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6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16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6 10:33: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文本,感受最苦与最乐。
2. 精段细读,领略君子“苦乐”。
3. 联系实际,沿袭君子风范。
【教学重难点】
通读文本,感受最苦与最乐;领略君子“苦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有这样一个时代:
我国民全陷落于失望时代。希望政府,政府失望!希望疆吏,疆吏失望!希望政党,政党失望!希望自力,自力失望!希望他力,他力失望!忧国之士,溢其热血,绞其脑浆,于彼乎?于此乎?皇皇求索者有年,而无一路可通。
那简直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时代,“失望”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所有国民”深陷其中。但即使毫无希望,仍有很多深陷泥沼的仁人志士千方百计想将整个国家拉出泥潭,梁启超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与楷模。今天我们就走进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
二、回顾旧知
师:第四单元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略读的学习方法,请结合第四单元已学的课文,回顾一下,略读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
在略读时我们要注意有选择的阅读,通过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句(主题句、评论句等)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比如《驿路梨花》一文就可以通过时间、人物以及做的事情来进行梳理。
略读时,尤其是论述性文本我们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思路,粗知文章大意,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每一段的首句、末尾句即可掌握文章脉络。在略读过程中,要注意略读的效率,高度集中注意力,保证阅读思路的通畅。
师:本篇文章1200字左右,请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略读本文,把握本文的主要观点与思路。
三、对比标题,明人生之路
师: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
对比一:《苦与乐》与《最苦与最乐》
预设:文章写的是最苦与最乐,是苦与乐中程度最深的。
对比二:《最乐与最苦》与《最苦与最乐》
预设:二者有逻辑关系
结论:(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四、精段细读,懂君子之乐
师:苦乐循环,才是人生之路啊。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人生不能逃避责任,要勇于负责任。
师:我们的人生路途上要勇于负责任,才会苦乐循环,颇多趣味。但有些人不仅勇于负责任,更是主动担责任,所以才有“君子有终身之忧”。请所有同学看到第五自然段,我想请个同学来朗读下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尽可能在语言、结构、内容上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出示:认真倾听,争取在语言(引用、语气词、关键字、句式等)、结构、内容上有发现,有思考。
回答格式:
语言(结构、内容等)妙在( ),因为( )。
预设:
语言:引用古语俗语,精炼、含蓄、典雅、有文采(书卷气);语气词“哩”、“呢”、“呀”等亲切、平实(娓娓道来的平和感)。
结构:“然则因为”、“而且”、虽说”、“但是”、“所以” 等一系列连词,结构严谨(不仅篇章结构严谨,段落结构也严谨)。
四字词语: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对称句:形式工整,增强表现力。
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增强表达效果。
内容:“越是……越是”反映的是人的地位越高,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这个事实。“种种”形容责任种类、数量的多,“揽在身上”则体现他们责任感的强烈与负责的主动性。“日日”的反复明显强调了尽责与快乐的对应关系……
(在讲解过程中可联系全文分析)
五、打通单元,悟君子之德
师:越是圣贤豪杰,担当的责任越大,担当责任的主动性越强,所承受的苦楚更多,但得到的真乐也更多。梁启超就是这样,一生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找寻救国的良方、唤醒国人的良药。
出示:
梁任公最为人所恭维的——或者可以说,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善变”。
无论在学问上,在政治活动上,在文学的作风上都是如此。
他的“变”,并不是变他的宗旨,变他的目的;他的宗旨他的目的是并未变动的,他所变者不过方法而已,不过“随时与境而变”,又随他“脑识之发达而变”其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便是爱国。“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凡有利于国的事,凡有益于国民的思想,他便不惜“屡变”,而躬自为之,躬自倡导着。 ——郑振铎
为国、为国民,陈独秀不惜“屡变”,躬自为之,躬自倡导着;为读者,为文坛,叶圣陶坚决平白如话,躬自为之,躬自倡导着,他们都是君子。
填空:
君子之德是自强不息:
刘禹锡(身处陋室却调素琴、阅金经,与鸿儒谈笑,安贫乐道);叶圣陶(坚持文学平白如话、文字简洁,力求完美,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周敦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之德是厚德载物:
陈独秀倡导“最苦与最乐”,主动担责任,为国为民怀“终生之忧”;叶圣陶(修润文字征求“我”的意见,告辞时打拱谢谢,宽以待人、有礼有节);
解放军战士(为他人着想,影响了梨花姑娘等一批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如莲花香远益清,不可亵玩!
课堂小结:
从孔孟时代的“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到唐朝刘禹锡“虽处陋室,惟吾德馨”,到宋朝周敦颐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到近代陈独秀“君子虽一辈子苦痛,但在日日苦痛中得日日的真乐”,叶圣陶先生的躬行君子,以及现代雷锋精神的代代相传,君子风范早已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浸润于日常生活中,这是我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