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6 16:32:09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这是《每周评论》对近代某一运动的评价。该运动(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在某部革命历史题材剧中,学生代表宣读北京各学校联合会决议:一、联合各界,一致奋起力争;二、定于五月四日举行全体游行;三、致电巴黎专使,绝不能让北洋政府在和约上签字……这表明该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反侵略反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
C.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D.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1920年,孙中山说: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这表明(  )。
A.孙中山决计要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
B.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主力军作用
C.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孙中山已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
4.史料记载,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达200万人,1912—1919年,工人共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五个月就高达19次。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  )。
A.民主政治氛围宽松
B.具备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阶级条件
C.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影响下表中革命纲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  )。
会议 时间 革命纲领(节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C.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实践
D.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宣布接受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到了1924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 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列强侵略中国的加深
7.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辞:“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当时,革命军担当的历史使命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土豪,分田地”
8.据统计,1925年4月,广东全省有22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入会农民达21万余人;至1926年6月,全省已拥有农民协会会员近65万人,约占全国农民协会会员总数的60%;至1927年5月,全国各地农会会员达到一千万人以上,并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这一变化表明(  )。
A.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热情
B.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日益壮大
C.农民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D.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9.1927 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说明中共(  )。
A.开始从幼年走向成熟 B.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C.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农村 D.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0.会议指出,“陈独秀放弃武装斗争,鼓吹要找‘中间的路’‘不宜于直接和他们武装冲突’的理论,是‘败亡的失策’,是‘客观上反对土地革命的方针’”;会议提出“‘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是我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上海 B.汉口 C.古田 D.遵义
11.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民主革命发展的阶段性 B.“工农武装割据”的合理性
C.建立统一战线的迫切性 D.发动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12.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由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  )。
A.国民党实行统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C.国民党力图真正统一中国
D.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力
13.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到达江西兴国后,指导中共兴国县委建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变“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将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这些措施(  )。
A.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B.解决了广大农民土地问题
C.有利于革命阵营的壮大 D.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4.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一届运动会,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群众一起打排球。举行这届运动会旨在(  )。
A.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
B.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传达健康的体育精神
D.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15.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近代某一会议时指出:“(该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下列对该会议描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B.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C.对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探索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16.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然而,海内外诸多教科书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领导成员的变动等方面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  )。
A.教科书无法反映真实历史
B.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
C.红军长征真相无法被探知
D.史料真伪会决定历史书写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5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领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1920年,青年知识分子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首句译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他采取将“幽灵”加上注解的办法来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毛泽东后来道,“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
——摘编自李百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利因素和影响。(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由于外国侵略者步步进逼,亡国惨祸迫在眉睫,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洲300多年的历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站在另一个文化体系上,在对西方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的困境下,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政治学说、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马克思主义都介绍到中国来,推动了社会变革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杜玲《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了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摘编自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材料二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政统归该部管辖;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刻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各种特权,这为它能以政府财务代理人身份对全国金融业务实行垄断提供了条件。在此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分别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官股,进行人事改组,从而控制了这两家当时中国最大的银行。上述举措使得南京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傅志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4分)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区部分货币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分别印有马克思和列宁的头像,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右侧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口号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着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拥护经济政策”“拥护工农银行,工农银行是劳苦群众自己的银行”“流通票币,活泼苏区金融”“流通票币,冲破敌人经济封锁”等口号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列宁的像三串纸币,一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一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
  提取苏区部分货币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10分)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这是《每周评论》对近代某一运动的评价。该运动(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有学生参与,同时五四运动又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B项正确;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排除A项;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
2.在某部革命历史题材剧中,学生代表宣读北京各学校联合会决议:一、联合各界,一致奋起力争;二、定于五月四日举行全体游行;三、致电巴黎专使,绝不能让北洋政府在和约上签字……这表明该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反侵略反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
C.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D.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解析】据材料“致电巴黎专使,绝不能让北洋政府在和约上签字”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在性质上属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项正确;五四运动属于爱国运动,而非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并非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非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排除D项。
3.1920年,孙中山说: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这表明(  )。
A.孙中山决计要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
B.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主力军作用
C.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孙中山已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
【解析】根据材料“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故C项正确。孙中山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但并没有进行思想领域革命的计划,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故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1920年,孙中山还没有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故排除D项。
4.史料记载,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达200万人,1912—1919年,工人共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五个月就高达19次。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  )。
A.民主政治氛围宽松
B.具备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阶级条件
C.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由材料可知,1912—1919年,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也日益提高,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选B项;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政治氛围并不宽松,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当时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影响下表中革命纲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  )。
会议 时间 革命纲领(节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C.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实践
D.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故选A项;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与从“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到“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的转变不符,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期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所述时间1921—1922年不符,排除D项。
6.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宣布接受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到了1924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 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列强侵略中国的加深
【解析】由接受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并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故错误;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故B项错误;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故D项错误。
7.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辞:“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当时,革命军担当的历史使命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土豪,分田地”
【解析】根据题干“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辞”“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储备了大量军事人才,而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B 项正确。
8.据统计,1925年4月,广东全省有22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入会农民达21万余人;至1926年6月,全省已拥有农民协会会员近65万人,约占全国农民协会会员总数的60%;至1927年5月,全国各地农会会员达到一千万人以上,并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这一变化表明(  )。
A.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热情
B.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日益壮大
C.农民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D.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5年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农民协会,参加革命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农会人数的增加反映出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日益壮大,B项正确;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农村,排除A、D两项;土地革命后,农民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排除C项。
9.1927 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说明中共(  )。
A.开始从幼年走向成熟 B.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C.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农村 D.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总结经验教训,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排除B项;八七会议时,党的工作重心仍在城市,尚未转移到农村,排除C项。
10.会议指出,“陈独秀放弃武装斗争,鼓吹要找‘中间的路’‘不宜于直接和他们武装冲突’的理论,是‘败亡的失策’,是‘客观上反对土地革命的方针’”;会议提出“‘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是我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上海 B.汉口 C.古田 D.遵义
【解析】依据材料“陈独秀放弃武装斗争”“客观上反对土地革命的方针”“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等,可得知这是批判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开展土地革命的会议,联系所学可知,该会议是八七会议,召开于汉口,B项正确。
11.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民主革命发展的阶段性 B.“工农武装割据”的合理性
C.建立统一战线的迫切性 D.发动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毛泽东对于小块红色区域地位的前景的判断可知,这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言论旨在揭示“工农武装割据”的合理性,B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有一个时间点,无法得出“阶段性”的特征,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并未建立统一战线,排除C项;毛泽东的言论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而非发动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排除D项。
12.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由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  )。
A.国民党实行统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C.国民党力图真正统一中国
D.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力
【解析】国民党以决议的方式将“一切军政军令之权”收归中央,同时“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严格管控“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这表明国民党加强了对全国军权和财政权的控制,其意在真正统一中国,故选C项。
13.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到达江西兴国后,指导中共兴国县委建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变“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将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这些措施(  )。
A.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B.解决了广大农民土地问题
C.有利于革命阵营的壮大 D.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解析】据材料可知,1929年毛泽东在江西兴国指导成立革命委员会,颁布《兴国土地法》等,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阶级,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有利于革命阵营的壮大,C项正确;1927年10月,土地革命在井冈山拉开序幕,A项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930年10月,蒋介石向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排除D项。
14.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一届运动会,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群众一起打排球。举行这届运动会旨在(  )。
A.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
B.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传达健康的体育精神
D.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解析】1933年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与到运动会中,毛泽东为运动会的题词大意为大家锻炼好身体有助于打败敌人,这有助于激发苏区群众的革命热情,故选A项;国民革命在1927年已经失败,排除B项;C项是意义之一,但并非这届运动会举行的根本目的,排除;1933年5月,蒋介石在为第五次“围剿”红军作前期准备,当时我党的工作重心是应对国民党的“围剿”,排除D项。
15.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近代某一会议时指出:“(该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下列对该会议描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B.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C.对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探索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解析】根据材料“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其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排除A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对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有力探索,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排除D项。
16.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然而,海内外诸多教科书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领导成员的变动等方面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  )。
A.教科书无法反映真实历史
B.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
C.红军长征真相无法被探知
D.史料真伪会决定历史书写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立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叙述必然会出现诸多的差异,所以诸多教科书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领导成员的变动等方面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历史叙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教科书也可以反映真实历史,排除A项;长征的真相是可以被探知的,排除C项;史料的真伪会影响历史的书写,而不是决定,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5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领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1920年,青年知识分子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首句译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他采取将“幽灵”加上注解的办法来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毛泽东后来道,“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
——摘编自李百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利因素和影响。(6分)
【答案】 (1)特点:既有传统文化背景的烙印,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救亡图存运动。
原因:晚清政府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外来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9分)
(2)有利因素: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影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6分)
【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可得出有传统文化背景的烙印;根据材料“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可得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救亡图存运动。第②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民族危机、传统思想的影响、西方学说的影响、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概括。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1920年,青年知识分子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可得出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根据材料“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及所学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根据材料“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及所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第②小问,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及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由于外国侵略者步步进逼,亡国惨祸迫在眉睫,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洲300多年的历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站在另一个文化体系上,在对西方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的困境下,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政治学说、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马克思主义都介绍到中国来,推动了社会变革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杜玲《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答案】 论题:近代中国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2分)
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创立学会、创办报刊等方式,进行维新思想宣传;1898年,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变法虽失败,但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启蒙。与维新思想同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得以传播,助推了人们的思想启蒙。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通过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理念,沉重打击了封建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中国近代史上,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复兴和进步。(10分)
【解析】根据题干主旨可知,材料主要讲的是启蒙和救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救亡推动启蒙分析,也可以从启蒙推动救亡分析。以思想启蒙推动救亡运动为例,可以提炼观点:“近代中国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在论证时,围绕论点进行。第一步,可以列举史实,如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思想启蒙;第二步,辛亥革命助推了人们的思想启蒙;第三步,可以列举新文化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配合中国的救亡运动的发展。最后回归论题,说明思想启蒙为救亡运动提供思想理论指导,极大地推动了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复兴和进步。
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了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摘编自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材料二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政统归该部管辖;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刻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各种特权,这为它能以政府财务代理人身份对全国金融业务实行垄断提供了条件。在此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分别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官股,进行人事改组,从而控制了这两家当时中国最大的银行。上述举措使得南京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傅志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4分)
【答案】 (1)表现:新兴商业城市涌现;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出现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6分)
(2)措施:实行关税自主;新铸货币;创建国家银行。
影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5分)
(3)共同因素:政府的推动;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民国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可知,新兴商业城市涌现;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可知,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根据材料“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可知,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根据材料“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可知,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根据材料“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可知,出现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根据材料“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可知,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可知,实行关税自主;根据材料“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刻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可知,新铸货币;根据材料“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可知,创建国家银行。第②小问,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第(3)问,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可知,政府的推动;根据材料“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国货运动,以及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区部分货币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分别印有马克思和列宁的头像,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右侧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口号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着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拥护经济政策”“拥护工农银行,工农银行是劳苦群众自己的银行”“流通票币,活泼苏区金融”“流通票币,冲破敌人经济封锁”等口号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列宁的像三串纸币,一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一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
  提取苏区部分货币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10分)
【答案】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苏区面临着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围剿”。
苏区三种货币属于一手史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状况,货币上印有马克思、列宁的头像等,表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货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要求,说明当时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货币体现的拥护苏维埃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保卫赤区,说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流通票币,活泼苏区金融”“流通票币,冲破敌人经济封锁”“拥护经济政策”说明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总之,苏区货币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阶级属性,有利于商品流通和根据地金融货币秩序的稳定;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有益探索。(10分)
【解析】第①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关键信息“增加工农生产”“发展社会经济”“政权归苏维埃”“土地归农民”等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苏区面临着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围剿”。第②小问首先结合所学说明苏区三种货币的史料类型和价值,即苏区三种货币属于一手史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状况。然后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说明,从货币上印有马克思、列宁的头像等信息可知,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从货币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可知,当时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货币体现的拥护苏维埃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保卫赤区等信息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从“流通票币,冲破敌人经济封锁”等信息可知,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苏区货币的性质和影响,即苏区货币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阶级属性,有利于商品流通和根据地金融货币秩序的稳定;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有益探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