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7 06: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时间、人物
都城
亡国君
意义 或地位
重要制度或事件
公元前2070年、禹
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公元前1600年、汤
纣王
盘庚迁都到殷,
商朝又称殷朝。
公元前1046年、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分封制
牧野之战
阳城

亳(bó)
幽王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地方制度分封制的实施,稳定政局,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准备好历史课本、同步练习册;黑、红两支笔,开始课前背诵!
【快问快答】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何时建立?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
2.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开启了什么传位制度?
世袭制
3.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是?
二里头遗址
4.受战乱、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盘庚时迁徙到哪里?

5.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哪里与商军展开决战?
牧野
6.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是?依据是?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
对象:宗亲、功臣;依据:血缘关系、功劳
8.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的周朝君主是?时间是?
周厉王;公元前841年
9.夏、商、西周的王国之君分别是?
桀;纣;幽王
10.夏、商、西周的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学生导入
容易受伤
经常迁徙
食物不稳定
这件春秋时期的酒器青铜牺 (xī ) 尊,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值得注意的是,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秋时期青铜牺 (xī ) 尊
【新课导入】
素养目标:
1.通过对比春秋时期与西周的相关史事,了解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历史解释)
2.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一步理解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并从中分析其对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史料实证)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
秦统一六国
春秋
公元前475年
战国
东周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公元前476年
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因与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时空观念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一、王室衰微
根据课本第一部分,归纳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西周·分封制
春秋·王室衰微
授民授疆土
制度上
统治区域上
政治地位上
经济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诸侯王不再定期向周王室缴纳贡赋,使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周王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
周王室管辖地区范围缩小,仅在洛邑一带;
分封制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国国君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一、王室衰微
结合材料研读的问题想一想王室衰微的结果?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① 。 ——《史记·周本纪》
①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教材研读】想一想: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开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变化: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竞相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周天子失去对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
二、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形势图
读地图:观察春秋时期诸侯国分布图,找到曾经成为霸主的诸侯国所在的位置。
【说一说】有哪些诸侯国先后称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
旗号:
尊王攘夷
(尊王:表面上尊崇天子,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扰乱。)
观看视频:了解春秋霸主
二、诸侯争霸
根据材料分析诸侯争霸有何影响?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小组合作学习】
材料二:综观春秋大国争霸与中华民族发生的关系,可以指出两个方面: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统编版《中国历史》
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3.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①要一分为二,辩证评价;
②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阅读教材31页,结合下列图片思考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勾践剑与夫差矛
春秋时期金属货币的分布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等有所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商业: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出现增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农业
促进
手工业
促进
商业
推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课后活动
结合所学,梳理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生产工具材质的变化,分析金属生产工具的优势是什么。
打制石器
铁制农具
磨制石器
青铜农具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力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金属工具的优势】
硬度:金属工具通常比石器和木器更硬,能够更有效地切割和加工材料。
耐用性:金属工具不易磨损,使用寿命更长。
可塑性:金属可以被铸造和锻造成各种形状,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可维护性:金属工具可以通过打磨等方式进行维护和修复。
多功能性:金属可以制造出更复杂的工具,实现多种功能。

【课堂小结】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政治上
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诸侯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
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
经济上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王室衰微
周王室统治区域缩小;
周王权威削弱,诸侯国各自为政;
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周王室纳贡,周王室财政困难。
1.(2024·常州)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该事件反映了( )
A.王室衰微 B.尊王攘夷 C.分封建国 D.诸侯争霸
2.(2024·济宁) 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3.(2024·潍坊)《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这反映了(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4. (2024·北京)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这类工具的出现表明( )
A.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当堂练习】
A
A
B
A
【快问快答】
1.我国历史何时进入东周时期?
公元前770年
2.春秋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什么?
礼崩乐坏
3.诸侯争霸打出什么旗号?
尊王攘夷
4.列举先后称霸的诸侯?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5.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民族长期交往,这些民族产生了什么观念?
华夏认同
6.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7.春秋时期一般指哪一时间段?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8.春秋时期社会政治有什么特点?
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9.春秋时期金属货币被广泛使用,体现什么的繁荣?
商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