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温故知新
时期 学派 代表 主要成就 代表作
春秋时期 道家 (创始人) ______ 思想:①核心是___;②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____政治: 主张_________;处世:________,以退为进 ________
儒家 (创始人) ______ 思想上:核心思想是“____” 政治上:________,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五经
弟子整理
________
战国时期 墨家 ______ ____________、节俭、尚贤 《墨子》
儒家 ______ 实行_____、提出__________,正义之战 《孟子》
______ 实行_____,明确尊卑等级,维护社会秩序 《荀子》
道家 ______ 顺应_____和_____,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法家 ______ 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
兵家 《孙子兵法》
______(春秋末) 吴起、孙膑(战国)
老子
道
转化
《道德经》
无为而治
孔子
仁
为政以德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墨子
兼爱、非攻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礼治
自然
民心
荀子
庄子
韩非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孙武
《论语》
以柔克刚
导入新课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铁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网,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乌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
夏商周时期
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成就?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商周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
1.天文、历法、医学
天文
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①原始社
会末期
②商朝
③西周
④春秋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目的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诗经》
1.天文、历法、医学
历法
可能有了历法
①夏朝
②商朝
③战国
时期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天文、历法、医学
医学
神农尝百草
①远古
时期
②战国
时期
③战国
时期
名医扁鹊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扁鹊
2.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龟甲
牛骨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商朝
含义
发现人
出土地点
内容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王懿荣
河南安阳殷墟等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占卜是否派子商去攻打基方(国)
占卜今年的收成好不好
占卜是否要用一头牛来祭祀小丁
占卜祭祀祖先的当天会不会下雨
战争
农业
祭祀
天气
2.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意义
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②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③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传说时代(大约)
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时间确切)
课后活动
你能辨认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人
中
水
射
2.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时间
特点
商周时期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需300多人同时工作。
四羊方尊,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形象传神。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尊
爵
编钟
斧
簋
鼎
②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①国家掌控
③制作工艺高超
地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④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利簋及铭文
何尊及铭文
功能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文字
代表
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金文”/“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
内底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何尊
2.甲骨文与青铜器
玉璋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青铜器
特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3.《诗经》和楚辞
时期
西周和春秋时期(先秦时期)
地位
组成
意义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材料: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节选自《诗经·秦风·无衣》
说说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
反映了当时社会战乱不休的特点,体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同抗敌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诗经》
3.《诗经》和楚辞
楚辞
《屈子行吟图》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泰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时期
战国时期
人物
体裁
代表作
楚国的屈原
新体诗歌“楚辞”
《离骚》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端午节
3.《诗经》和楚辞
1978年,湖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整套战国时期的编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至今还能演奏乐曲。
思考:曾侯乙编钟在哪些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在青铜铸造、音乐艺术、礼乐制度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练
1.“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这几句谚语反映了二十四节气有利于( )
A.提高文化底蕴 B.指导农业生产 C.提升音乐素养 D.开展水利建设
2.商朝缔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能够佐证这一论断的是( )
A.制作打制石器和保存火种 B.铸造青铜器和创造甲骨文
C.实行分封制和统一度量衡 D.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
3.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光辉的地位。“它”指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墨子》
4.《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
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凸显顺应自然理念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
B
B
A
C
课堂小练
1.六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2.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3.《尚书·牧誓》中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玉广商郊牧野,乃誓。无独有偶,青铜器利簋所刻的铭文也有相似的记载。这说明青铜器( )
A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种类繁多 C.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象征权利
B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