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6 16: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综合思维;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提高遇到地质灾害时的生存能力。
3.通过地理模拟实验,描述流水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分析,解释生态重建这一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主要途径,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的形态特点与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地貌特点、形成原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三、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动态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2.滑坡和泥石流的地貌特点、形成原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导 展示“上海VS启东”地图、城市范围、城市景观图片。 描述相关背景。 从自然地理角度说说对两城市发展差异的看法。 1.以图文信息产生的视觉冲击和近在咫尺的城市发展差异产生的疑问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2.以自由发言为契机,既在课堂开始活跃氛围,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结论中导入课堂。
总结学生发言,并得出结论:地转偏向力使南岸常年受流水侵蚀,所以上海港阔水深,水运发达,商贸繁荣,形成超级大都会;北岸常年受流水堆积,所以启东港窄水浅,水运不便,商贸稀少,成为普通县城。 引入:流水侵蚀、流水沉积是两种主要的流水地貌。
提炼核心 提问:流水侵蚀或沉积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流速 总结本节课知识核心,为整节课提供学习基础。
案例分析 展示长江流域图和典型地貌景观图 将各景观对应到流域图地点,说说理由。 1.训练学生即刻学以致用的能力,将刚刚学会的流水作用原理应用于图形判断中。 2.锻炼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使用不仅限于本学科的信息采集,帮助图文定位。
展示正确对应关系。 展示各地貌名称。 归纳:哪些是流水侵蚀地貌?哪些是流水堆积地貌? 1.体系分明地学习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避免相近知识的混淆。 2.用一条河流诠释各类流水地貌,形成知识的完整性和体系性。 3.图文展示各类地貌景观,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建立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怀。
详述流水侵蚀地貌:河源、V字形峡谷、宽河床的成因、分布、地貌特征等。
详述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江心洲、三角洲的成因、分布、地貌特征等。
详述流水同时侵蚀和堆积地貌:牛轭湖的成因、分布、地貌特征等。
实验观摩 观看“流水地貌”实验视频 直观感受各类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
拓展延伸 展示非洲刚果河流域河口地图和相关材料。 思考:刚果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三角洲? 用特殊案例与即得知识之间的反差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综合思维模式。
总结学生发言,并构建“三角洲形成因素”知识体系。 运用即得知识体系解决问题。 回顾知识点本质,总结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的呈现表象挖掘知识的逻辑本质。即流水侵蚀或沉积的决定因素是流速,而非河段。呼应本节课知识核心。
第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导 观看新闻视频:四川泸定地震后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 以图文信息调动学生求知欲。
任务研习 分配学习任务: 1.学习教材相关内容; 2.借助地图、平板搜集材料; 3.分两组,分别讨论应从哪些方面学习“滑坡”和“泥石流”,并归纳总结具体学习成果。 1.按照已分配的学习任务逐步完成; 2.课堂表达、讨论学习成果。 1.分组完成任务,锻炼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的能力。 2.寻找材料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内驱力。 3.以归纳总结提升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详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共同归纳 1.学习“滑坡”和“泥石流”应从现象、成因、分布、影响、措施等方面分析; 2.共同归纳总结学习成果的具体内容。 师生合作,在共同归纳总结中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吸收,完善综合思维。
实验还原 根据滑坡和泥石流形成条件设计实验,实践并观察模拟效果。 根据学习结论,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的合理性。
五、教学反思
1.自然地理知识是既成事实,而且因果逻辑清晰明确。这既是教学过程中知识明确性的优势,也是课堂讨论环节不易开展的因素。需要以新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提升学习效果。
2.将教材中的散碎知识点重新整合成结构明晰的知识体系是本节课教备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建立起结构明晰的知识体系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3.丰富的图文信息可以迅速吸引学生地学习兴趣,地理景观的展示和全面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国家情怀。
六、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第2课时
滑坡 泥石流
现象 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 沟谷中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沟床向下流动。
成因 坡度陡;暴雨;地质破碎;软弱结构面。 坡度陡;暴雨;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地质破碎,松散物多。
毁林开荒、凿石开矿、工程建设。
分布 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多在山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
影响 掩埋农田、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措施 1.减轻水对滑坡的诱发,如建排水沟,减少植被破坏,植树造林等; 2.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建立预警机制,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4.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减少植被破坏,植树造林; 2.设立观测点,建立预警系统; 3.连续降雨、暴雨时,不在沟谷逗留;不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向流沟两侧迅速躲避;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