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 昼夜的形成
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
情境与问题
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太阳升起就是白天,落下就是黑夜,白天和黑 夜交替出现。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和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JJ6下
研究地球的运动
开个学术研讨会,讨论地球怎样运动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JJ6下
研究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己旋 转,因为……
太阳绕着地球转,因为……
JJ6下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三足金乌-中国古代对于昼夜形成的解释
研究地球的运动
JJ6下
地球自转时围绕
着一条假想的轴,人 们称之为地轴。
研究地球的运动
JJ6下
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
有些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 行研究。当不同的假设似乎都能成立的时候,应该改变一下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更多更广的方面去思考。
研究地球的运动
JJ6下
第一组认为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他们将用下面的实验进行验证,你们怎样做呢?
研究地球的运动
JJ6下
实验方法:
1. 一名学生手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研究地球的运动
JJ6下
2. 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然后分 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和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同时观察“太 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
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关于天体的运动,不同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人们是怎样逐渐认识 天体的运动的?
JJ6下
科学在线
托勒密
(公元100年—168年)
古希腊天文学家、 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研究日月星辰的构成和运动方式并作出成就的科学家。
地心说
古希腊科学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发生的,于是有人提 出了“地心说”。16 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 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地心说”
是错误的。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 状况做了将近 40 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 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地球和别的行星 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JJ6下
科学在线
哥白尼(1473~1543)
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了“日心说”,认为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太阳围绕地球转动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上中学时就对天文学很感兴趣,曾跟着老师在教堂的塔顶上观察星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他不辞劳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文现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终于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 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JJ6下
科学在线
模拟昼夜的形成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假设:我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 形成的。
JJ6下
你能够判断清晨和傍晚了吗?
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
清晨
傍晚
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模拟昼夜的形成
实验方法:
1. 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2.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JJ6下
模拟昼夜的形成
讨论: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
JJ6下
太 阳 平 行 光 线
模拟昼夜的形成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 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JJ6下
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分别代表什么?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光线是什么样的?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刻?
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夜晚?
这几种转动方式是否能够产生昼夜交替?
如果可以,它们产生的昼夜交替有什么不同?
昼
夜
夜半球
昼半球
清晨或傍晚
应用与拓展 谁先迎来黎明
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
JJ6下
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吧,必要 时可以借助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哦!
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1819~1868) 法国物理学家。1819年9月18日生于巴黎,1868年2月11日卒于巴黎。他最著名的发明是显示地球自转的傅科摆。除此之外他还曾经测量光速,发现了涡电流。他虽然没有发明陀螺仪,但是这个名称是他起的。在月球上有一座以他命名的撞击坑。傅科的“知识权利”哲学思想也有很大影响。
地球自转
1851年法国科学家当众在大厅的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28千克的大摆锤。摆动实验进行几小时后,它的轨迹偏离了原来的位置。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傅科的实验装置叫作“傅科摆”,今天在很多天文馆和科技馆也能看到它。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
延时摄影拍摄北极星及周围星星的运动轨迹
北极星
:在地轴延长线上
地球自转
这张图是地球自转的证据之一,拍摄者采用定焦长时间曝光拍摄,星体的运动轨迹会在照相机底片上留下。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处于人们的视觉中心,所以北极星看起来“不动”,而其他星体旋转。地球自转的证据还有很多,南北半球植物自然缠绕方向,地球上的台风、龙卷风,傅科摆、水流旋涡现都是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学科学 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