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6 18: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案晋崤山之战,使秦军遭重创。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官渡之战,袁绍因军败而亡。崤山、桂陵、宫渡皆地处中原地区,这说明中原地区( )
A.地域十分广阔 B.劳动力素质高 C.地势十分平坦 D.战略位置重要
2.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如下)。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
叙述 出处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后汉书·献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那。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
A.赤壁之战曹操最终失败 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
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3.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对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来说最为可信的是( )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
C.《资治通鉴》 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4.三国结立局面形成后,军阀数量减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程度有所减弱。同时,三国相互的制衡,给社会带来相对安定的局面。因此三国鼎立( )
A.改善了民族关系 B.开始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发展了海外贸易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5.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知识。以下思维导图中甲、乙两处应分别填( )
A.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B.尊王攘夷、西晋灭亡
C.西晋衰落、尊王攘夷 D.西晋灭亡、八王之乱
6.西晋因八王之乱陷入动乱之中,周边少数民族乘机起兵,他们攻入中原,大肆屠杀劫掠,使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历史上称之为“永嘉之乱”。“永嘉之乱”破坏了社会经济,但也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其( )
A.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B.使江南地区遭到破坏
C.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D.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7.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倚重王氏贵族,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的开国皇帝是( )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迁
8.南朝(420—589年)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政权更迭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政权并立形成 D.商品经济发达
9.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
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0.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11.中华成语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成语投鞭断流、东山再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整顿吏治,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苻坚的这些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13.他通过联姻,沟通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联系。他自己娶了崔、卢、郑、王四姓女子入宫,又为自己的五个弟弟娶了汉族大姓女子,而范阳卢氏一家便娶了三个公主。材料中的“他”( )
A.开我国“和亲”政策的先河 B.通过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C.依靠武力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D.改汉姓之后,自己姓“长孙”
14.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15.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具,它们最初被叫作“胡床”,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中原。这在实质上反映了(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民族交融对中原的影响
C.民族矛盾尖锐 D.民族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16.下图所示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儒家学说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道教文化的兴起 D.雕塑艺术的宏伟与精湛
17.下图是一部书的目录,这部书可能是( )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欹、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蔬菜)、蔓箐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 束、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A.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 B.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
C.郦道元著的《水经注》 D.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18.从下表内容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人物 贡献
祖冲之 采用多年观测和计算的数据,编制《大明历》。
贾思勰 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 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完成《水经注》一书。
A.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理论与实践结合 D.坚持以民生为本
19.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司马迁 D.蔡伦
20.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晋时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在他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15分)
【识读历史图片】
(1)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连线题。(6分)
① 孙权 成都 魏
② 建丕 建业 蜀
③ 刘备 洛阳 吴
【认识历史人物】
(2)林琳在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对曹操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她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了一张卡片(如下),但在卡片上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4分)
曹操的事迹回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②统一北方湖 ③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④废汉缺帝,建立魏国
(3)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想起小说、戏曲里的花面奸臣,但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戏曲里的曹操是不同的。请你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5分)
22.阅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1)结合所学知识,将示意图补充完整。(5分)
(2)上面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6分)
23.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态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去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5分)
材料二: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摘自《魏书·任城王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采取的重要措施及历史影响。(6分)
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畜牧业转变为农业。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表现(提示:从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等角度列举),并指出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24.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复杂。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走进魏晋南北朝”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7分)
【政治局面】
(1)上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政权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谁?C所代表的政权统一了哪里?(4分)
【经济发展】
经过东吴至南朝刘宋时期200余年来南北方人民对三吴地区的共同开发,该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甚至有局部地区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7分)
【历史思考】
(3)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的因素。(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睿。
8.答案:A
解析:根据“南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可知,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D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时,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劳动力,A、B两项错误;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是北方贵族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的原因,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11.答案:D
解析:根据“投鞭断流”“东山再起”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前秦的统治。根据“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并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整顿吏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这些改革措施使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民族交融得到发展。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根据题干“他通过联姻,沟通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联系”可知,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与汉族通婚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如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B项正确。西汉时期就实行过和亲政策,A项表述错误,排除;北魏政权只是统一了北方,没有统一全国,排除C项;孝文帝名为拓跋宏,改汉姓后名为元宏,姓“元”,排除D项。故选B。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据材料“《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密切相关。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北魏时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A、C项;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交融。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中原”可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改变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习惯。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洛阳龙门石窟雕刻了很多佛像,是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而开凿的。因此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选B。
17.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图中内容都为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技术。依据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18.答案:C
解析:阅读材料,根据表格中“采用多年观测和计算的数据”“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9.答案:B
解析:由所学可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南朝的祖冲之。故选B。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B项正确;《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绘画作品,排除AD项;《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B项。
21.答案:(1)
(2)④错误。废汉献帝,建立魏国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3)评价: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曹操也有自负、多疑等缺点。
22.答案:(1)①赤壁之战;②魏;③北方;④北魏孝文帝;⑤齐民要术;⑥北方
(2)趋势:由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江南逐步得到开发。
23.答案:(1)因素:劳动力的增加: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2)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3)表现:生产生活方面,相互学习;政治制度方面,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思想文化方面,内迁各族人民学习汉族文化,汉族人民学习内迁各族乐舞;社会习俗方面,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方面,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趋于消解。作用: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4.答案:(1)刘备。北方。
(2)江南地区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速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统治者重视生产和发展。
(3)出现几次局部统一和一次全国短暂统一;出现民族交融高潮;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解析:(1)本问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片中的A处是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据“中国古代政权更替示意图(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故C是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本问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经过东吴至南朝刘宋时期200余年来南北方人民对三吴地区的共同开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包括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南迁加速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等。
(3)本问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的因素。根据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