
文意理解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般以选择题或问答题的形式考查。选择题考查的知识面更广,能力点也相对较多,综合性强;而简答题考查的理解点相对单一,或针对全篇,或理解局部。
文言文翻译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留、补、替、删、调)
文章内容概括
本质上是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只有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正确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才能准确概括。
综合建模
本节课我们从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课文字词句理解翻译、文章内容主旨把握及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色等方面复习巩固了《陈涉世家》这一选篇,从中回顾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声势,看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感悟到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品析了司马迁高超的写作艺术。
当堂检测
不同史书对相似人物的描写
文言词语含义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文章内容理解
作业设计
A层:完成本课专项练习。
分类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B层:完成本课专项练习。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作家作品:司马迁与《史记》
字词句通关:实词 虚词 语句翻译
整体回顾:人、事、思想
深层品析:人物形象、选材结构
连接中考:考查形式、对比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