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函数的奇偶性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2.2.2 函数的奇偶性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28 11:23: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使学生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奇(偶)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强化数形结合、等价转化思想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他们尚不知函数奇偶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图形的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对图象的特殊对称性早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方面,学生懂得了由形象到具体然后再由具体到一般的科学处理方法
,具备一定数学研究方法的感性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奇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把奇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源于函数的奇偶性概念中蕴含着“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概念中的“对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都有”等关键词,都是学生所不易理解的。
教学难点: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把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作为教学难点源于学生首次接触到奇偶函数,判断推理能力上比较薄弱。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函数奇偶性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对称美,引出对函数对称美的研究—奇偶性质的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活动2【讲授】函数奇偶性
(二)归纳探索,形成概念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函数奇偶性本质的认识,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分别完成对奇偶性定义的认识.
1、提出问题,观察变化
根据问题:(1).已知函数f(x)=x2,求f(-2),f(2), f(-1),f(1),及f(-x) ,并画出它的图象。(2).已知f(x)=x, 求出f(-2),f(2),f(-1),f(1)及f(-x) ,并画出它的图象。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像,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有何性质,引导学生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出图像对称规律。让学生大胆的去说,老师逐步修正、完善学生的说法,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 新课标十分注重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注重通过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学生们熟悉的函数为切入点,尽量做到从直观入手,顺应同学们的认知规律。
2、步步深化,形成概念
观察函数y=x2随自变量x 变化的情况,设置启发式问题:
(1)在y轴的左、右侧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2)f(1)与f(-1)有什么关系? f(2)与f(-2)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在定义域内任取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点都有这个规律呢?
(3)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
(4)-x与x在几何有何关系?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征?
教师补充:这时我们就说函数 = 为偶函数。
在黑板上板书出偶函数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提问,实现学生从“图形语言”到 “文字语言”到 “符号语言”认识函数的奇偶性,实现“形”到“数”的转换。另外,对“任意性”的理解,我特设计了问题(2)、(4),达到步步深入,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出偶函数的定义,并解读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 = ,也由此观察出的函数定义域的特征。
仿照偶函数的定义,由学生说出奇函数的定义。
在黑板上板书出奇函数的定义。
注意强调: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性质,也就是说,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奇偶函数要求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分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至找到最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定义。体现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动变化的观点,同时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自己劳作后的甘甜,感受到耕耘后的丰收喜悦,更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活动3【活动】函数奇偶性
(三).巩固提高,深化概念
本环节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加深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奇偶性定义本质,完成对概念的再一次认识.
问题1:如果一个函数 是偶函数,那么可以得出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么?
如下图给出的函数 = x2图象,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么
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达这种对称性呢
问题2:如果一个函数 是奇函数,那么可以得出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么?
如下图给出的函数 = x的图象,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么
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达这种对称性呢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完成本阶段的教学:
(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那么这个函数为偶函数。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那么这个函数为奇函数.
【设计意图】奇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产生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从描述性语言过渡到严谨的数学语言。而对严谨的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及正确应用更是学生薄弱环节,这里通过问题研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新理念。
(四)、掌握判断方法,适当延展
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对两个问题的研究、交流、讨论,将函数的奇偶性研究从研究奇偶函数图象过渡到研究奇偶函数的定义,使学生对奇偶性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使学生完成对概念的再一次认识。
问题1:根据下列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问题1,学生可以很容易根据奇偶函数图象的特征判断出函数的奇偶性。
问题2:判断函数 的奇偶性。
学生的困难是难以用笔画出函数的图象.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用函数图象判断函数奇偶性虽然比较直观,但有时不够精确,需要结合解析式进行严密化、精确化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用数量大小关系严格表述函数奇偶性的必要性,从而将函数的奇偶性研究从研究函数图象过渡到研究函数的解析式.
问题3:如何从定义的角度判断 在定义域上为偶函数?
判断过程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分析步骤、详细板书、归纳步骤.
1.分析步骤:在前边的铺垫下,我组织学生先分组探究,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反馈,评价,对普遍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辨析中达成共识。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要想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该先判断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接着考察 与 的关系,接着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分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有效地组织课堂学习,有助于带动和提高全体(包括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他们的竞争意识。
活动4【作业】函数奇偶性
课后作业实施分层设置,书面作业、课后思考.
作业布置:教材第38页的第2,3,5题
思考交流:若奇函数y=f(x)在x=0处有定义,则f(0)=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布置思考题和作业,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加深,以满足他们学习的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作业进一步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也符合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原则。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