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也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2.朱熹曾言“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这反映了宋朝( )。
A.门第观念淡化 B.男女身份平等
C.国家控制放松 D.阶层流动加剧
3.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是对这幅画卷的真实描绘 ( )。
A.魏晋南北朝 佛教故事
B.唐朝 民族关系
C.北宋 社会风貌
D.明朝 山水和花鸟
4.据记载,在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其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5.据记载,唐朝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多首,杜甫有1500首左右,李白只留存1000首左右。而南宋诗人陆游,存诗9000多首。这一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宋朝( )。
A.造纸技术的改进 B.印刷技术的成熟
C.政局长期动荡 D.书写材料的进步
【拓展提升】
6.(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所示是宋代一些稻作地区大量使用的插拔秧辅助工具秧马。秧马外形似小船,供一人骑坐其上。人在插秧时,将秧苗放置船头,取秧插入田中,然后摇动秧马向后移动。秧马的出现( )。
A.促进了耕犁技术定型
B.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C.提高了土地耕种效率
D.普及了稻麦复种制
7.宋代,私人编撰农书的风气开始兴盛,这些农书广为流传,既有综合性的《陈旉农书》,也有大量专业性农书,如《蚕书》《荔枝谱》《橘录》《笋谱》《菌谱》《刘氏菊谱》《洛阳牡丹记》等。这反映了宋代(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
C.对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这反映出( )。
A.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
B.农民已获得人身自由
C.宋朝政府已经实现了以法治国
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9.(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唐代科举中,“进士出身者,士族子弟尤多”。而宋代科举中,“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
A.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C.科举录取人数增加
D.士族阶层开始衰落
10.(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朱熹曾说:“一言一语,一动一作,一坐一立,一饭一食,都有是非。是底便是天理,非底便是人欲。”据此可知,朱熹( )。
A.认为“良知”是天理
B.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C.确立了理学理论体系
D.是理学思想的创立者
11.两宋时期质朴洁净之风逐渐盛行。士人多着宽薄的衣衫,衣衫颜色也多为清白淡黄;服饰图案造型也以写实为主,没有过多的渲染或夸张,其结构更是十分严谨。这一现象( )。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折射出当时纺织技术十分高超
C.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当时社会风尚发生了变革
12.(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是宋代画家李迪创作的《风雨归牧图》(局部),该画描绘了风雨欲来,牧童骑着牛顶风前行的景象。此画的出现说明了当时( )。
A.经济繁荣推动绘画世俗化
B.理学思想影响绘画风格
C.政局动荡影响百姓的生活
D.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盛行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
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焚香仰天,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患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
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
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女自幼好食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圈”,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
——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以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也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解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C项。
2.朱熹曾言“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这反映了宋朝( )。
A.门第观念淡化 B.男女身份平等
C.国家控制放松 D.阶层流动加剧
【解析】根据材料“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可知,宋代婚姻看重金钱,这反映了宋朝门第观念淡化,A项正确;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排除B项;婚姻观念跟国家控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排除C项;婚姻观念的变动跟阶层的流动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排除D项。
3.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是对这幅画卷的真实描绘 ( )。
A.魏晋南北朝 佛教故事
B.唐朝 民族关系
C.北宋 社会风貌
D.明朝 山水和花鸟
【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风光和东京街市的繁华景象,C项符合题意。
4.据记载,在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其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解析】材料强调宋代海商贩运货物多,中国商人和商船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故选C项。
5.据记载,唐朝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多首,杜甫有1500首左右,李白只留存1000首左右。而南宋诗人陆游,存诗9000多首。这一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宋朝( )。
A.造纸技术的改进 B.印刷技术的成熟
C.政局长期动荡 D.书写材料的进步
【解析】根据材料中陆游的诗存世量远远大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再结合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可以得出印刷技术的成熟使得诗词更易留存和传承,故选B项;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书写材料的进步并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故排除A、D两项;李白的大半生都处于大唐盛世时期,其诗留存较其他唐宋两朝政局动荡时期的诗人少,C项无法解释这一状况,排除。
【拓展提升】
6.(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所示是宋代一些稻作地区大量使用的插拔秧辅助工具秧马。秧马外形似小船,供一人骑坐其上。人在插秧时,将秧苗放置船头,取秧插入田中,然后摇动秧马向后移动。秧马的出现( )。
A.促进了耕犁技术定型
B.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C.提高了土地耕种效率
D.普及了稻麦复种制
【解析】秧马作为宋代的插拔秧工具,可以让劳动者较轻松地进行插拔秧,减轻了耕作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土地耕种效率,C项正确。耕犁技术基本定型的标志是唐朝时期曲辕犁的出现,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关于使用秧马后粮食产量提高的信息,B项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知秧马的出现普及了稻麦复种制,D项排除。
7.宋代,私人编撰农书的风气开始兴盛,这些农书广为流传,既有综合性的《陈旉农书》,也有大量专业性农书,如《蚕书》《荔枝谱》《橘录》《笋谱》《菌谱》《刘氏菊谱》《洛阳牡丹记》等。这反映了宋代(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
C.对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大量专业性农书的出现,说明宋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经济重心问题,故A项错误;专业性农书不是对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故C项错误;没有其他史实作对比,不能得出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的结论,故D项错误。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这反映出( )。
A.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
B.农民已获得人身自由
C.宋朝政府已经实现了以法治国
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解析】租佃经济的发展,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故选A项;材料表明政府放松了对农民的管控,但不代表农民已获得人身自由,故排除B项;“实现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9.(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唐代科举中,“进士出身者,士族子弟尤多”。而宋代科举中,“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
A.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C.科举录取人数增加
D.士族阶层开始衰落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的进士中,士族子弟居多,而到了宋朝,科举广罗人才,“惟材是择”,这说明宋代的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唐代到宋代科举制录取人员结构的变化,与君主专制无关,A项排除。材料侧重的是科举制度的录取范围而不是人数,C项排除。“开始”说法错误,南朝时期士族阶层开始衰落,D项排除。10.(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朱熹曾说:“一言一语,一动一作,一坐一立,一饭一食,都有是非。是底便是天理,非底便是人欲。”据此可知,朱熹( )。
A.认为“良知”是天理
B.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C.确立了理学理论体系
D.是理学思想的创立者
【解析】根据材料“是底便是天理,非底便是人欲”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B项正确;“‘良知’是天理”是陆王心学的主张而非朱熹的主张,故A项排除;材料并不能体现朱熹确立了理学理论体系,故C项排除;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D项排除。
11.两宋时期质朴洁净之风逐渐盛行。士人多着宽薄的衣衫,衣衫颜色也多为清白淡黄;服饰图案造型也以写实为主,没有过多的渲染或夸张,其结构更是十分严谨。这一现象( )。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折射出当时纺织技术十分高超
C.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当时社会风尚发生了变革
【解析】根据材料“质朴洁净”“清白淡黄”“没有过多的渲染”“结构更是十分严谨”等可知,由于理学思想的影响,两宋服饰文化朴素简单,A项正确;材料并未直接体现当时的纺织技术,排除B项;宋代服饰的这一特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社会风尚发生了变革,排除D项。
12.(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是宋代画家李迪创作的《风雨归牧图》(局部),该画描绘了风雨欲来,牧童骑着牛顶风前行的景象。此画的出现说明了当时( )。
A.经济繁荣推动绘画世俗化
B.理学思想影响绘画风格
C.政局动荡影响百姓的生活
D.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盛行
【解析】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体现经济富足的风俗画兴盛起来,这类画作通常描绘市井间的繁荣景象,或者描绘田间劳作。李迪的《风雨归牧图》就是在经济繁荣背景下诞生的一幅风俗画,故A项正确;《风雨归牧图》是对市井生活动态的一种描绘,没有体现理学思想,故B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政局动荡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故C项排除;该画是一幅写实的风俗画,故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
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焚香仰天,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患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
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
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女自幼好食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圈”,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
——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以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
【答案】 示例一
主题: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阐述: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高度繁荣。在唐末五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宋元时期都市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突破,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自由,商业行为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出现了临街开设的店铺和沿街叫卖的商贾,也密切了周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宋代政府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展。小说《夷坚志》中所描写的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便是宋元都市经济自由发展的缩影。
因此,《夷坚志》中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折射了宋元时期都市经济的发展,是宋元社会经济变迁的缩影。(10分)
示例二
主题:两宋时期儒学价值体系的重构。(2分)
阐述:两宋时期,在唐代儒学复兴的基础上,儒学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即产生了理学。理学在吸收传统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在传承儒家道统的同时,借助佛道思想提高自身价值,重塑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构建适合政治统治需要的价值体系。程朱理学所构建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成为两宋以来传统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和政治观念。《夷坚志》中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两年后母亲病患遂绝的故事,恰恰体现了理学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发展。《夷坚志》中幼女好食饼的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体现了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和发展。
因此,《夷坚志》中的儿童形象折射了两宋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文化下移的现象,是宋元社会思想变迁的缩影。(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根据材料“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并结合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得出论题: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结合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阐述。最后,综上所述进行总结,呼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