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
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的主要事迹,简要了解拉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独立运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基本情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殖斗争的艰苦性、曲折性和正义性,以及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英勇斗争精神。(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开始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 和 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一场反抗 、争取 的运动。
民族独立
殖民统治
葡萄牙
西班牙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 宣布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 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 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 ”。
解放者
圣马丁
西班牙
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 。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宗教信仰
英
3.起义: 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 。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失败
1857
左图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美国 _ 刺激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革命思想;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 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
拉丁美洲
独立战争
C
找出关键信息“南美”“解放者”
→联邦共和制的初创是在美国,时空观念错误
→英国《权利法案》颁发后,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与史实不符
→在南美洲(拉丁美洲)民主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他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C项正确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没有体现民主法治的进步
★(2023宿迁)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的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中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见下图
主题: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或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意思相近即可)
依据材料所示信息,可以判断这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领导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他们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代表。
2.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材料 章西女王在1853年登上章西土邦的王位。1858年,英军包围章西,她率领全城居民英勇抵抗。英军破城后,女王率部突出重围,坚持抗英,战斗中身先士卒、勇敢杀敌,直到壮烈牺牲。
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一个土生白人家庭。一天晚上,他对祖国起誓: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1816年,他重返祖国,指挥起义军同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艰苦斗争,先后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
依据材料概括两人具备的共同精神品质。
精神品质: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外来侵略,坚韧不拔,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强烈爱国精神。
依据材料所示信息,可以得知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在国家遭受殖民侵略时挺身而出,领导人民展开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在斗争中,他们英勇作战、不屈不挠,都表现出了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等精神品质。
( )1.16世纪前拉丁美洲地区的主要语言是印第安语,16世纪后该地区的国家主要以拉丁语(发源于印度半岛及欧洲大陆)为国语。对出现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工业革命的扩展 B.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C.西、葡的殖民扩张 D.欧洲人的黑奴贸易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
【解析】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其原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16世纪前拉丁美洲地区的主要语言是印第安语。16世纪后,由于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主义统治,拉丁美洲地区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两种语言统称为拉丁语,并作为了该地区的国语,C项正确。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排除A项;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B项;欧洲人的黑奴贸易发生在16-19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虽最先进行黑奴贸易,但英国后来者居上,这不是出现题干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排除D项。故选C项。
( )2.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他
A.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解放黑人奴隶
C.领导民族独立运动 D.维护国家统一
C
【解析】
19世纪初,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他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排除A项;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他领导民族独立运动,但不是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 )3.(教材母题:教材P4)19世纪中期,为了发展本国的棉纺织业,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材料主要反映了
A.机器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B.印度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英国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解析】
从材料中英国为了发展本国国内棉纺织业,大量进口印度棉花并倾销产品,对印度手工棉纺织业造成了沉重打击的行为,可知这是英国对印度进行经济掠夺的一种形式,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大机器生产对英国棉纺织业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没有体现印度的内部阶级矛盾,排除B项;英国在对印度的经济掠夺中实现了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A.她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她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抗击英国军队
C.她解放了南美洲的大片土地
D.她领导人民反抗种姓制度的压迫
( )4.下表中的文字是印度一位女王墓碑上的赞诗,人们赞颂她的原因是
A
去吧,女王,
印度人民感恩戴德,
绝对不会把你遗忘。
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
【解析】
依据材料中“女王”“印度人民”可知文字中的人物是章西女王。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是18世纪,排除B项;解放南美洲的大片土地是玻利瓦尔,排除C项;反抗种姓制度的压迫与章西女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A.正义性和艰巨性 B.正义性和妥协性
C.全球性和曲折性 D.彻底性和革命性
( )5.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抗争的
A
时间 概况 结果
1816—1826年 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 获胜
1858年 章西女王带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英勇斗争 失败
【解析】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取得胜利。1858年,印度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斗争,章西女王牺牲,起义失败。这两个历史事件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图表信息中玻利瓦尔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一胜和一败,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A项符合题意。选项B妥协性错误,排除;选项C全球性错误,排除;选项D彻底性错误,排除。故选A项。(共31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各自的措施及历史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两次改革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和观看图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4.领导人: 。
彼得一世
5.内容:
(1)政治:①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 和
提拔人才。
(2)经济:鼓励兴办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②提倡学习 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西方
手工工场
才能
功劳
中央集权
6.影响:
(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 的进程。
(2)消极: 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农奴制
近代化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2)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
2.原因: 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3.时间和领导人: 年,亚历山大二世。
1861
农奴制
4.内容:
(1)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
。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出钱赎买
人身自由
5.影响:
(1)积极: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
的道路。
(2)消极:①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②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发展资本主义
图1 图1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图片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向 学习,全面推行 。 图2 图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是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废除 ;一张脸孔望着过去,保留农奴制的 。
残余
农奴制
改革
西方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
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积极向西方学习
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
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A
向多个西方国家学习
找出设问的主体
→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A项正确
→16世纪初,俄国已经建立统一的国家,与史实不符
→彼得一世进一步加强农奴制,与史实不符
→现代工厂在当时还未出现,时空观念错误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许多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纷纷逃亡。政府的法令规定,只要农民逃亡的时间不超过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延长至15年。1649年的法典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逃亡农民的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根据材料,指出俄国盛行农奴制的原因。
原因:①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②政府颁布维护农奴制的法令。
依据材料所示信息,可以概括出俄国盛行农奴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因此地主需要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第二是政府颁布了一些维护农奴制的法令,比如“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等。
2.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西方人对他的评价特别高,按照其中大多数人的看法,“大改革”简直就是亚历山大二世天才的业绩,他既站在深厚的民族基础之上,又能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他洞察时势,权衡利弊,身体力行地对贵族进行鼓动宣传和解释,从而缓解了他们抵触情绪,排除了改革的阻力,堪称俄国第一位欧化的皇帝、人民的解放者。
根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二世哪些优秀的品质有助于其事业的成功。
品质:有民主思想,改革创新,善于协调。
依据材料所示信息“他既站在深厚的民族基础之上,又能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他洞察时势,权衡利弊,身体力行地对贵族进行鼓动宣传和解释,从而缓解了他们抵触情绪,排除了改革的阻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可知,促使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得成功的因素是有民主思想,改革创新,善于协调。
( )1.彼得一世聘请外国专家到俄国传授技术,仿照欧洲模式组织训练军队,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学习西方生活方式和礼节。这些措施体现了彼得一世决心
A.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B.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
C.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D.开启政治近代化进程
彼得一世改革
A
【解析】
据“彼得一世聘请外国专家到俄国传授技术,仿照欧洲模式组织训练军队,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学习西方生活方式和礼节。”可知,这些措施体现了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A项正确。题干这些措施体现了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而不是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也与“聘请外国专家到俄国传授技术,仿照欧洲模式组织训练军队”“学习西方生活方式和礼节”不符,排除B项;题干这些措施体现了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而不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开启政治近代化进程”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 )2.下图描绘了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的场景,其最能体现俄国
A.推行西欧先进文化教育体系
B.大力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D.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D
【解析】
通过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题干图片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的场景最能体现俄国对外侵略扩张道路,选项D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彼得一世改革中的内容,但在材料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项。
( )3.他于19世纪中期进行的改革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但却是当时最适宜的选择,因为不彻底的改革比农民的暴动更能为社会所接受。“他”是
A.彼得一世 B.叶卡捷琳娜二世
C.尼古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
D
【解析】
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项;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俄国不断对外扩张,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激起了劳苦大众的不满,继而导致了普加乔夫起义的爆发,又进一步强化俄国农奴制,并使农奴制达到顶点,排除B项;尼古拉在位期间不愿与贵族利益发生冲突,改革农奴制,仅实施了币制改革、法典编纂事业和国有农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同时禁止农奴子弟进入中学和大学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
( )4.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解析】
据“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B项符合题意。俄国农奴制改革虽然为农奴获取份地提供了机会,但需要农奴支付巨额的赎金,并没有人人都获得一块份地,排除A项;1861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俄国农民完全摆脱封建地主控制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与俄国走上资本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 )5.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市值计算仅值5亿卢布,但农民交付的赎金却超过了20亿卢布。这表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
A.使广大农民获得了人身解放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D.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市值计算仅值5亿卢布,但农民交付的赎金却超过了20亿卢布”可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本,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农民的掠夺,故B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广大农民获得了解放,C项错误;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与题干信息无关,D项错误。故选C项。
6. 俄国近代的社会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他们结成秘密组织,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进步文学家、思想家,通过发表文章、撰写杂志等方式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前面临的社会危机。(4分)
危机:①农奴暴动范围广泛;②面临英、法等国的军事进攻;③武装起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④工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阻碍。(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社会力量在推动俄国近代转型中所作出的努力。(6分)
①青年军官:发动武装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②知识分子:通过发表文章、撰写杂志等方式,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进行改革。(一点2分,共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俄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获得的有益启示。(2分)
启示: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②不同的社会力量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即可,2分)(共32张PPT)
第3课 美国内战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美国内战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美国内战前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知道这是引发战争的基本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美国内战爆发的时间、重大战役和战争结果。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能说出其中的主要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说出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个人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理解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背景(原因):
(1)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北方是 经济,南方是 经济)
(2)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围绕 的存废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2.导火线:1860年, 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
奴隶制
奴隶制种植园
资本主义工商业
3.爆发:南方7个州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 ”。
4.初期:北方屡屡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南北战争
5.扭转: 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 》。
(1)内容:
①《宅地法》:鼓励农民到 耕种。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 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新法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奴隶
西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
6.结果:美国内战以 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7.实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 。
8.意义:美国内战维护了 ,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对林肯的评价: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国家统一
资产阶级革命
北
图1 美国南方种植园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劳动力主要是 ,他们终年劳作,不能私自离开。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流通。 图2 图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标志着在维护 而战的同时也为解放黑人奴隶而战;二是
_______了人们的革命热情,使大量黑人奴隶参军,增强了北方军队战斗力。
激发
联邦统一
劳动力
黑人奴隶
★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见下图)的政治因素是( )
B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找出设问的关键信息
→美国独立战争时间是1775—1783年,与材料时间相距较远
→南北战争时间是1860—1865,美国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经济因素,与设问不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时空概念错误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请思考:《宅地法》如何促进美国西部开发?
加速了对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部扩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市场。
《宅地法》允许美国公民购买、耕种西部土地,鼓励人们向西部移民,因此促进了美国西部开发,同时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1863年元旦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当他们或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为自己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时,不作任何压制他们的行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美国内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
依据材料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叛乱地区的奴隶应当被视为自由人,拥有一定权利。这份宣言产生了巨大反响,南方的奴隶成批逃亡,他们加入北方军队,使北方军队得到了充足的兵源,保证了北方在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 )1.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经济发达,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奴隶主把大量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并把棉花等廉价原料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据此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C.严重缺乏自由劳动力
D.建立集权政府与国家统一的矛盾
南北矛盾的加剧
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原材料,而南方种植园经济却禁锢了劳动力并将原材料输往欧洲,这说明美国南北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B项正确。早在十八世纪美国就已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C选项只是反映了美国北方的问题,这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方经济上的矛盾,未涉及到政治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 )2.右图是创作于1856年的漫画《分裂的合众国》,它描绘了一位黑人将合众国地图撕为两半的情景。该漫画揭示了
A.黑人已经得到了解放
B.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国
C.美国瓜分世界的罪恶
D.奴隶制是美国分裂的根源
D
【解析】
美国独立战争后,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黑奴劳动,随着形势的发展,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南北矛盾的焦点,林肯当选总统后不久,南方七州为发展黑人奴隶制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奴隶制是美国分裂的根源,D项符合题意。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1856年,黑人并未得到解放,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国,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瓜分世界的罪恶,排除C项。故选D项。
( )3.林肯曾经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美国人“友情的纽带”被绷紧最终引发了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克里木战争 D.朝鲜战争
内战爆发
B
【解析】
由题干中的“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而南方种植园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在问题上不可调和,引发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排除A项;克里木战争最终引发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排除C项;朝鲜战争爆发,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排除D项。故选B项。
( )4.1861年的马纳萨斯会战中,北方军队在军乐声中向里士满进军,而南方军队早已列阵相迎,在相持后,预先埋伏的南军援军赶到,发起反攻,北军一触即溃。此段记述可以说明
A.北方军事指挥不当 B.北方缺少援军
C.南方军队蓄谋已久 D.政府效率低下
C
【解析】
根据材料“而南方军队早已列阵相迎,在相持后,预先埋伏的南军援军赶到,发起反攻,北军一触即溃”可知,南方军队蓄谋已久,C项符合题意。材料“在相持后,预先埋伏的南军援军赶到,发起反攻,北军一触即溃”,不能说明北方军的指挥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北方缺少援军,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不能说明政府效率低下,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 )5.“它的实施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这评价的是
A.《宅地法》 B.《权利法案》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独立宣言》
北方的胜利
A
【解析】
1862年,美国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宅地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选项A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但并未促进西部的开发,排除C项;《独立宣言》没有产生题目材料中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 )6.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中提到“一百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他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华盛顿 B.林肯
C.拿破仑 D.凯撒
B
【解析】
题干中“《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解题关键。南北战争期间,为了挽回北方军节节失利的严峻形势,林肯于1862年签署并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B项符合题意。华盛顿、拿破仑、凯撒均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无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 )7.《宣言》的积极意义是不容抹杀的,因为它一发表,马上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南方奴隶成批地逃亡,他们纷纷来到联邦军队营地,要求参军杀敌。材料中的《宣言》
A.使美国种族歧视从此消除
B.是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的借口
C.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D.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C
【解析】
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这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据“南方奴隶成批地逃亡,他们纷纷来到联邦军队营地,要求参军杀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宣言》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C项正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使美国种族歧视从此消除,排除A项;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这是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的借口,排除B项;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C项。
8.19世纪中叶,美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以下照片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二 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利奇《华盛顿的起床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名称,并运用一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4分)
战争:美国南北战争。(2分)理由: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2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原因。(2分)
原因:随着南北战争的深入,林肯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2分)
(3)材料二作者把描写这场战争的书籍命名为《华盛顿的起床号》,谈谈你对这个书名的理解。(2分)
理解:因为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华盛顿的起床号》标志着华盛顿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意识觉醒。(言之有理即可,2分)(共34张PPT)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治维新的背景,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理解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自上而下改革的历史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一、倒幕运动
1.背景:
(1)德川幕府推行 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以 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逼迫日本开港通商,使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美
锁国
2.开始:一部分 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结束: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同年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
中下级武士
二、明治维新
1.背景:倒幕运动后,睦仁天皇改年号为“明治”,迁都东京。
2.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 ”。
明治维新
1868
3.内容:
(1)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上,提倡“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文明开化
殖产兴业
废藩置县
4.影响:
(1)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3)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军国主义
资本主义
图1 图1是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封建等级关系,其中 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大权却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武士受到将军、大名的控制,特别是中下级武士,为了改善处境他们成为
的中坚力量。 图2 图2是明治维新后的东京街头。图片中有了火车和铁路,体现了明治维新
“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的成果;此外,图片人物穿着西方的服饰,反映了明治维新
“ ”。
文明开化
殖产兴业
倒幕运动
天皇
C
找出材料关键信息“明治”,定位时空观念
→明治政府的措施导致农民破产流入城市,部分农民成为城市工人,农民减少工人增加,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地税改革与废藩置县无关
→农民破产进入城市,为了生存会进入到资本主义企业中从事劳动,客观上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些措施的影响
“增税”“破产”容易误导思维向消极影响,要打破思维定势
★(2023广东)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推动废藩置县实施
C.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天皇称:“我国即将进行前所未有之变革,故朕躬身先众而行,向天地神明宣誓,定斯国是,立万民保全之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为“破除旧有之陋习”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前所未有之变革”的?
措施: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理解: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根据材料“破除旧有之陋习”并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明治维新中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前所未有之变革”指的是明治维新的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因此要从其地位和影响的角度作答。
——据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整理
2.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材料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68年 ①明治天皇颁布诏书,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 ②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
1872年 ③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1873年 ④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80年 ⑤颁布第一个征兵令,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9年 ⑥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新型资本家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殖产兴业”也就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属于“殖产兴业”的是④⑥。对于明治维新的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积极主要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摆脱民族危机等角度回答;消极主要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角度回答。例如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包括“天皇制”在内的大量封建残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属于“殖产兴业”措施的两项内容(写出表中序号即可),并简要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内容:④⑥。评价:①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③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包括“天皇制”在内的大量封建残余。
( )1.右图反映了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状况。图中信息反映了日本当时面临的问题是
A.民族危机 B.门户开放
C.倒幕运动 D.社会危机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
A
【解析】
据图片关键词“美国佩里船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门户开放是美国为获取在华利益提出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主要问题是美国舰队对日本本土的冲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 )2.19世纪美、英、俄、法、荷与日本签订了十多项不平等条约,由此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置租界等权益。这一史实开始于
A.1842年 B.1853年
C.1868年 D.1894年
B
【解析】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的手里,幕府统治腐朽。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 由此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置租界等权益,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 )3.(2023扬州)德川幕府末期,面对幕藩体制危机和民族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B
【解析】
19世纪中期,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日益,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倒幕运动发动者是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朝廷公卿,故项B符合题意。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时,使日本有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战后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 )4.“改革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废除了封建大名领国制和武士身份制度,最终实现了中央政权的和平过渡和制度构建,平稳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材料评价的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美国内战
明治维新
C
【解析】
根据材料“平稳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再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完成了由封建制到近代国家的转变,C项正确。大化改新将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属于俄国,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与日本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 )5.“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明治政府这项措施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达到了文明开化 D.改革了经济制度
B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废藩置县、强制在东京居住”可知,废藩置县消除了藩邦,县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措施,排除A项;废藩置县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体现不出文明开化,排除C项;废藩置县是政治措施,不是经济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 )6.明治维新期间,相当多的日本青年热衷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这反映了日本推行
A.“殖产兴业” B.创办实业 C.“文明开化” D.闭关锁国
C
【解析】
根据材料“日本青年热衷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可知,明治维新期间,日本青年学习西方文明,效仿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此现象反映了日本推行“文明开化”的改革措施,故选C项。“殖产兴业”、创办实业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故排除AB两项;材料强调对西方的学习,闭关锁国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 )7.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以天皇制度为核心的新政体。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这反映了明治维新
A.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B.以中国文化为学习对象
C.确立了联邦共和制
D.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D
【解析】
根据材料“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以天皇制度为核心的新政体。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可知,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余,D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教育问题,排除A项;以中国为学习对象的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选D项。
8.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探究日本明治维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大日本帝国宪法》 说明:明治政府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把天皇推向了至高的地位,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1)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种类型。据此,简述材料所示史料的类型,并说说它的史料价值。(4分)
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2分)
史料价值:①证实日本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②可用于研究明治维新的成果。(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即可,2分)
(2)日本学者认为,明治维新扭转了日本的历史命运,应得到充分的肯定。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判断2分,列出与判断相符的史实说明理由4分)
【示例一】判断:同意。理由: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应得到充分肯定。
【示例二】不同意。理由:①日本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②但此次改革后日本军国主义色彩依然浓厚,最终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给其他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导致日本社会人口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动荡。所以,应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明治维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