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旗易帜
C.“宁汉合流”
D.北伐战争失败
【解析】1927 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故选C项。
2.“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首歌谣主要反映了井冈山时期( )。
A.反“围剿”斗争的伟大成果
B.土地革命取得的成效
C.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D.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
【解析】“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即打土豪、分田地,这是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故选B项。
3.自民国二十年开始,江西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口口相传,其历史背景应是( )。
A.太平天国政权建立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解析】材料中“民国二十年”是指1931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从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
4.中央红军长征渡过湘江后,人数从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为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解析】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1929年中共召开古田会议,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排除A、B、D三项。
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为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④是甘肃会宁,因此D项正确。
【拓展提升】
6.(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933年5月,山东青岛有外国垄断资本企业49家,资本总额7654万银元,占青岛工业资本总额的81%。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青岛的中国企业资金力量薄弱
B.青岛的民族工业缺少技术支持
C.国民政府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解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制约了其发展,但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薄弱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D项,排除A、B两项。当时国民政府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排除C项。
7.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通令,规定“全国各机关所用物品如有国货可以适用而仍购用洋货者,一律以不经济支出论”。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还要求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政府( )。
A.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 B.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
C.纵容官僚资本的扩张 D.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要求全国各机关所用物品购买国货,敦促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等,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民政府充当了列强侵略的帮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僚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1928年12月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意在强调( )。
A.重视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
B.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坚持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D.农民阶级是取得胜利的主导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意在强调重视农民,走先乡村后城市的道路,因此,必须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故A项正确。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故B项错误;材料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表明C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只是强调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并非强调农民阶级的主导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
9.(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图1、图2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形势图。这说明( )。
图1 图2
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符合国情
C.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完全失败
D.根据地土地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解析】材料表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呈现燎原之势,说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故选B项;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排除A项;“完全失败”与1934年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相悖,排除C项;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是土地革命而不是土地改革,排除D项。
10.下图所示为《扩大红军》宣传画,其反映了福建宁化苏区广泛开展扩红支前突击运动,广大苏区民众踊跃参军参战的场景。此举有利于( )。
A.国民革命深入开展
B.巩固土地革命成果
C.促使长征转危为安
D.支援敌后抗日战争
【解析】根据材料“扩大红军”“福建宁化苏区”等信息可知,此时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助于巩固土地革命的成果,B项正确;国民革命在1927年已经失败,排除A项;“促使长征转危为安”“支援敌后抗日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
11.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这反映了中共苏区中央局( )。
A.主张“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
C.适应了抗战新形势的需要
D.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
【解析】“进而夺取中心城市”说明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夺取城市,而俄国革命走的亦是夺取城市的道路,故选D项;A项是毛泽东的主张,其旨在占据乡村地区,而非夺取城市,排除;中共苏区中央局学习俄国革命模式,一直主张以城市为中心,而未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排除B项;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中的“敌人”是指国民党反动派,与抗战新形势无关,排除C项。
12.在经过桂、黔、湘等省的苗族、瑶族聚居区时,红军政治部意识到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开展“阶级斗争”的条件并不成熟,要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发生亲密的关系”,“同他们订立各种政治的与军事的联盟”。这说明红军( )。
A.清除了“左”倾错误的遗毒
B.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放弃了阶级斗争的路线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红军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意识到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故红军在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时,同当地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友好关系,同他们订立各种政治与军事联盟,以获取沿途各民族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谈论“左”倾错误的残留,排除A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性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分)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 是否正确 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是如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发展的。(6分)
【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性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斗争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性因素。(2分)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不正确。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4分)
(3)创新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得出材料一认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可知材料三认为农民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性因素。第(2)问第①小问,材料一强调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②小问,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③小问,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重心只能是农村。第(3)问,马克思认为革命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较强的城市爆发,材料一坚持城市中心论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但是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旗易帜
C.“宁汉合流”
D.北伐战争失败
2.“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首歌谣主要反映了井冈山时期( )。
A.反“围剿”斗争的伟大成果
B.土地革命取得的成效
C.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D.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
3.自民国二十年开始,江西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口口相传,其历史背景应是( )。
A.太平天国政权建立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4.中央红军长征渡过湘江后,人数从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为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为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拓展提升】
6.(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933年5月,山东青岛有外国垄断资本企业49家,资本总额7654万银元,占青岛工业资本总额的81%。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青岛的中国企业资金力量薄弱
B.青岛的民族工业缺少技术支持
C.国民政府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7.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通令,规定“全国各机关所用物品如有国货可以适用而仍购用洋货者,一律以不经济支出论”。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还要求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政府( )。
A.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 B.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
C.纵容官僚资本的扩张 D.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意在强调( )。
A.重视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
B.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坚持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D.农民阶级是取得胜利的主导
9.(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图1、图2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形势图。这说明( )。
图1 图2
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符合国情
C.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完全失败
D.根据地土地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10.下图所示为《扩大红军》宣传画,其反映了福建宁化苏区广泛开展扩红支前突击运动,广大苏区民众踊跃参军参战的场景。此举有利于( )。
A.国民革命深入开展
B.巩固土地革命成果
C.促使长征转危为安
D.支援敌后抗日战争
11.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这反映了中共苏区中央局( )。
A.主张“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
C.适应了抗战新形势的需要
D.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
12.在经过桂、黔、湘等省的苗族、瑶族聚居区时,红军政治部意识到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开展“阶级斗争”的条件并不成熟,要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发生亲密的关系”,“同他们订立各种政治的与军事的联盟”。这说明红军( )。
A.清除了“左”倾错误的遗毒
B.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放弃了阶级斗争的路线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性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分)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 是否正确 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是如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发展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