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美丽的月球PPT课件新版(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美丽的月球PPT课件新版(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16 13:4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
探索月球
观察月相变化规律
观察月球表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农历初三 月亮的形状,那么其他时间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观察月相变化规律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我们能看到变化的月相。
观察月相变化规律
从地球上看,月球的形状经常发生变化,有时像一块圆饼,有时又像一把镰刀。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进行长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月相变化规律
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月球反射太阳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
有时候月亮是一轮圆月,有时候它是一道细细的银边。那么, 月亮的形状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呢?
观察月相变化规律
观察要求:
1.观察日期要用农历记录。
2.要选定观察的地点和时间。
3.及时记录观察现象。
4.长期观察要有恒心。
月相观察记录表
观测日期
天气情况
月相 (图)
月相变化规律
农历上半月——亮面在右边,由缺逐渐变圆。
农历下半月——亮面在左边,由圆逐渐变缺。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月相变化规律
初一新月不可见,
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
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
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
月面朝东下半夜。
月相变化歌
拓展——了解月相的命名
我们观察的家园
月相名称 农历出现时间 月相别称 日、地、月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出现时间 月相图
新月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初七 初八 无
十五 十六
下弦月 无 大致成直角
初一

上弦月
大致成直角

满月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二十二、二十三
通宵不可见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上半夜可见,西边明亮
下半夜可见,东边明亮
给一个月的月相排序
1.观察月相图片,哪些是你曾经观察到的和哪些是你没有观察到的。(小组交流)
2.根据一个月内,月相出现的先后顺序,给月相照片排序。排好后,同伴之间说说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给一个月的月相排序
根据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先思考哪些月相先出现,哪些月相在中间,哪些月相在最后,然后再排序。
月相照片不要放反了。(可以看图片背后的箭头)




上半月,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模拟月相的变化
月球自己不发光,它是被太阳照亮的。
模拟月相的变化
用黑白球模拟月亮被太阳光照射,白色的一面代表被光照亮面。试验中,白球始终对着太阳的方向。
模拟月相的变化
想一想,如果月球自己发光,还会有月相的变化吗?
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自制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认识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一个怎样的星球?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呢?
认识月球
认识月球
认识月球
认识月球
环形山(月坑)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球表面。
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公里,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公里。
认识月球
模拟环形山
模拟环形山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距离地球月38万千米,是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
在月球上,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30℃;背着太阳的一面温度最低可达-180℃。
1、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1/4;
2、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 1/80;
3、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4、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5、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物。
月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384400千米。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只是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小,对人的引力也小,100千克的人在月球上仅重17千克左右。人在月球上跳高,会打破在地球上的跳高记录。
这是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对比,很震撼吧!
月球
认识月球
日月同辉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出现日月同辉的现象需要太阳和月亮同时在地平线以上。
日月同辉天象被肉眼直接观测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在秋季天空晴朗、能见度好的月份的农历廿一至廿三,才可以在大白天看到。
认识月球
月晕
月晕是光透过高空卷层云时,受冰晶折射作用,使七色复合光被分散为内红外紫的光环或光弧,围绕在月亮周围产生的光圈。
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月晕有时候会有缺口,缺口的方向便是刮风的方向。
探索月球的历史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观察月球,最早关于月食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前。
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自制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月亮,发现月亮表面是那样的凹凸不平,还分布有很多环形山,伽利略据此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 遗憾的是,月球1号在距离月球5995千米处和月球擦肩而过,未能命中月球。
1959年9月12日,经过多次的失败以后,前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
无人月球探测器
1969年7月16日是人类第一次飞向其他天体的历史性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阿波罗”11号拍摄的月球布满环形山的地区。这个大环形山的直径为80千米。
“阿波罗”17号上的宇航员和月球上的岩石。
神舟五号:
中国第一艘载人火箭
杨利伟: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模拟月球发光
用一个手电筒充当太阳,用一个地球仪 充当地球,将一个小泡沫球用箔纸包起来,充当月球。
将教室里的光线调暗,使月球绕地球转动,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模拟月球“发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