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复习专项练——4.句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复习专项练——4.句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6 11: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4.句子
1.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______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2.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从何得来?
②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文化和科技教育融合的影子。
④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
⑤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他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②④①③⑤
3.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4.阅读下面文字,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2年的中国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天问一号”“北斗卫星”“量子通信”这些科技发展如雨后春般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国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全球新沃土,让中国红渲染世界的东方!
A.文中加粗词“人才”“集聚”在句子中的成分是宾语。
B.第一段画横线部分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C.文中画框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第二段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中国成为组成部分。
5.同学们向大家推荐“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下面是他们推荐稿的部分内容。将“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为未来留下丰富多彩人物形象的文学。”这句话插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属于人民、讴歌人民、鼓舞人民的文学。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与广袤国土上火热的现实生活同呼吸,在吐故纳新中不断获得力量的文学。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作家将自己的文学创造真正融入时代澎湃大潮的文学。【乙】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勇于在观念、题材、内容、风格,以及体裁、门类、形式、技法上进行多元探索的文学。【丙】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6.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翻照移去。”这句话中加粗的词依次为动词、名词、数量词、副词。
B.“隐隐闷雷”“捏紧了心”“站起来”“牛嘴咧开”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
C.“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鹰移来移去”。
D.“牛们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7.下列属于语意重复语病的一项是( )
A.持续干旱少雨,许多水库的存水量已减少了一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B.国内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和品牌致力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C.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次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
D.对于高铁的设计和施工,始终要坚持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生态的原则。
8.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滨州依河傍海,古有“渤海雄邦”之称。(A)这里有126公里海岸线,94公里黄河穿城而过,渤海与黄河不仅造就了滨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也传承着滨州人重情重义的血脉基因。(B)滨州是一座底蕴丰厚的文化之城,是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孝文化发祥地。梁邹范公传“忧乐”精神,惠民孙武著兵学圣典,博兴董永立仁孝典范。(C)滨州是一座风姿绰约的魅力之城,这里既有浪漫水乡的灵动和雅致,又有人间福地的秀美和神韵。沿黄生态风光绮丽,湿地公园秀美怡人。(D)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孝文化,这些已经成为滨州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强大动力。
A.A B.B C.C D.D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伙伴们走进美丽的仙女庙公园,只听见声声鸟鸣,阵阵花香。
B.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C.中国体育健儿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努力拼搏,再创佳绩。
D.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有不畏劳苦的精神,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高峰。
10.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B.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的原因,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C.德国莱辛的名著《拉奥孔》就根据这个雕刻,讨论美术上含蓄的道理。
D.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11.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是一次逐渐不断选择的旅行,当千帆过尽,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修改:将“一片”和“属于自己的”互换位置。
B.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如果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修改:将“如果”改为“只有”。
C.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修改:在句末加上“的机会”。
D.在人生道路上,许多不可复印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修改:将“复印”改为“复制”。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近的如“一二 一”,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
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D.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它、感知它。
B.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C.检查组将继续紧盯网吧乱象治理,努力营造健康绿色的上网。
D.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的原因?
B.通过学习《老王》这一课,使我感受到了善良与真诚的魅力。
C.我们身边有许多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但心地善良的人,我们应该尊敬他们、关爱他们。
D.能否珍惜水资源,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欣赏文艺作品,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B.驰援灾区的公安干警,打赢了防汛抢险这场硬仗,守护了群众平安,今天凯旋归来。
C.这些文章,是他的代表作,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因而文笔清新,含意隽永。
D.中国空间站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就议案的重大问题讨论并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
B.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各地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有的月销量超过千万件左右。
C.这次的湖北孝感孝文化艺术节的地点是在孝感市槐荫公园举行的。
D.初中生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其他各种风格的优秀作品也都应广泛地阅读。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A.它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B.中间舞动的线条充满韵律且流畅,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
C.会徽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
D.“BEIJING 2022”在形态上采用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18.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61亿立方米,比2020年提高18.9%。
B.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应对疫情。
C.通过学习《最后一次讲演》,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勇于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D.《科学休息》一书着眼于从睡眠到休假的各种形式的休息,纠正了我们日常的认知误区。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园林部门对娄底出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了处理和辨别。
B.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再“成才”。
C.由于省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D.我们中学生只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B.“自媒体”因为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C.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并非偶然。其爆火的原因,是淄博多年耕耘与积淀的结果,是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
D.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作答此类试题,一要关注供排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二要关注各选项,利用排除法锁定答案。分析供排句,抓住②句中的“想今朝”和④句中的“忆往昔”可知,④句在②句前,排除D项。分析①③句可知,这两句都是对②句“我们应如何……的奋斗精神”的回答,应在②句之后;由③句中的“然后”可知,①句在前,③句在后。由此不难判断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③。答案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排序。解答时先通读供排句,理解文字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梳理。本段文字主要讲述科学文化,故②句“科学是……是……”应为首句,④句“科学还是……”紧跟其后。①句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阻碍影响,这是对④句的转折,所以①句在④句之后。③句阐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由来,所以排在①句之后。⑤句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由来的具体阐述,所以排在③句之后。由此可知,顺序是②④①③⑤,故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这几句话是围绕“成长需要蜕变”的话题来写的。第②句“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引入话题,应放在首位。第①句“每一种蜕变”承接“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应放在第②句后。第①句和第③句是转折关系。成长会有痛苦,但是只有这样,才会拥有真正的成长,故第③句应放在第①句后。第④句是总结句,且与“人生也因此美丽”联系紧密,应放在最后。正确排序为②①③④。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A项,“人才”在句子中的成分是主语,“集聚”在句子中的成分是谓语;B项,“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标点使用无误,“基础性”“战略性”是并列成分,两者之间应用顿号;D项,第二段画横线句子的主干应是:中国成为部分。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还原。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厘清语段中四个句子的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前三句阐述的是“这70年的当代文学”自身的发展,最后一句阐述的是“这70年的当代文学”的探索。所给句子强调了“这70年的当代文学”对未来的贡献,由此可判断应放在【乙】处,以承接前三句的内容,并引出最后一句的内容。答案选B。
6.答案:A
解析:A.有误,句子中的“在”在这里是介词,不是副词;故选A。
7.答案:C
解析:A.“减少”不能用于倍数,应将“一倍”改为“一半”。B.主谓搭配不当,“品牌”不能“致力”。C.“一直”“长时间”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D.滥用介词,造成无主语,可删掉“对于”。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D句,“这些”指代的是“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孝文化”,该句存在语意重复的语病。故答案选D。
9.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删去“,阵阵花香”或改为“只听见声声鸟鸣,闻到阵阵花香”;B项,下降不能用倍数,将“一倍”改为“一半”;D项,成分残缺,句末添加“攀登”。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句式杂糅,把“的原因”去掉。
11.答案:A
解析:A.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按以下顺序排列: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本项中的“一片”是数量短语,“属于自己的”是动词短语,顺序应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原句正确,不应修改。“逐渐”用在此处语义不通,应该删去。
12.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把“近的如‘一二 一’”放在“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之前。C.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D.语义重复,删去“以上”。
13.答案:D
解析:A.语序不当,可将“领悟”与“感知”调换位置。B.两面对一面,可将“能”改为“能否”。C.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环境”。
14.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成分赘余,“凯旋归来”语义重复,“凯旋”意为“战胜归来”,故应去掉“归来”。C项,不合逻辑,“这些文章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文笔清新,含意隽永”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应去掉“因而”。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组成”,或把“包括”改为“由”。故选A。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应调换位置。B项,前后矛盾,应去掉“超过”或者“左右”。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地点”或者“举行的”。故选D。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可在“滑冰运动员”后加上“的造型”。B项,语序不当,应把“流畅”和“充满韵律”调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可把“采用”改为“汲取”。故选C。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C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将“处理”和“辨别”互换位置。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由于”或“使”。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只要”改为“只有”。故选B。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源于……的结果”杂糅,可删去“的结果”或将“源于”改为“是”。B项,“因为……的原因”杂糅,可删去“的原因”。C项,“的原因……,是……的结果”杂糅,可删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