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时、分、秒【十二大考点】
【第一篇】专题解读篇
专题名称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专题内容 本专题包括时、分、秒的认识、简单的单位换算以及时间计算问题和时间推算问题等内容。
总体评价
讲解建议 建议作为本章核心内容进行讲解。
考点数量 十二个考点。
【第二篇】目录导航篇
【考点一】时、分、秒的基本认识和单位选择 3
【考点二】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5
【考点三】时、分、秒之间的大小快慢比较 6
【考点四】时间计算问题其一:同一小时内的时间计算 7
【考点五】时间计算问题其二:不同小时间的时间计算 8
【考点六】时间计算问题其三:不同日期间的时间计算(睡眠时间计算) 9
【考点七】时间计算问题其四:综合型 10
【考点八】时间推算问题其一:后推的时刻 11
【考点九】时间推算问题其二:前推的时刻 11
【考点十】时间计算问题和时间推算问题综合型 12
【考点十一】钟表中的时间计算 14
【考点十二】时间与间隔问题 15
【第三篇】典型例题篇
【考点一】时、分、秒的基本认识和单位选择。
【方法点拨】
1.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
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在倒计时中,每两个数的间隔时间就是1秒。
2.观察时钟,认识秒针。
有些时钟有3根针,钟面上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走一圈是60小格(12个大格),也就是60秒。
3.体验分、秒的长短。
(1)在活动中体验1秒有多长:眨一下眼睛是1秒;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2)体验15秒的长短:15秒可以做3次左右的深呼吸;可以写10~15个数……(3)体验1分钟的长短:1分钟可以写20个左右的汉字,可以扔10~20次纸飞机……
4.注意: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时、分、秒,并能通过举出实际例子感悟1秒和1分的不同,这是我们学习时间单位的基础。
【典型例题1】在实际生活中感知1秒和1分。
1. (秒的感知)1秒可以( )。
A.跑2米 B.看一篇作文 C.刷一次牙
2. (分的感知)完成( ),大约需要1分钟。
A.读完一本书 B.写一句话 C.眨一次眼 D.跳一下绳
【对应练习】
1. 我们1秒可以做完的事情是( )。
A.跑1千米 B.眨一下眼睛
C.做10道口算题 D.踢10个毽子
2. 下面活动中,( )是1分钟可以完成的。
A.跳绳50下 B.跑1000米 C.写300字日记
【典型例题2】钟表中的时间。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 )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 )大格。
【对应练习1】
钟面上,分针从“12”走到“3”,经过( )分:秒针从“4”走到“6”,经过( )秒。
【对应练习2】
钟面上,秒针从3走到8,至少走了( )秒,时针从11走到3,至少走了( )小时。
【对应练习3】
分针从12走到5,经过了( )分钟;秒针从6走到8,经过了( )秒;时针从7走到12,经过了( )小时。
【典型例题3】学会选择时间单位。
李明上午要在学校4( ),上一节数学课是40( ),做一道数学题花了40( )。
【对应练习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小华吃饭用了20( )。
脉搏跳10次大约用8( )。 学生每天至少要睡10( )。
【对应练习2】
在括号里填“时”“分”或“秒”。
(1)做数学作业大约要用20( )。
(2)读一首诗大约要用20( )。
(3)刷牙大约需要3( )。
(4)坐高铁从南京到北京大约需要4( )。
【对应练习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课间休息的时间是10( )。
(2)丫丫做一道口算题用2( )。
(3)做一套数学试卷用1( )。
(4)放映一场电影用1( )40( )。
【考点二】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方法点拨】
1.单一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分相加;
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把分化成秒,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秒相加。
2.复合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先把不同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同一种时间单位,然后再把数值相加。
【典型例题1】单一时间单位的换算。
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秒针走5大格是( )秒。
2分=( )秒,想:1分是60秒。
2分是( )个60秒,也就是( )+( )=( )秒。
3分是( )个60秒,也就是( )+( )+( )=( )秒。
【典型例题2】复合时间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
3分20秒=( )秒 2时10分=( )分
【对应练习1】
单位换算。
3分=( )秒 1分25秒=( )秒 72秒=( )分( )秒
【对应练习2】
单位换算。
4分=( )秒 1分15秒=( )秒 2时45分=( )分
150秒=( )分( )秒 95分=( )时( )分
180秒=( )分
【对应练习3】
单位换算。
1小时=( )分钟 1天=( )小时 2分钟10秒=( )秒
90分钟=( )小时( )分钟
160秒=( )分钟( )秒
【考点三】时、分、秒之间的大小快慢比较。
【方法点拨】
相同时间单位的大小比较只需要比较单位前数字的大小;不同时间单位的大小比较,要先把它们统一成同一种时间单位,然后再进行大小比较。
【典型例题1】先进行换算,再比较大小。
在括号里填上“>”“<”或“=”。
8分( )80秒 3时( )300分
【对应练习1】
在括号里填上“>”“<”或“=”。
1时( )60秒 2分( )20秒
1分30秒( )100秒 1分18秒( )78秒
【对应练习2】
在括号里填是“”“”或“”。
1时( )60秒 1分( )90秒
7时( )7分 3时( )180分
【对应练习3】
在括号里填上“>”“<”或“=”。
1时( )60秒 3时( )180分
2时( )100秒 4分( )40秒
100秒( )20分 250分( )4时
1时15分( )110秒 1分20秒( )120秒
【典型例题2】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时间的快慢。
航航和宁宁进行赛跑,航航用了1分20秒,宁宁用了69秒,( )跑得快,( )跑得慢,跑得快的比跑得慢的快( )秒。
【对应练习1】
王叔叔和李叔叔各做了24个零件,王叔叔用了2小时,李叔叔用了1小时50分钟。( )做得快,快( )分钟。
【对应练习2】
下面是某学校三年级400米跑步决赛的成绩表。(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姓名 小刚 小明 小亮 小军
成绩 1分38秒 125秒 109秒 2分
【对应练习3】
王华、李兴和张洪参加了学校体育节的100米比赛,他们的成绩依次分别是17秒、19秒、18秒,这三人中成绩最好的是( )。
【考点四】时间计算问题其一:同一小时内的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小明上午8:05从家出发,上午8:25分到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对应练习1】
星期天上午明明9:15开始做作业,9:5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对应练习2】
红星小学第三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15,第三节课的结束时间是10时55分,上午第三节课是多长时间?
【对应练习3】
亮亮每分钟做5道口算题,从7:25到7:32能做多少道口算题?
【考点五】时间计算问题其二:不同小时间的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2022年11月12日10:03成功发射,12:10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从成功发射到成功对接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对应练习1】
星期天,张明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他们8:20开车出发,9:30到达外婆家,他们开车去外婆家用了多长时间?
【对应练习2】
星期六上午,军军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外婆家,9:35出发,11:35到达,军军家距离外婆家多远?
【对应练习3】
今天训练时间是上午7:00~11:30,下午2:00~5:30,今天一共训练多长时间?
【考点六】时间计算问题其三:不同日期间的时间计算(睡眠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小明晚上9:20睡觉,早上6:40起床,他一共睡了( )时( )分。
【对应练习1】
小刚晚上9:30睡觉,第二天早上6:30起床,他一共睡了( )小时。
【对应练习2】
小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晚上9:30睡觉,第二天早上7:00起床。小明一共睡了( )。
【对应练习3】
丁丁的爸爸晚上10时开始睡觉,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丁丁的爸爸晚上睡了多长时间?
【考点七】时间计算问题其四:综合型。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笑笑每分钟写5个硬笔字,她从下午3:40开始练硬笔字到4:05结束,她一共练了多少个硬笔字?
【对应练习1】
一辆汽车上午10:30从合肥汽车站开出,下午3:30到达杭州汽车站,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合肥汽车站与杭州汽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对应练习2】
玩具厂的李师傅1小时可以做9个玩具,他从6:30做到10:30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对应练习3】
妈妈带小红坐长途汽车去看外婆,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考点八】时间推算问题其一:后推的时刻。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一列火车本应9:55到达,现在要晚点20分钟,( )时( )分能到达。
【对应练习1】
爸爸和小明一起去万象影城观看电影《疯狂原始人》,电影从9:10开始放映,放映时间为1小时36分,结束时间是( : )
【对应练习2】
一场电影从9:30开始,经过1时25分,到( )结束。
【对应练习3】
联欢晚会在晚上7:30准时开始,持续了2小时30分钟,联欢晚会晚上( )结束的。
【考点九】时间推算问题其二:前推的时刻。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红红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25分钟,学校8:30开始上课,她最晚( )要从家出发。
【对应练习1】
程程从家到校步行要15分钟,他要在7:50到校,程程从家出发的时间是( )。
【对应练习2】
明明上午9:40到达大剧院时,话剧已经开始了15分钟,话剧是上午( )时( )分开始的。
【对应练习3】
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妈妈骑自行车从家到单位要用35分钟,她早上8时到单位打卡,最迟早上( )从家出发才不会迟到。
【考点十】时间计算问题和时间推算问题综合型。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1)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多长时间?
(2)你能发现取信时间的规律吗?第四次取信在什么时候?
【对应练习1】
下面是从昆明南火车站到弥勒的动车信息。
(1)刘老师当天7:28从家出发去火车站,路上用时25分钟,检票进站要5分钟,刘老师能在火车出发前赶到吗?
(2)火车到达弥勒的时间是8:42,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中途无停靠)
【对应练习2】
下面是自来水公司停水公告。
自来水公司停水公告 下午1:50-2:20东环小区 下午2:30-3:00瓦子街小区 下午3:10-3:40紫金小区 下午3:50-4:20天和嘉园小区
(1)东环小区共停水多少分钟?
(2)李阿姨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下午3:20到家,准备洗衣服发现已经停水了,李阿姨住在( )小区,她要等( )分钟才能洗衣服。
(3)根据上面的规律,天和嘉园小区下一个停水小区的停水时间是下午( )-( )。
【对应练习3】
乐乐的星期天。
乐乐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上午)
7:40-8:00 吃早餐
8:05-8:45 弹钢琴
9:00-9:50 写作业
10:05-11:00 打篮球
(1)乐乐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2)上午8:30乐乐在做什么?
(3)乐乐打完篮球后要去奶奶家吃午饭,如果从篮球场到奶奶家要走20分钟,乐乐到达奶奶家是什么时候?
【考点十一】钟表中的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在钟表中,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走一圈是60小格(12个大格),也就是60秒。
【典型例题1】钟表刻度计算。
钟面上秒针从4走到8,走了( )大格,是( )秒。
【对应练习1】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12走了( )秒,时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9走了( )小时,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10走了( )分。
【对应练习2】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4经过( )秒,分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6经过( )分,时针从数字8走到数字11经过( )时。
【典型例题2】钟表时间计算。
算一算,填一填。
【对应练习1】
在括号内填写经过时间。
【对应练习2】
写出下列钟面的时间,算出经过的时间。
【考点十二】时间与间隔问题。
【方法点拨】
间隔数=段数-1。
【典型例题】
把一段木头锯成8段,每锯开一处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时间?
【对应练习1】
把一根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时136秒,全部锯完要多少秒?合多少分多少秒?
【对应练习2】
一座大楼每层高3米,共有31层,一部电梯每秒可行11米,电梯8秒钟能从底层到31层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时、分、秒【十二大考点】
【第一篇】专题解读篇
专题名称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专题内容 本专题包括时、分、秒的认识、简单的单位换算以及时间计算问题和时间推算问题等内容。
总体评价
讲解建议 建议作为本章核心内容进行讲解。
考点数量 十二个考点。
【第二篇】目录导航篇
【考点一】时、分、秒的基本认识和单位选择 3
【考点二】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9
【考点三】时、分、秒之间的大小快慢比较 11
【考点四】时间计算问题其一:同一小时内的时间计算 14
【考点五】时间计算问题其二:不同小时间的时间计算 16
【考点六】时间计算问题其三:不同日期间的时间计算(睡眠时间计算) 17
【考点七】时间计算问题其四:综合型 19
【考点八】时间推算问题其一:后推的时刻 20
【考点九】时间推算问题其二:前推的时刻 22
【考点十】时间计算问题和时间推算问题综合型 23
【考点十一】钟表中的时间计算 27
【考点十二】时间与间隔问题 30
【第三篇】典型例题篇
【考点一】时、分、秒的基本认识和单位选择。
【方法点拨】
1.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
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在倒计时中,每两个数的间隔时间就是1秒。
2.观察时钟,认识秒针。
有些时钟有3根针,钟面上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走一圈是60小格(12个大格),也就是60秒。
3.体验分、秒的长短。
(1)在活动中体验1秒有多长:眨一下眼睛是1秒;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2)体验15秒的长短:15秒可以做3次左右的深呼吸;可以写10~15个数……(3)体验1分钟的长短:1分钟可以写20个左右的汉字,可以扔10~20次纸飞机……
4.注意: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时、分、秒,并能通过举出实际例子感悟1秒和1分的不同,这是我们学习时间单位的基础。
【典型例题1】在实际生活中感知1秒和1分。
1. (秒的感知)1秒可以( )。
A.跑2米 B.看一篇作文 C.刷一次牙
【答案】A
【分析】首先要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1秒可以快速眨眼大概5次……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逐项分析。
【详解】A.小学生快速快速奔跑1秒可以跑5米左右,因此1秒跑2米是可以实现的。
B.看一篇作文大约需要5到10分钟。
C.刷一次牙大约需要2分钟。
故答案为:A
2. (分的感知)完成( ),大约需要1分钟。
A.读完一本书 B.写一句话 C.眨一次眼 D.跳一下绳
【答案】B
【分析】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数一个数的时间大约是1秒,从1数到60的时间大约是1分,课间休息10分钟加上一节课40分钟再加上课间休息10分钟就是1小时,1时=60分。
【详解】A.读完一本书大约需要1小时。
B.写一句话大约需要1分钟。
C.眨一次眼大约需要1秒。
D.跳一下绳大约需要1秒。
写一句话大约需要1分钟。
故答案为:B
【对应练习】
1. 我们1秒可以做完的事情是( )。
A.跑1千米 B.眨一下眼睛
C.做10道口算题 D.踢10个毽子
【答案】B
【分析】1秒钟是一瞬间的事情,时间极短,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事情,即可解答。
【详解】A.跑一千米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不符合题意。
B.眨眼是一瞬间的事情,我们1秒可以做完的事情是眨一下眼睛,符合题意;
C.做10道口算题需要几分钟,不符合题意。
D.踢10个毽子踢的快需要几十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事情,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2. 下面活动中,( )是1分钟可以完成的。
A.跳绳50下 B.跑1000米 C.写300字日记
【答案】A
【分析】常见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在倒计时中,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1秒,眨一下眼是1秒;1分钟大约可以做12次深呼吸,可以写20个左右的汉字;两集动画片的时间大约是1小时;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跳绳50下是1分钟可以完成的;
B.跑1000米大约需要5分钟;
C.写300字日记大约需要10分钟。
故答案为:A
【典型例题2】钟表中的时间。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 )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 )大格。
【答案】 60 12
【分析】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详解】分针走1小格,即走了1分钟,而1分钟有60秒,所以秒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即走了1小时,而1小时有60分钟,每5分钟分针走1大格,所以分针走12大格。
所以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2大格。
【对应练习1】
钟面上,分针从“12”走到“3”,经过( )分:秒针从“4”走到“6”,经过( )秒。
【答案】 15 10
【分析】
分针走的分钟数=分针走的大格数×5,秒针走的秒数=秒针走的大格数×5。
【详解】
3×5=15(分)
(6-4)×5
=2×5
=10(秒)。
钟面上,分针从“12”走到“3”,经过(15)分:秒针从“4”走到“6”,经过(10)秒。
【对应练习2】
钟面上,秒针从3走到8,至少走了( )秒,时针从11走到3,至少走了( )小时。
【答案】 25 4
【分析】钟面上,秒针走1个大格的时间是5秒钟,秒针从“3”走到“8”,经过了5大格,用5×5即可求解;时针走1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从“11”走到“3”,经过了4大格,用4×1即可解答。
【详解】5×5=25(秒)
4×1=4(小时)
钟面上,秒针从3走到8,至少走了25秒,时针从11走到3,至少走了4小时。
【对应练习3】
分针从12走到5,经过了( )分钟;秒针从6走到8,经过了( )秒;时针从7走到12,经过了( )小时。
【答案】 25 10 5
【分析】钟面上短粗的为时针,从12开始1大格表示1小时;较长的为分针,从12开始1小格代表1分钟,1大格代表5分钟;最细最长的为秒针,从12开始1小格代表1秒钟,1大格代表5秒钟;
分针从12走到5,走了5大格,用走的大格数乘每大格表示的时间,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秒针从6走到8,走了(8-6)大格,用走的大格数乘每大格表示的时间,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时针从7走到12,走了(12-7)大格,用走的大格数乘每大格表示的时间,计算出经过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5×5=25(分钟),所以分针从12走到5,经过了25分钟;8-6=2(大格),2×5=10(秒),所以秒针从6走到8,经过了10秒;12-7=5(大格),5×1=5(小时),所以时针从7走到12,经过了5小时。
【典型例题3】学会选择时间单位。
李明上午要在学校4( ),上一节数学课是40( ),做一道数学题花了40( )。
【答案】 小时/h 分钟/min 秒/s
【分析】根据情景、生活经验,以及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小时=60分钟,钟面上分针走一圈就是1小时,所以计量李明上午要在学校的时间用“小时”作单位;1分钟=60秒,钟面上秒针走一圈为1分钟,所以计量上一节数学课的时间用“分钟”作单位;1秒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所以计量做一道数学题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李明上午要在学校4小时,上一节数学课是40分钟,做一道数学题花了40秒。
【对应练习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小华吃饭用了20( )。
脉搏跳10次大约用8( )。 学生每天至少要睡10( )。
【答案】 分/分钟 分/分钟 秒/s 小时/时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给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
表示一节课上课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分”做单位,所以计量一节课的时间用“分”做单位比较合适;
表示比较短的时间常用分作单位,所以计量小华吃饭用的时间用分作单位比较合适;
1秒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所以计量脉搏跳10次用的时间用“秒”作单位;
表示比较长的时间常用时作单位,所以学生每天睡觉的时间用时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 小华吃饭用了20分。
脉搏跳10次大约用8秒。 学生每天至少要睡10小时
【对应练习2】
在括号里填“时”“分”或“秒”。
(1)做数学作业大约要用20( )。
(2)读一首诗大约要用20( )。
(3)刷牙大约需要3( )。
(4)坐高铁从南京到北京大约需要4( )。
【答案】(1)分/min
(2)秒/s
(3)分/min
(4)小时/h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表示比较长的时间一般用时作单位,汽车行驶80千米的时间大约1小时;表示比较短的时间一般用分作单位,1分大约是写12道算式的时间;表示特别短的时间一般用秒作单位,1秒大约是问声“你好”的时间。由此:
(1)计量做数学作业的时间用“分”作单位;
(2)计量读一首诗的时间用“秒”作单位;
(3)计量刷牙的时间用“分”作单位;
(4)计量坐高铁从南京到北京的时间用用“时”作单位。
【详解】(1)做数学作业大约要用20分。
(2)读一首诗大约要用20秒。
(3)刷牙大约需要3分。
(4)坐高铁从南京到北京大约需要4小时。
【对应练习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课间休息的时间是10( )。
(2)丫丫做一道口算题用2( )。
(3)做一套数学试卷用1( )。
(4)放映一场电影用1( )40( )。
【答案】 分 秒 小时 小时 分
【解析】略
【考点二】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方法点拨】
1.单一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分相加;
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把分化成秒,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秒相加。
2.复合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先把不同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同一种时间单位,然后再把数值相加。
【典型例题1】单一时间单位的换算。
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秒针走5大格是( )秒。
2分=( )秒,想:1分是60秒。
2分是( )个60秒,也就是( )+( )=( )秒。
3分是( )个60秒,也就是( )+( )+( )=( )秒。
解析:
25;120;2;60秒;60秒;120;3;60秒;60秒;60秒;180
【典型例题2】复合时间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
3分20秒=( )秒 2时10分=( )分
解析:
根据1时=60分,先将2时化为120分,再加上10分,列式为:2×60+10=130(分)。
根据1分=60秒,先将3分化为180秒,再加上20秒,列式为:3×60+20=200(秒)。
【对应练习1】
单位换算。
3分=( )秒 1分25秒=( )秒 72秒=( )分( )秒
【答案】 180 85 1 12
【分析】根据“1分=60秒”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来解决此题即可。
【详解】1分=60秒,故,3分=180秒;
1分=60秒,60秒+25秒=85秒,故,1分25秒=85秒;
1分=60秒,72秒-60秒=12秒,故,72秒=1分12秒。
【对应练习2】
单位换算。
4分=( )秒 1分15秒=( )秒 2时45分=( )分
150秒=( )分( )秒 95分=( )时( )分
180秒=( )分
【答案】 240 75 165 2 30 1 35 3
【分析】1分=60秒,4分=60秒×4=240秒
1分=60秒,1分15秒=60秒+15秒=75秒;
1时=60分,2时45分=60分×2+45分
=120+45
=165分;
60秒=1分,150秒=60秒+60秒+30秒=2分30秒;
60分=1时,95分=60分+35分=1时35分;
60秒=1分,180秒=60秒+60秒+60秒=3分。
【详解】4分=240秒 1分15秒=75秒 2时45分=165分
150秒=2分30秒 95分=1时35分 180秒=3分
【对应练习3】
单位换算。
1小时=( )分钟 1天=( )小时 2分钟10秒=( )秒
90分钟=( )小时( )分钟
160秒=( )分钟( )秒
【答案】 60 24 130 1 30 2 40
【分析】根据“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天=24小时”来解决此题。
【详解】1小时=60分钟;
1天=24小时;
2分钟=120秒,120+10=130,故,2分钟10秒=130秒;
60分钟=1小时,90-60=30,故,90分钟=1小时30分钟;
2分钟=120秒,160-120=40,故,160秒=2分钟40秒。
【考点三】时、分、秒之间的大小快慢比较。
【方法点拨】
相同时间单位的大小比较只需要比较单位前数字的大小;不同时间单位的大小比较,要先把它们统一成同一种时间单位,然后再进行大小比较。
【典型例题1】先进行换算,再比较大小。
在括号里填上“>”“<”或“=”。
8分( )80秒 3时( )300分
【答案】 > <
【分析】单位不统一时,先化成相同单位,再比较大小。1时=60分,1分=60秒。
【详解】8分=480秒,480秒>80秒,8分(>)80秒;
3时=180分,180分<300分,3时(<)300分。
【对应练习1】
在括号里填上“>”“<”或“=”。
1时( )60秒 2分( )20秒
1分30秒( )100秒 1分18秒( )78秒
【答案】 > > < =
【分析】(1)根据时、分、秒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将单位进行统一,解答此题;
(2)根据分、秒之间的进率, 1分=60秒,将单位进行统一,解答此题;
(3)根据分、秒之间的进率, 1分=60秒,将单位进行统一,解答此题;
(4)根据分、秒之间的进率, 1分=60秒,将单位进行统一,解答此题;
【详解】(1)1时=60分, 60秒=1分,60分>1分,即1时>60秒;
(2)1分=60秒,60+60=120,2分=120秒,120秒>20秒,即2分>20秒;
(3)1分=60秒,60+30=90秒,1分30秒=90秒,90秒<100秒,即1分30秒<100秒;
(4)1分=60秒,60+18=78秒,1分18秒=78秒,78秒=78秒,即1分18秒=78秒。
【对应练习2】
在括号里填是“”“”或“”。
1时( )60秒 1分( )90秒
7时( )7分 3时( )180分
【答案】 > < > =
【分析】根据1分=60秒;1时=60分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时,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最高位相同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结果为止。
【详解】1时=60分;1分=60秒;60分>1分,则1时>60秒;
1分=60秒,60秒<90秒,则1分<90秒;
1时=60分,7时>1时;60分>7分,则7时>7分;
3时=180分。
【对应练习3】
在括号里填上“>”“<”或“=”。
1时( )60秒 3时( )180分
2时( )100秒 4分( )40秒
100秒( )20分 250分( )4时
1时15分( )110秒 1分20秒( )120秒
【答案】 > = > > < > > <
【分析】根据1分=60秒,1小时=60分进行单位换算,将其转换成同样的单位进行大小比较即可,实在不好比较的可以借助中间量。
【详解】1时=60分,60秒=1分,60分>1分
3时=1小时+1小时+1小时=60分+60分+60分=180分
100秒=60秒+40秒=1分40秒<2分,2时=1时+1时=60分+60分=120分,2分<120分
4分>1分,40秒<60秒,4分>40秒
100秒=60秒+40秒=1分40秒<2分,2分<20分
4时=60分+60分+60分+60分=240分,240分<250分
110秒=60秒+50秒=1分50秒<2分,1时15分=60分+15分=75分,2分<75分
1分20秒=60秒+20秒=80秒<120秒
综上:1时>60秒;3时=180分;2时>100秒
4分>40秒;100秒<20分;250分>4时;1时15分>110秒;1分20秒<120秒
【典型例题2】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时间的快慢。
航航和宁宁进行赛跑,航航用了1分20秒,宁宁用了69秒,( )跑得快,( )跑得慢,跑得快的比跑得慢的快( )秒。
【答案】 宁宁 航航 11
【分析】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是60,据此将航航跑步用时换算成秒,再与壮壮宁宁跑步用时比较大小。赛跑中,谁用时最少,谁跑得最快。再将两人跑步用时相减求差即可求出快的时间。
【详解】
,所以宁宁跑得快,航航跑得慢;
(秒)
所以跑得快的比跑得慢的快11秒。
【对应练习1】
王叔叔和李叔叔各做了24个零件,王叔叔用了2小时,李叔叔用了1小时50分钟。( )做得快,快( )分钟。
【答案】 李叔叔 10
【分析】由题意得,王叔叔和李叔叔做的零件个数相同,谁用时更短,谁就做得快。求他们用时相差多少分钟,直接用减法计算。
【详解】2小时>1小时50分钟,即李叔叔用时更短,他的速度更快。
2小时-1小时50分钟=10(分钟)
故王叔叔和李叔叔各做了24个零件,王叔叔用了2小时,李叔叔用了1小时50分钟。李叔叔做得快,快10分钟。
【对应练习2】
下面是某学校三年级400米跑步决赛的成绩表。(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姓名 小刚 小明 小亮 小军
成绩 1分38秒 125秒 109秒 2分
【答案】 小刚 小明
【分析】路程一样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根据1分=60秒,将四个人的成绩都换算成秒为单位再比较,用时最短的跑得最快,用时最长的跑得最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小刚:1分38秒=60秒+38秒=98秒
小明:125秒
小亮:109秒
小军:2分=120秒
98秒<109秒<120秒<125秒
小刚跑得最快,小明跑得最慢。
【对应练习3】
王华、李兴和张洪参加了学校体育节的100米比赛,他们的成绩依次分别是17秒、19秒、18秒,这三人中成绩最好的是( )。
【答案】王华
【分析】
100米比赛,用时少的跑得快,成绩好,比较三人100米比赛用时的多少,用时最少的成绩最好,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7秒<18秒<19秒,王华用时最少,所以三人中成绩最好的是王华。
【考点四】时间计算问题其一:同一小时内的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小明上午8:05从家出发,上午8:25分到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20分钟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
【详解】8:25-8:05=20(分钟)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20分钟。
【对应练习1】
星期天上午明明9:15开始做作业,9:5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35分钟
【分析】用小明完成作业的时间减去开始做作业的时间即可求出他写作业的时间。
【详解】9时50分-9时15分=35(分钟)
答:他写作业用了35分钟。
【点睛】明确经过的时间是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是解决本题关键。
【对应练习2】
红星小学第三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15,第三节课的结束时间是10时55分,上午第三节课是多长时间?
【答案】40分钟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去上课时间,即可求出上午第三节课用了多长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10时55分也可以表示为:10:55
10:55-10:15=40(分钟)
答:上午第三节课是40分钟。
【对应练习3】
亮亮每分钟做5道口算题,从7:25到7:32能做多少道口算题?
【答案】35道
【分析】先用7时32分减去7时25分算出亮亮做了几分钟的题,再用这个时间乘5即可。
【详解】7时32分-7时25分=7分
7×5=35(道)
答:从7:25到7:32能做35道口算题。
【考点五】时间计算问题其二:不同小时间的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2022年11月12日10:03成功发射,12:10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从成功发射到成功对接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答案】2小时7分钟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用成功对接的时刻减去成功发射的时刻,求出从成功发射到成功对接共经过的时间。
【详解】12:10-10:03=2小时7分钟
答:从成功发射到成功对接共经过2小时7分钟。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熟记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对应练习1】
星期天,张明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他们8:20开车出发,9:30到达外婆家,他们开车去外婆家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1小时10分钟
【分析】用到达的时刻减去出发的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详解】9时30分-8时20分=1小时10分钟
答:他们开车去外婆家用了1小时10分钟。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这个公式。
【对应练习2】
星期六上午,军军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外婆家,9:35出发,11:35到达,军军家距离外婆家多远?
【答案】12千米
【分析】先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出步行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军军家到外婆家的距离。
【详解】11:35—9:35=2(小时)
6×2=12(千米)
答:军军家距离外婆家12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根据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求出步行的时间。
【对应练习3】
今天训练时间是上午7:00~11:30,下午2:00~5:30,今天一共训练多长时间?
【答案】8小时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代入数据分段计算后相加即可。
【详解】11:30-7:00=4小时30分钟
5:30-2:00=3小时30分钟
4小时30分钟+3小时30分钟=8(小时)
答:今天一共训练8小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这个公式。
【考点六】时间计算问题其三:不同日期间的时间计算(睡眠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小明晚上9:20睡觉,早上6:40起床,他一共睡了( )时( )分。
【答案】 9 20
【分析】晚上9:20到晚上12:00,睡了2小时40分。从晚上12:00即第二天凌晨0:00到早上6:40,睡了6小时40分。将这两个时间相加,求出睡眠总时间。
【详解】12时-9时20分=2小时40分
2小时40分+6时40分=9小时20分
则他一共睡了9小时20分。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灵活运用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解答。
【对应练习1】
小刚晚上9:30睡觉,第二天早上6:30起床,他一共睡了( )小时。
【答案】9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从晚上9:30到晚上12:00,经过了2小时30分。从第二天凌晨0:00到6:30,经过了6小时30分。则他一共睡了2小时30分+6小时30分。
【详解】12时-9时30分=2小时30分
2小时30分+6小时30分=9小时
则他一共睡了9小时。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灵活运用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解答。
【对应练习2】
小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晚上9:30睡觉,第二天早上7:00起床。小明一共睡了( )。
【答案】9小时30分
【分析】晚上9:30到晚上12:00,经过了12:00-9:30=2小时30分,再加上第二天从凌晨0:00到早上7:00的时间7小时,即可得解。
【详解】12:00-9:30=2小时30分
7:00-0:00=7(小时)
2小时30分+7小时=9小时30分
小明一共睡了9小时30分。
【对应练习3】
丁丁的爸爸晚上10时开始睡觉,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丁丁的爸爸晚上睡了多长时间?
【答案】8小时30分
【分析】晚上10时到晚上12时过了两个小时,晚上12时到第2天早上6:30过了6小时30分,两者相加就是丁丁的爸爸晚上睡了多长时间。
【详解】12时-10时=2小时
2小时+6小时30分=8小时30分
答:丁丁的爸爸晚上睡8小时30分。
【点睛】经过时间计算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考点七】时间计算问题其四:综合型。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笑笑每分钟写5个硬笔字,她从下午3:40开始练硬笔字到4:05结束,她一共练了多少个硬笔字?
【答案】125个
【分析】已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结合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计算出写字的时间,再乘每分钟写字的个数,就等于一共写字的数量,据此解答。
【详解】4:05-3:40=25(分钟)
25×5=125(个)
答:一共练了125个硬笔字。
【对应练习1】
一辆汽车上午10:30从合肥汽车站开出,下午3:30到达杭州汽车站,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合肥汽车站与杭州汽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400千米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分别求出从上午10:30到中午12:00以及从中午12:00到下午3:30经过的时间,再将两个时间相加,求出行驶时间。用行驶的速度乘行驶的时间,求出行驶的路程,也就是合肥汽车站与杭州汽车站的距离。
【详解】12:00-10:30=1小时30分钟
1小时30分钟+3小时30分钟=5小时
80×5=400(千米)
答:合肥汽车站与杭州汽车站相距400千米。
【对应练习2】
玩具厂的李师傅1小时可以做9个玩具,他从6:30做到10:30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答案】
36个
【分析】先用减法计算李师傅做玩具的时间,再乘上一小时做玩具的数量即可求解。
【详解】10:30-6:30=4(时)
4×9=36(个)
答:可以做36个玩具。
【对应练习3】
妈妈带小红坐长途汽车去看外婆,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答案】不能
【分析】先计算上午8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再用一小时行驶的距离乘经过的时间计算出能走的距离,最后与308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12-8)×70
=4×70
=280(千米)
280<308
答:中午12时不能达到。
【考点八】时间推算问题其一:后推的时刻。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一列火车本应9:55到达,现在要晚点20分钟,( )时( )分能到达。
【答案】 10 15
【分析】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用计划到达时刻加上晚点的时间,即可求出实际到达的时刻。
【详解】9:55+20分钟=10:15
10时15分到达。
【点睛】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关键是熟记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和结束时刻之间的关系。
【对应练习1】
爸爸和小明一起去万象影城观看电影《疯狂原始人》,电影从9:10开始放映,放映时间为1小时36分,结束时间是( : )
【答案】 10 46
【分析】用开始的时间9:10加上经过的时间1小时36分,就是结束的时间,由此求解。
【详解】9:10+1小时36分=10:46
结束时间是10:46。
【点睛】解决本题要根据: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进行计算。
【对应练习2】
一场电影从9:30开始,经过1时25分,到( )结束。
【答案】10:55/10时55分
【分析】已知开始时间和经过时间,根据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计算即可。
【详解】9时30分+1时25分=10时55分,所以电影是到10时55分结束。
【点睛】明确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对应练习3】
联欢晚会在晚上7:30准时开始,持续了2小时30分钟,联欢晚会晚上( )结束的。
【答案】10:00/10时
【分析】用开始时间,加上晚会的持续时间,计算出晚会结束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晚上7:30+2小时30分钟=晚上10:00,所以联欢晚会晚上10:00结束的。
【考点九】时间推算问题其二:前推的时刻。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红红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25分钟,学校8:30开始上课,她最晚( )要从家出发。
【答案】8:05
【分析】已知步行经过时间25分钟和到校时刻8时30分,求出发时刻,用到校时刻减去经过时间,即可得解。
【详解】8时30分-25分=8时5分,所以她最晚8:05从家里出发。
【点睛】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出发时刻=到达时刻-经过时间。
【对应练习1】
程程从家到校步行要15分钟,他要在7:50到校,程程从家出发的时间是( )。
【答案】7:35
【分析】用他到校的时刻减去路上用的时间就是他的出发时刻,依此解答即可。
【详解】7时50分-15分=7时35分
7时35分=7:35
所以,程程从家出发的时间是7:35或7时35分。
【点睛】本题是考查时间的推算,注意,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
【对应练习2】
明明上午9:40到达大剧院时,话剧已经开始了15分钟,话剧是上午( )时( )分开始的。
【答案】 9 25
【分析】用到达大剧场的时间减话剧已经开始的15分钟,就是话剧开始的时间。
【详解】9时40分-15分钟=9时25分
明明上午9:40到达大剧院时,话剧已经开始了15分钟,话剧是上午(9)时(25)分开始的。
【点睛】日期和时间的推算: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对应练习3】
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妈妈骑自行车从家到单位要用35分钟,她早上8时到单位打卡,最迟早上( )从家出发才不会迟到。
【答案】7时25分
【分析】根据时间的推算方法: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8时-35分钟=7时25分
最迟早上7时25分从家出发才不会迟到。
【考点十】时间计算问题和时间推算问题综合型。
【方法点拨】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典型例题】
(1)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多长时间?
(2)你能发现取信时间的规律吗?第四次取信在什么时候?
【答案】(1)40分钟
(2)每40分钟取一次信;9:40
【分析】(1)根据题图可知,8:20时第二次取信,9:00时第三次取信,求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多长时间,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用第三次取信时间减去第二次取信时间,即可解答。
(2)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用相邻的两次取信时间作差,求出相邻两次取信时间的间隔时长,观察即可得到规律;再利用观察到的规律,结合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即可求出第四次取信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1)9:00-8:20=40(分钟)
答: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40分钟。
(1)8:20-7:40=40(分钟)
9:00-8:20=40(分钟)
可发现每40分钟取一次信。
9:00+40分钟=9:40
答:发现取信时间的规律是每40分钟取一次信;第四次取信在9:40。
【对应练习1】
下面是从昆明南火车站到弥勒的动车信息。
(1)刘老师当天7:28从家出发去火车站,路上用时25分钟,检票进站要5分钟,刘老师能在火车出发前赶到吗?
(2)火车到达弥勒的时间是8:42,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中途无停靠)
【答案】(1)能
(2)37分钟
【分析】(1)先用刘老师的出发时间,加上路上用的时间,再加上检票进站的时间,计算出他赶到站台的时间,与发车时间进行比较;
(2)用到达时间减去发车时间,计算出经过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1)7:28+25分钟+5分钟=7:58
7:58<8:05
答:刘老师能在火车出发前赶上。
(2)8:42-8:05=37(分钟)
答:火车行驶了37分钟。
【对应练习2】
下面是自来水公司停水公告。
自来水公司停水公告 下午1:50-2:20东环小区 下午2:30-3:00瓦子街小区 下午3:10-3:40紫金小区 下午3:50-4:20天和嘉园小区
(1)东环小区共停水多少分钟?
(2)李阿姨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下午3:20到家,准备洗衣服发现已经停水了,李阿姨住在( )小区,她要等( )分钟才能洗衣服。
(3)根据上面的规律,天和嘉园小区下一个停水小区的停水时间是下午( )-( )。
【答案】(1)30分钟;(2)紫金;20;(3)4:30;5:00
【分析】(1)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解答。
(2)紫金小区的停水时间是下午3:10-3:40,李阿姨下午3:20发现停水,所以李阿姨住紫金小区;用3:40减3:20即等于她要等待的时间。
(3)观察停水公告可知,上一个停水小区结束停水时间加10分钟等于下一个停水小区开始停水的时间,每个小区的停水时间是30分钟,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2:20-1:50=30(分钟)
答:东环小区共停水30分钟。
(2)3:40-3:20=20(分钟)
李阿姨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下午3:20到家,准备洗衣服发现已经停水了,李阿姨住在紫金小区,她要等20分钟才能洗衣服。
(3)4:20+10分钟=4:30
4:30+30分钟=5:00
根据上面的规律,天和嘉园小区下一个停水小区的停水时间是4:30-5:00。
【对应练习3】
乐乐的星期天。
乐乐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上午)
7:40-8:00 吃早餐
8:05-8:45 弹钢琴
9:00-9:50 写作业
10:05-11:00 打篮球
(1)乐乐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2)上午8:30乐乐在做什么?
(3)乐乐打完篮球后要去奶奶家吃午饭,如果从篮球场到奶奶家要走20分钟,乐乐到达奶奶家是什么时候?
【答案】(1)50分钟;
(2)弹钢琴;
(3)11:20
【分析】(1)已知乐乐写作业的时间段为:9:00-9:50,所以乐乐写作业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代入相关数据作答即可;
(2)根据表格,看8:30位于哪个时间段,即为乐乐在此时间做什么,据此作答;
(3)已知乐乐打篮球的结束时间为11:00,所以乐乐到达奶奶家的时间=乐乐结束打篮球的时间+乐乐从篮球场到奶奶家所需的时间,据此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得:
(1)9:50-9:00=50(分钟)
答:乐乐写作业用了50分钟。
(2)8:30位于8:05-8:45之间,所以此时乐乐在弹钢琴。
答:上午8:30乐乐在弹钢琴。
(3)11:00+20分钟=11:20
答:乐乐到达奶奶家是11:20。
【考点十一】钟表中的时间计算。
【方法点拨】
在钟表中,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走一圈是60小格(12个大格),也就是60秒。
【典型例题1】钟表刻度计算。
钟面上秒针从4走到8,走了( )大格,是( )秒。
【答案】 4 20
【分析】用8减4,得到4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秒,4乘5即可计算出走了的秒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①8-4=4(大格),所以走了4大格;
②4×5=20(秒),那么是20秒。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钟面的认识。
【对应练习1】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12走了( )秒,时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9走了( )小时,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10走了( )分。
【答案】 45 4 20
【分析】秒针走一个大格是5秒;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12走了45秒,时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9走了4小时,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10走了20分。
【点睛】熟悉钟面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对应练习2】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4经过( )秒,分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6经过( )分,时针从数字8走到数字11经过( )时。
【答案】 5 5 3
【分析】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走得最快的、最长的是秒针;走得较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据此解答
【详解】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4经过1个大格,即5秒;
分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6经过1个大格,即5分;
时针从数字8走到数字11,经过3大格,即3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钟面的认识。
【典型例题2】钟表时间计算。
算一算,填一填。
【答案】见详解
【分析】根据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即可解答。
【详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对应练习1】
在括号内填写经过时间。
【答案】25;40
【分析】可以直接数一数,一个大格是5分钟,(1)图一到图二走了5个大格,是25分钟。(2)图二到图三走了8个大格,是40分钟。
【详解】(1)5×5=25(分钟)
经过25分钟。
(2)8×5=40(分钟)
经过40分钟。
【点睛】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与时间的长短,注意数格时要仔细、认真。
【对应练习2】
写出下列钟面的时间,算出经过的时间。
【答案】如图:
【分析】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读时间时: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先看时针的位置来确定“时”,再看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如: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读写时间应先读写“时”,再读写“分”。
然后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解答即可。
【详解】第一个钟面上,时针经过1,分针经过3个大格(15小格),所以时间是1:15,第二个钟面上,时针经过1,分针经过5个大格(25小格),所以时间是1:25,它们之间经过了1:25-1:15=10(分);
第三个钟面上,时针经过1,分针经过10个大格(50小格),所以时间是1:50,第二、第三个钟面之间的经过时间=1:50-1:25=25(分);
第四个钟面上,时针经过2,分针经过5个大格(25小格),所以时间是2:25,第三、第四个钟面之间的经过时间=2:25-1:50=35(分)。
【点睛】熟记钟面上的信息,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十二】时间与间隔问题。
【方法点拨】
间隔数=段数-1。
【典型例题】
把一段木头锯成8段,每锯开一处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21分钟
【分析】把一段木头锯成8段需要锯(8-1)次,每锯开一处需要时间乘锯的次数即可。
【详解】(8-1)×3
=7×3
=21(分钟)
答:全部锯完需要21分钟。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植树问题,理解次数=段数-1是解题关键。
【对应练习1】
把一根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时136秒,全部锯完要多少秒?合多少分多少秒?
【答案】544秒;9分4秒
【分析】锯开的次数=锯成的段数—1,把一根钢管要锯成5段,需要锯5—1=4次, 再根据锯一次的时间×锯的次数=共用的时间,锯一次要花136秒,代入公式可求出全部锯完需要的时间,1分钟=60秒,最后转化单位即可。
【详解】136×(5—1)
=136×4
=544(秒)
544秒=9分4秒
答:全部锯完要544秒,9分4秒。
【点睛】明确锯的次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对应练习2】
一座大楼每层高3米,共有31层,一部电梯每秒可行11米,电梯8秒钟能从底层到31层吗?
【答案】不能
【分析】一座大楼共有31层,因此这座大楼高30个3米,依此计算出这座大楼的总高度,然后用乘法计算出这部电梯8秒可行的总高度,最后再比较即可。
【详解】(31-1)×3
=30×3
=90(米)
11×8=88(米)
88米<90米
答:8秒电梯不能到达顶层。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先计算出这座大楼的总高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