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敬业与乐业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敬业与乐业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6 20:5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敬业与乐业
分析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1
2
3
唐代文学家韩愈有一句话:“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意思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奋才能精通,如果整天嘻嘻哈哈的不正经,肯定就要把事业耽搁了。”
近代梁启超对这句话有更精辟的讲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演讲。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
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
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演讲的主要特点: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
论证: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禅师( ) 精微( ) 旁骛( ) 秘诀( ) 羡慕( ) 浪荡( )
妄想( ) 杜绝( ) 调和( )
赦 ( ) 断章取义( ) 强聒不舍( ) 言不及义( ) 蛀( )
chán
wēi

jué
xiàn
làng dàng
wàng
jué
tiáo hé
shè
duàn
guō

zhù
敬业乐群 :
断章取义 :
不二法门 :
理至易明 :
强聒不舍 :
言行相顾 :
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道理极容易明白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语言和行为相照应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请通读课文,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从正面论述,说明有业的重要。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提出问题(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分析问题(2—8)
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9)
总结全文,勉励大家敬业乐业



本文论点为“敬业与乐业”为什么第2~5自然段,运用较大篇幅阐述有业之必要?
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
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引用论证)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敬业”的含义是什么?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为什么该敬业呢?
从“人”的方面来看,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劳动”)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决定了人要做事。
从“事”的方面来看,“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如何论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的。
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是“乐业”?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者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8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紧接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
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呼应开头,强化了中心论点。
找出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③主一无适便是敬。——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作者提出“业”的含义是不是局限于人们常说的“职业”?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人们所理解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所以,“业”并不局限于正式谋生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作者的这种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正如“不是为了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设问句:
1.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2.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
反问句:
1.“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2.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3.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运用了很充实的论据:
事实论据:有在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名著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
道理论据:主要是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敬业与乐业
提出敬业乐业
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人们要敬业与乐业
总(提出观点)
分(论证观点)
总(总结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