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探究教学课件(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探究教学课件(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7 06:3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先生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革命思想广为传播,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并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你的身边有以“中山”为名的地方么?
为什么今天全国有那么多以“中山”为名的街道、广场甚至城市?
南宁中山路
青岛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
厦门中山路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少年立志学医,后弃医从政。曾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孙中山曾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戏院的演说》[1903年]
变法图强
进行改革
1.革命思想的萌芽
推翻清朝
实行革命
2.早期的革命运动
①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时间:
地点:
纲领:
宗旨:
地位:
1894年11月
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处
2.早期的革命运动
②广州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
陆皓东等人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广东中山陆皓东烈士墓地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朝逮捕,后在英国干涉下获释,引发国际影响。在海外各国的宣传中,在无数次的死亡威胁和穷困潦倒中,孙文这个名字随着清政府赏金的提升而为人们所熟知,使国际间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流亡日本时的孙中山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历史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派思想,却完结在……那个悲惨的胜利中。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2.革命思想传播
①作品:
②影响: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
章太炎,曾易名为章炳麟。1898年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主编《民报》。晚年愤恨日本侵略中国,积极赞助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病逝。
1903年,康有为在海外发表了《不可行革命书》,阐述了他反对革命、主张立宪保皇的立场,引发海内外舆论,阻碍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章炳麟对此大加驳斥,他列举了满清压迫残杀汉族的历史,大骂光绪帝“载湉小丑”,并明确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吹响了鼓舞革命志士继续前进的号角,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录
刊于1903年6月29日的《苏报》
邹容,今重庆人,少时家境优渥,1901年因思想倾向维新被取消官费留日资格,遂自费赴日留学。1902年秋,始撰《革命军》初稿。1903年返回上海,结识章太炎。在此期间,《革命军》印行,请章太炎作序。后因章太炎的《苏报》案被囚于租界监狱,折磨致病。1905年死于狱中。
尔实具有完全不缺的革命独立之资格,尔其率四万万同胞之国民,为同胞请命,为祖国请命。……然后再扫荡于涉尔主权之外来恶魔,尔国历史之污点可洗,尔祖国之名誉飞扬,尔之独立旗已高标于云霄,尔之自由钟已哄哄于禹城……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
——《革命军》节选
陈天华的两部作品浅近通俗,直陈中国亡国灭种危机,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和革命主张,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
那怕他,专制政,层层束缚;那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
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猛回头》节选
陈天华,湖南人,少时家境贫寒,后受维新思想影响。1903年以官费生赴日本留学,1905年任同盟会秘书,并任《民报》编辑。11月,日本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引发留日学生内部斗争。12月8日,陈天华为唤醒同胞,愤而留下绝命书,于东京跳海自杀,年仅31岁。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万丈风潮大逼人,腥羶满地血如糜;
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警世钟》开篇
3.革命团体
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是华兴会和光复会。
晚清时期的革命团体
华兴会,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成立,是长江中游的重要革命团体。
光复会,由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成立,是江浙皖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
4.革命领袖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从主张改革到坚持革命推翻清朝,成为革命的先行者。他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装斗争,让他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5.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原因目的:
成立概况:
政治纲领:
机关报:
团体性质:
历史意义: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领导和明确奋斗目标,大大推动全国革命的发展
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成员
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①提出:
②地位: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自主探究: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最初的十六字纲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它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三民主义 对应纲领 具体内涵 理论地位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实现土地国有
民族革命
(前提)
政治革命
(核心)
社会革命
(发展)
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
本课小结
革命思想传播: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概况: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宗旨:振兴中华
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概况:1895年孙中山和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
结果:陆皓东等人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
第一次武装斗争
目的: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概况: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报刊:《民报》作为同盟会机关报
影响:使革命有统一领导和明确目标,推动革命发展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出:孙中山在《民报》提出
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随堂检测
1.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孙中山先生》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先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历奋斗的一生。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能看到的是( )
A.上书光诸皇帝,请求变法自强 B.成立华兴会
C.为成立兴中会积极筹划 D.为《时务报》撰写发刊词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檀香山    B.长沙   C.上海    D.东京
C
D
3.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B.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4.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A
B
5.邹容的《革命军》问世后,很快便由各地书肆以《革命先锋》《图存篇》等书目翻印,或与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合刊,简称《章邹合刻》,销量百万册。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书肆是宣传革命的主要场所 B.邹容政治声望不及章太炎
C.各地对革命理解差异较大 D.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6.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仿行西法,以筹自强”。遭到拒绝,于是孙中山认识到 “必于革命之手段以解决”。同年孙中山( )
A.建立黄埔军校 B.成立同盟会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兴中会
D
D
历史延伸
本书原文为英文,是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国际社会宣传孙中山思想的官方版本。本书在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编者许仕廉对孙中山的学说及其产生背景的阐释和分析;二是孙中山在政治与社会方面的经典学说原文,包括:孙中山国事遗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关于五权宪法的演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北上宣言、民族主义六讲、民权主义六讲、民生主义四讲等,几乎囊括了孙中山政治生涯中所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和演讲。
是一本不错的中高考历史素材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