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7 06: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单元结构
石器
原始社会
青铜器
奴隶社会
铁器
封建社会
史前时期



秦汉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学习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的建立与发展,了解夏、商、西周的兴衰过程。(历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利弊,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感悟王朝更替的规律。(家国情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夏朝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地位:
1.夏朝的建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禹继位之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伯益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启继承王位
戴冠冕的夏禹
把~王位~传~给~贤德~的伯~益……
夏禹
老爸,我可是你亲儿子,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外人?(愤怒)
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启继承王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贤德

贤德

贤德
血缘

禅让制
世袭制
伯益
公天下
家天下
夏传子,
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统治措施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制定刑法
建立军队
设置监狱
设置官职
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二里头遗址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
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青铜爵
绿松石铜牌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反映了夏朝时的文明进程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5.灭亡
夏桀把人当坐骑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图片,分析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统治后期,各种很矛盾激化,国势走向衰微。
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民怨沸腾,夏朝陷入全面统治危机。
商朝的统治
1.商朝的建立
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史记 殷本纪》
约公元前1600年

亳(今河南郑州)
商朝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商朝的周围聚居着请多民族,形成许多方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方”“邦方”。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这些方国。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代等义务。
商王汤任用贤才(伊尹),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商朝的统治
2.统治措施
商朝形势图
盘庚迁殷,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商朝的统治
3.灭亡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就有400人之多。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商朝)戴枷奴隶陶俑
商朝的统治
2.统治措施
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史记˙殷本纪》
炮烙之刑
修建宫殿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商纣王是一个怎样的帝王形象
荒淫无度、极端奢华、只顾个人享乐的昏君形象。
民不
聊生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西周的兴衰
1.周朝的建立
周朝
背景: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①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②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③商纣王的昏庸统治,导致民不聊生。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西周的兴衰
1.周朝的建立
周公旦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营建洛邑,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
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
夏、商、西周疆域图对比
100多万平方公里
50多万平方公里
250多万平方公里
周武王
这么大的地盘,该怎么管理啊?
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
☆分封目的?
☆分封依据?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成王弟叔虞
武王弟康叔
周王室召公奭
功臣吕尚
周公长子伯禽
宣王弟姬友
☆分封对象?
☆诸侯权力?
☆诸侯义务?
宗亲、功臣等。
①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
②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①向周王进献贡赋;②服从周王调遣军队。
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影响:
特点:
血缘维系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出现诸侯争霸、割据的局面。(消极)
①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积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的兴衰
3.周公创礼乐
九鼎八簋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
周公辅成王汉砖画像
西周的兴衰
4.西周的衰亡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
周幽王
西周被犬戎灭亡
公元前771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
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烽火戏诸侯
平王东迁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归纳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开国君王:夏禹、商汤、周武王姬发
夏桀把人当坐骑
商纣王炮烙之刑
开国君王
重用贤才,励精图治,顺应民心
末代君王
昏庸残暴,荒淫无道,失去民心
启示: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朝代 夏 商(殷商) 周(西周)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灭亡原因
课堂小结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阳城
亳(bó)
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
盘庚迁殷
分封制
周厉王国人暴动
商纣王
夏桀
周幽王
教训/启示: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随堂练习
1.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此外还有中、小型地面房基,以及更多的陷入地下的半地穴、地穴式房屋,面积最小的勉强可供二三人栖息。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B.西周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疆土
C.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D.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2.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夏朝时,天下一家亲 B.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人以天下为家 D.夏朝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D
B
随堂练习
3.下图为西周时期师寰簋的铭文。该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命令师寰率领王室军队和齐、莱等国军队,成功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武王伐纣
B.分封制
C.诸侯争霸
D.郡县制
师寰簋铭文(局部)
4. 《左传》记载“昔武庄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A
B
随堂练习
5.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地方势力膨胀,威胁封建统治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D.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6.商代的方国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行( )
A.禅让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
D
C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