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重点是根据三角形的六个基本元素进行分类讨论,探讨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最优化的条件。本节教材编写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展开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寻求,确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让学生经历探究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最优化条件的全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体会分类讨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步学会数学思考,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通过画图、比较,理解“边角边”基本事实。
3、通过操作、探究,经历探索两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验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和“边角边”基本事实。
难点:学生有条理地分类讨论探究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圆规、一副三角板
学生准备:画图用纸,小剪刀,一副三角板,圆规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请结合图形说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已知:
则AB=DE, BC=EF, CA=FD;A=D, B=E, C=F.
3、将性质中的已知和结论进行交换后,还成立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做好知识铺垫, 通过对问题3的讨论,帮助学生体会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并自然过渡到探究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问题情境中。
(二)探究新知
1、操作
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其中的一个元素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通过画图,说明你的判断。
1.只给定一个元素:
(1)一条边长为4cm;
(2)一个角为45°;
2.给定两个元素:
(1)两条边长分别为4cm,5cm;
(2)一条边长为4cm,一个角为45°;
(3)两个角分别为60°,45°。
师生活动:教师给各小组分配画图任务,学生动手画图,画出图形后同组进行比较,观察相同条件所画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相同,最后思考归纳结论。
结论: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也就是说依据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设计意图】学生的操作,训练了学生几何构图能力;分组画图,一方面凸显合作学习的优势,一方面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画图、比较、分析、交流中获得结论,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和合作学习的快乐。
2、问题: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行呢?
3、演示
(1)利用圆规和一副三角板演示教材图14-3和14-5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结论。
结论: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至少需要有三个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利用几何直观,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便于解决问题。由演示图14-3可以得到:已知两边,还需要增加第三边或者两边夹角,才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由演示图14-5可以得到:已知两角,还需要增加一边,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至少需要有三个元素。
4、问题:
(1)根据三个元素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师生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两边及夹角、两边及一角、三边、两角及夹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三角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思考,逐步探究数学问题。在以三角形的六元素为研究对象,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优化条件的过程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全面性,条理性。
(2)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条件能否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呢?
下面,来研究“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已知:
求作:,使,,.
师生活动:结合演示图14-3引导学生先画角,后定边的画图方法,(要求学生规范作图),然后将每人所画三角形与进行重叠比对,看看它们是否完全重合?由此得到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简记为 “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叠合,会对结论深信不疑,印象深刻,从而确认“边角边”基本事实。
(三)学以致用
例1 已知:如图,AD//CB,AD=CB。
求证:△ADC≌△CBA
师生活动: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适时引导,证明过程的书写,教师要示范板书,并解读板书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对几何证明过程的步骤书写,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或不够简洁、规范的地方,教师示范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书写证明过程及方法。
(四)巩固练习:P100 第1题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做题后,并说明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帮助学生完成证明。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熟悉“SAS”基本事实。
(五)课堂小结
问题:1、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2、你获得哪些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教师进行提炼,帮助学生归纳,并提升。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100页,练习第2题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课件11张PPT。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沪科版一、复习引入问题: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请结合图形,说一说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3、将性质中的已知和结论进行
交换后,还成立吗?二、探究新知1、操作
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 其中的一个元素, 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通过画图,说明你的判断。
(1).只给定一个元素:
①一条边长为4cm;
②一个角为45°;
(2).只给定两个元素:
①两条边长分别为4cm,5cm;
一条边长为4cm,一个角为45°;
③两个角分别为45°, 60° 。或两个元素, ② 2、问题: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行呢?
3、演示4、问题:
(1)根据三个元素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2)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条件能否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呢?
画图已知:
求作:
使回忆:如何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三、学以致用例1 已知:如图,AD//CB,AD=CB。
求证:△ADC≌△CBA
四、课堂小结
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2、你获得哪些经验?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00页,练习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