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海水的运动 复习课件 (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海水的运动 复习课件 (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6 10: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第13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
课程标准 素能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资料、图片,认识特定区域海水的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及其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2.通过资料,从要素综合、区域综合、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因素和海水运动的成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
3.能够从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的角度,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4.通过实验、调查,认识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特征、海水的运动形式。(地理实践力)
(2)分布规律
①垂直规律: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__水温最高;__________米以内水温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变化幅度较小。
②水平变化: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__________;从季节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__________冬季。
变化
表层
1000
递减
高于
1.海水的温度
(1)主要收支状况
①热量来源:__________。
②支出渠道:海水__________消耗热量。
[夯基固本·填一填]
太阳辐射
蒸发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
(3)影响因素:纬度、深度、__________、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4)产生的影响
①影响海洋生物分布:__________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②影响海洋运输:在冰封海域航行时需要装备__________设施。
③影响气候特征: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__________有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海陆分布
海洋表层
破冰
大气温度

2.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1000克海水所含__________的多少,通常用千分比表示。
(2)变化规律:表层海水盐度以__________海域最高;由__________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海水温度(蒸发量)、大气降水、__________、海域封闭程度等。
(4)海水利用:建造晒盐场、海水制碱,提取__________、溴,__________、海水冲厕、工业冷却水等。
盐类物质
副热带
副热带
入海径流

海水淡化
2.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呈马鞍型曲线)
一.海水的盐度
A
B
C
一.海水的盐度
2.分布规律
与南纬60 相比,北纬60 海域盐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近岸地区,受到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北纬60 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洋。
3.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__________。
(2)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和深度(压力)。
(3)分布规律
①水平方向: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__________。
②垂直方向:通常情况下,在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__________,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__________;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__________。
(4)海水密度与人类活动
①影响潜艇的航行,有可能发生“__________”现象。
②用于军事战争,躲避敌军侦察。
质量
温度
盐度
增大
增加
很小
较小
海中断崖
密度低
密度高
利于潜艇的航行
海中断崖
海水的密度
3.影响因素:
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海水的密度
3.影响因素:
海水热导率低,导致水温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在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
在温跃层(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在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易混易错·理一理]
[典题引领]
(2024·江苏卷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下图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
(1)简析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
(2)说明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受周边陆地影响大。
(2)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形成一个低温中心。
1.海水温度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垂直 分布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太阳辐射、海水深度
1000 m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 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水平 分布 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太阳辐射(纬度变化)
季节 分布 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太阳辐射(季节变化)
(2)海水温度的影响
2.海水盐度
(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盐度分布 影响因素
总体 分布 以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并不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
最高 海域 红海 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缺少陆地径流注入;
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
最低 海域 波罗的海 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大量陆地径流注入;
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
(2)我国著名的盐场
盐场 位置 条件
长芦盐场 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沿岸 海滩宽广平坦;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布袋盐场 台湾岛西海岸 沙滩广布,地势缓斜;副热带地区,且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日照长,气温高,有利于蒸发
莺歌海 盐场  海南岛西南海滨 位于中部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温度高,蒸发旺盛;西部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水平分布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温度、盐度、深度(压力)
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分布 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 有时随深度的增加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称为“海水断崖” 4.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和深度的相互关系
(1)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深度(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
(2)在冰点温度(35 ‰盐度的海水冰点温度为-1.91 ℃)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3)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
(4)对于表层海水来说,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波罗的海的海水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小;红海海水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
(5)一般来说,在大河的入海口,海水的盐度较低,密度也较小,但密度也可能因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训练突破]
角度1 海水温度
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下列有关海洋表层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D
B
角度2 海水盐度
海水的味道又咸又苦,是因为海水含有盐类物质。下图为同一经线不同纬度(a>b>c>d)的某海区表面盐度变化(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纬度是(  )
A.低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中高纬度
4.图中虚线区域可能(  )
A.有暖流经过 B.位于红海
C.位于河口附近 D.位于波罗的海
A
C
角度3 海水密度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下图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C
B
1.海浪
(1)概念:海里的__________,最常见的海浪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
(2)主要类型
[夯基固本·填一填]
波浪
风力
类型 影响因素
海啸 海底地震、__________或水下__________、坍塌
风暴潮 __________
火山爆发
滑坡
强风
(3)造成影响:塑造__________地貌的主要动力。为保护海岸可采取修建__________、种植海岸__________等措施。
海岸
海堤
防护林
2.潮汐
类型 内容
概念 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成因 月球和__________对地球的引力
应用 采集、养殖、航运、__________等
太阳
发电
地球
EARTH
太阳SUN
月球
MOON
地球基础平均海平面
——Principle of tide formation
太阳SUN
地球
EARTH
月球
MOON
农历
初一
月球
MOON
农历
十五
地球基础平均海平面
——Principle of tide formation
引力
离心力
大潮
大潮
地球
EARTH
太阳SUN
月球
MOON
农历
初一
月球
MOON
农历
十五
——Principle of tide formation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地球
EARTH
太阳SUN
小潮
小潮
——Principle of tide formation
地球
EARTH
太阳SUN
农历
初七
农历
廿二
小潮
小潮
——Principle of tide formation
3.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__________地沿一定__________作__________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
①暖流:从__________的海域流向__________的海域。
②寒流:从__________的海域流向__________的海域。
(3)形成因素
①主要动力:__________。
②其他因素:__________和地转偏向力→改变洋流运动__________。
稳定
方向
大规模
水温高
水温低
水温低
水温高
盛行风
海陆分布
方向
洋流性质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度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度的暖流水温高。
(2)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但属于寒流。
[易混易错·理一理]
[典题引领]
(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
(1)指出该海域波浪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
[尝试解答] (1)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
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大。
(2)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电的地点较多;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发电成本高。
[核心精讲]
1.海浪与潮汐的比较
形式 形成因素 时间 方向 规模
海浪 风力、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等 无周期性 多随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较小
潮汐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具有周 期性  海水定时涨落 大
2.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2)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3)风势:钱塘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3.潮汐的特点
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大,运行成本低;
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潮汐能发电对环境污染小;
潮汐能发电的水库都是利用河口或海湾建成的,基本不占用耕地,且容易建造,投资较少;
另外,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能源,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
[训练突破]
角度1 海浪
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最低不少于30厘米。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冲浪时人们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海浪的能量 D.海啸的能量
2.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北半球(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C
D
角度2 潮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水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涨落现象。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潮差大的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水轮发电机厂房,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成水库,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使库侧水位与海侧潮位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下图示意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
(1)分析我国钱塘江口农历八月十八潮位高的原因。
(2)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有何优势?
(3)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潮汐能”的原因。
(4)有专家认为我国的钱塘江口不适合建潮汐位能发电站,联系材料说明理由。
答案:(1)农历八月十八日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
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
夏秋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杭州湾水位高,从而抬高潮位;
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加强了潮势。
(2)受天气的影响小,占用土地少。
(3)我国东部沿海常规能源短缺,而该地区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潮汐能属清洁能源,使用潮汐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4)钱塘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
一、选择题
红海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 m水深处水温也达21 ℃。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1~2题。
C
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信风带控制
C.太阳辐射强烈 D.海洋生物繁盛
A
2.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河流注入 C.海水交换 D.降水量
C
当涌浪在近岸碰到地势快速上升的海床,底部的海水运动受阻,上层海水仍持续运动,使得浪顶上涨,向下扣卷,这个近岸点我们称其为起浪点。冲浪就是从起浪点冲向岸边,从起浪点到岸边的区域也被称为浪的破碎带。据此完成3~4题。
3.青岛最佳的冲浪时机是(  )
A.1月 B.5月
C.8月 D.11月
C
4.管浪就是一个大浪卷成管形,冲浪者可以全身滑入其中。下列条件有利于形成管浪的是(  )
A.陡峭的海床地形 B.能量小的海浪 
C.连续的两道海浪 D.微弱的离岸风
A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 ℃,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09年5—8月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的(  )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C
6.浒苔暴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洋流
C
鄂霍次克海最著名的景观是海面上的浮冰,会随海水流动,又称为流冰。下图为该海域冬季海冰分布边界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影响该海域流冰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推进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活动 ②季风 ③洋流 ④海岸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8.纹别观赏流冰的最佳月份是(  )
A.11月 B.12月
C.2月 D.3月
C
解析:7.C 8.C 第7题,观察该图位置可知,该地有东萨哈林寒流,同时,该地在冬季受东亚季风影响,冬季吹西北风,故主要因素为季风和洋流,②③正确,故选C。第8题,观察上图可知,纹别距1月20日边界最近,故纹别观赏海冰的最佳日期是1月底2月初,故选C。
下图为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相关数据。据此完成9~10题。
省份 平均潮差(m) 年潮汐总能量(亿度/年)
浙江 3.7 1146
山东 1.5 165
江苏 1.2 101
河北 0.65 2.6
9.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  )
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
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
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
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
A
10.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
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
C.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
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
C
解析:9.A 10.C 第9题,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我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A正确;图中是平均潮差,不能表示潮差季节变化,B错误;表格数据都是近岸潮差,C错误;四省都位于沿海地区,与左岸、右岸无关,D错误。第10题,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A不符合题意;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D不符合题意;潮汐能丰富是天体的引潮力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无关,C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江入海口处的顺德甘竹滩位于西江和甘竹溪的分流口,河底全部为坚硬的变质岩。由于河道狭窄,河床突兀,滩口礁石密布,这里洪水涌动,洪水位差、潮位差最高可达2米,曾是航运事故频发的险滩,民国时期就炸礁问题议论纷纷,但是甘竹溪两岸的居民深表担忧,反对炸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年代初,甘竹滩开挖人工河道,建成集发电、航运、防洪等功能于一体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
不同河段往往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涨潮和落潮速度快慢不同。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上游涨潮慢落潮慢,下游涨潮快落潮快,发电站主要利用西江洪水和潮汐2~0.3米的落差发电,在70年代最高发电量可达年1000万千瓦时。近些年西江上游水利枢纽的建设对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工程位置示意图。
(1)分析甘竹溪两岸居民强烈反对炸礁的原因。
(2)推测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上、下游涨潮落潮差异的原因,并说明发电站主要在落潮期发电的原理。
(3)西江上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降低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发电效益,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炸礁后甘竹滩河段变深,进入甘竹溪的水量增多,且流速加快,洪水期容易对地势低平的两岸造成较大威胁,导致村庄、农田可能被毁,故村民反对。第(2)题,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上、下游涨潮落潮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河道到入海口距离远近有关。发电站上游是西江,河道到入海口距离远,涨潮慢落潮慢;发电站下游甘竹溪,河道到入海口距离近,涨潮快落潮快;因此造成涨潮落潮的差异。由于电站上游西江落潮慢,下游落潮快,造成电站上下游水位差大,水能丰富,发电能力强。第(3)题,西江上游水利枢纽蓄水,洪水期水量减少;西江上游水能丰富,发电量大,电价低,影响甘竹滩发电站水电价格;上游河流含沙量减少,河床变低,造成电站上下游水位差减小,不利发电。
答案:(1)甘竹溪两岸地势低平,炸礁后甘竹滩河段变深,洪水期进入甘竹溪的水量增大,两岸村落、农田易受到洪水威胁。
(2)发电站上游是西江,河道到入海口距离远,涨潮慢落潮慢(发电站下游甘竹溪,河道到入海口距离近,涨潮快落潮快)。落潮时,发电站上游落潮慢,水位高,下游落潮快水位低,上下游水位差大。
(3)西江上游水利枢纽蓄水,造成甘竹滩段的西江洪水期水量减少;河水含沙量降低,河床变低,水位下降;西江上游水利枢纽发电量大,价格低,影响(压低)甘竹滩发电站水电价格。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薄层的高温、低盐水;下层为厚层低温、高盐水,下层也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温跃层。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某深度内温度和盐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材料二 下图为黄海中部海区某月海水温度垂直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描述图中海域内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2)推测黄海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并分析成因。
(3)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与温跃层的演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指出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特点。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上层高温,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海面0米~10米,基本不下降;水深10米~30米,随深度增加,海水温度急剧下降;约到达30米之后,海水温度随海水深度增加下降的不再显著。第(2)题,海水温度方面: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增温明显,水温高;底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小,增温不显著,水温低。海水盐度方面: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进入雨季,河流流量达到峰值,补给海洋淡水增多,海洋表层盐度降低显著;但底层海水受淡水补给影响较小,盐度还是较大。温度和盐度的综合影响,导致出现了显著的温跃层。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是在夏季,发育于春季,消退于秋冬季。冷水团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与温跃层的演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冷水团也是春季发育,夏季鼎盛,秋冬季消退。
答案:(1)表层水温高,向深处水温降低;在水深10米~30米附近,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迅速下降; 约3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2)夏季。原因: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受之影响浅层海水盐度低;而较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的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在水深10~30米深处出现了水温和盐度突然变化的温跃层。
(3)春季形成发展,夏季成熟,形成明显冷水团;秋冬季衰退。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