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2.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学习,掌握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及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学习目标
壹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失民心——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特点
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希望让自己的皇位千秋万代世袭下去的梦想是否实现了?为什么?
思考:从歌谣中,你读出了哪些历史信息?这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
一、秦的暴政
秦朝时民谣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长城
骊山墓
阿房宫
钱
人
修筑这些大型工程需要什么?
天下第一行宫
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
2.表现
材料一: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问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司马迁《史记》
①沉重的赋税
②徭役、兵役繁重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50步,南北约50丈,殿内可容一万人。宫门是用磁石做的,以防有人暗带兵器入宫。宫门前还立着12个铜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
材料三:
逃兵役,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睡虎地秦墓竹简》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客涂墨,判为刑徒。
——《秦简》
商君之法,弃灰(垃圾)于道者,黥(qínɡ)。 ——《汉书 · 五行志》
③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④焚书坑儒
材料四:
材料五: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继位的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他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那时候,道路上到处是被押送的刑徒,民众陷人无法生活的境地。
⑤秦二世更加残暴昏庸
秦二世更加残暴
赋税沉重
徭役繁重
刑罚严酷
秦的暴政
“焚书坑儒”
社会矛盾激化
秦末农民大起义
如果你是一位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公子十二僇死(先羞辱后斩杀)咸阳市,十公主磔(zhé)(肢解分尸)死于杜。 ——《史记·李斯列传》
秦二世—胡亥
课后活动:你认为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哪些?试在右侧的方框中画√。
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统一货币
修建长城 强征赋税
严刑苛法 修骊山陵
√
√
√
√
√
如果你恨他,
送他去秦朝,
因为那里是地狱……
我们太难了!
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正所谓秦王无道,天下俱反。”
根据以上史料,是什么导致了秦的灭亡?
秦的暴政
评价秦始皇
他13岁即王位,22岁亲理朝政,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
他是个工作狂,整日埋头工作,每天要看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简文件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
有人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理由是什么?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又是什么?
功绩:
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失: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大兴土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功>过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一分为二的辩证法
2.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
3.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第一阶段:
陈胜、吴广起义
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
为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贰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得民心——陈胜、吴广起义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兴起
(1)直接原因:因大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3)领导者:陈胜、吴广
(4)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没有暴雨,农民起义会不会爆发?
(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贾谊《过秦论》
依据材料,说一说秦朝的施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关系。
材料研读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篝火狐鸣,鱼腹丹书。“伐无道,诛暴秦”
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陈胜称王,建张楚政权
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
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
余部加入其他反秦队伍继续战斗
2.经过
路线:自东向西
失败原因:起义军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作战实力有限,内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
人物扫描
陈胜(?一公元前208)、字涉,阳城人;吴广(?一公元前208),字叔,阳夏人。二人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他们发动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很快得到“天下云集响应”。张楚政权建立后,陈胜部署几路军队向秦朝的核心统治地区进攻。吴广率领一路打到荥(xínɡ)阳,在与秦军相持不下时,他被部将杀死。当秦军主力向陈县发起进攻时,陈胜率军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在退却时被其车夫杀害。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材料一:陈涉(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陈涉(陈胜)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
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③鼓舞了后世农民阶级反抗封建残暴统治的斗争;
④显示出革命首创精神和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3.意义
叁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争民心——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想一想: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
·
1.反秦浪潮的发展
项羽 (公元前232-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自幼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抗秦朝。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刘邦 (公元前256-247年),沛郡丰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陈胜、吴广起义后,集合三千弟子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2.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3.刘邦攻入秦都咸阳
·刘邦出身平民阶层,曾为乡间小吏,后率众反秦。他注意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大起来。
·巨鹿之战后,秦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刘邦捷足先登,迫秦王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不杀秦王。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后进入咸阳。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 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城东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边自刎而死。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思考:秦朝为何如此短命?
失民心者失天下;实行暴政;赋役繁重,法律严苛;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未农民诞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统治
争夺帝位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斗争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严苛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残暴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灭秦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秦朝灭亡:前207年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意义: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具首创精神。
秦朝的灭亡
BC209年
BC207年
BC206年
BC202年
西汉建立
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BC221年
秦朝建立
楚汉之争
课堂小结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勤政爱民。
1.据相关史料记载,秦二世胡亥当政时期法令严苛、赋敛无度、百姓穷困。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则展现了胡亥重视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举动。这说明( )
A.历史结论不断被修正 B.研究历史需多重证据
C.史料越多认知越困难 D.出土文献更具可信度
2.学者研究发现,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少有中层来的,从民间钻出来的下层人士,吸收了中层里散乱的成员,构成了反秦队伍。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其意在强调秦朝( )
A.郡县制的成效有限 B.中央权力尚未集中
C.基层管理制度欠缺 D.官吏集团效率低下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随堂练习
B
C
D
4.“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
5.下面是某历史公众号搜集的关于秦朝的史料,据
此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政严苛,徭役繁重
C.修建长城,开拓交通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6.《史记》有云:“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
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
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据此回答下
列两题阅读上述材料,以下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
A.暴政持续的时间 B.暴政的具体表现
C.暴政的消极影响 D.暴政的积极影响
7.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B.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C.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出城投降 D.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
B
D
D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了哪些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4分)
(2)分析材料三、材料四对秦始皇态度的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人物受哪些因素影响。(2分)
【答案】
(1)史实:秦灭六国;秦制定中央集权制度和法律。(2分)
作用: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2点即可,4分)
(2)材料三主要批判秦始皇的专制暴政,材料四主要肯定秦始皇的功绩。(4分)
(3)个人政治立场;时代因素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