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0年
东周建立
春秋开始
公元前476年
春秋结束
公元前475年
战国开始
秦朝建立
战国结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东周
时空定位
因与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
1、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
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
3、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诸侯国的数量发生什么变化?
春秋近300年的纷争使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境内只剩下十几个大的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历经变法较强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
一、战国七雄
1、时间:
前475-前221
2、形成:
三家分晋
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原有国家
姜→田齐
楚、秦、燕
3、兼并战争:
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
郢
睢阳
临淄
咸阳
蓟
鲁
越
卫
邯郸
郑
大梁
中山
洛邑
宋
河
水
渭
水
汉
水
淮
水
江
水
东周都城
诸侯国国都
诸侯国疆域
1
2
3
4
齐
5
6
7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周
填一填:战国七雄的位置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战国时期的经典战役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这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
战国形势图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役 参战兵力 时间 交战区域
春秋 城濮之战 楚军约4万 晋军约3万 一天 城濮
战国 桂陵之战 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一年 邯郸、桂陵
马陵之战 齐军约10万 魏军约10万 今郯城、莘县、大名、鄄城、范县、濮县等
长平之战 秦军约60万 赵军约45万 三年 长平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
规模很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减灶诱敌
纸上谈兵
合纵连横:又称为纵横之术,是战国时期苏秦和张仪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旨在通过结盟或分化的方式,实现国家间的利益最大化。这种策略在当时被各国君主广泛采用,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链接
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战国时代,各国纷争不断,随着经济发展,青铜兵器得以革新升级。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龙凤云纹皮盾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青铜箭镞[zú]
知识链接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战国时期的铁质兵器
燕国长城遗址(今辽宁境内)
战国时期各国防卫工事——长城
4、影响:
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春秋近300年的纷争使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境内只剩下十几个大的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历经变法较强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战国初期,秦国偏处西边,
国小力弱,不受各国重视。
二、商鞅变法
1、原因
铁犁牛耕推广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变法
各国君主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富国强兵
直接动力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推 动
2、代表:
①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②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燕昭王
乐毅改革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秦孝公
商鞅变法
齐威王
邹忌改革
魏文侯
李悝变法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楚悼王
吴起变法
时空观念
(1)背景:
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2)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战国时期)
(4)支持者:
秦孝公
魏
楚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
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阅读书本,说说商鞅变法具体内容有哪些?
内容 影响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守旧势力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军功途径参政
增强军队战斗力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调动农民积极性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井田制
阅读材料,说说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出现了哪些变化?
十年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阿房宫赋》
①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②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③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分析史料,结合教材知识,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战国策 秦策一》
取信于民,令行禁止
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
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严厉执法、公平无私;
敢于与旧贵族势力抗
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秦国农民
秦国地主
秦国士兵
秦国贵族
改革一定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
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的改革,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改革。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叁
1、经济发展
[1]农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战国时期双镰铁范
战国铁镰
战国铁锄
战国铁犁铧
《战国策·赵策》中有“且秦以牛田,水通粮”记载,意思是说秦国用牛耕田,利用水道运粮。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叁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战国时期铜冰鉴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
战国时期楚国龙风虎纹丝织物
战国黑陶鸟柱盘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叁
[3]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工商业主聚集大量钱财、富比王侯。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东晋 常璩《华阳国志》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叁
都江堰
(1)时间:
公元前256年
(2)人物:
蜀郡郡守李冰主持
(3)概况:
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鱼嘴
鱼嘴
鱼嘴
飞沙堰
飞沙堰
飞沙堰
宝瓶口
宝瓶口
宝瓶口
影响:(1)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2)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课堂小结
1.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兼并战争不断
C.分封制崩溃 D.注重兴修水利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统一趋势增强
C.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分封制彻底崩溃
3.“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B
B
D
课堂检测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
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5.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