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以
学
习
为
中
心
教学设计新思维
“以学习为中心”从教与学的效果出发,超越了“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以统一的视角审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学生导入
学习任务
课后习题
跨学科作业
学生导入
容易受伤
经常迁徙
食物不稳定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这些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
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原因。
汉武帝
历史解释
何为大一统?
汉武帝
秦始皇
巩固大一统
开创大一统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大一统的含义:
指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与大统一的区别:
“大一统”所涵盖的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
“大统一”就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壹·
削弱地方势力
学习任务一:削弱地方势力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逝,即将满16岁刘彻转眼间,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者,少年天子威风赫赫但他也遇到许多难题?
图一 金缕玉衣
材料一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根据图片和材料,思考汉武帝即位时政治上所面临的问题。
图二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诸侯王势力强大
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Q1:汉武帝继位初期面临那些问题?(课本67页概括)
学习任务一:削弱地方势力
历史解释
v
小组合作学习
Q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措施1:实施“推恩令”。
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Q3:阅读课本第68页归纳汉武帝还采取了那些措施?
措施2:削爵、夺地除国,镇压叛乱。
措施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措施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Q4:阅读课本第68页归纳汉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作用?
削爵、夺地、除国
作用: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①方法缓和,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国势力。
②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也不会再反抗中央。
妙
贰·
加强经济管控
学习任务二:加强经济管控
时空观念
v
自主学习
Q1:阅读教材68-69页,归纳汉武帝解决经济问题的措施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兴修水利,修建六辅渠、白渠等
改进农具-耧车
意义: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叁·
尊崇儒术
无为而治
学习任务三:尊崇儒术
历史解释
v
自主学习
Q1:阅读教材69页回答汉初奉行什么政策?导致什么后果?
政策:
无为而治
后果:
朝廷对地方控制松弛,思想不统一
Q2:为稳固统治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董仲舒
措施一:尊崇儒术
新儒学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即以儒家的等级观念和仁政为外在表现,以法家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根本。
措施二: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儒士进入政府机构。
影响:
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肆·
北击匈奴
学习任务四:北击匈奴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1:思考汉初对匈奴采取什么措施?汉武帝发生了什么转变?
匈奴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秦末汉初,( )单于统一了漠北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mò dú
冒顿
和亲政策
汉武帝反击匈奴
国力疲弱
国力强盛
转变
思考: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底气是什么?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学习任务四:北击匈奴
时空观念
v
自主学习
Q1:结合下列地图,在时间轴上列举汉武帝解决边疆之危的措施?并说说其结果如何?(课本70页概括)
公元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漠北战役结果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归纳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
v
小组合作学习
面临问题 解决之法 解决之效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军事上
诸侯势力强大
“推恩令”、各种理由削爵和夺地
私人铸币
豪强控制盐铁
富豪唯利是图
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匈奴不断袭扰
豪强势力威胁
强迁豪强至京师、建立刺史制度
收归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设置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向商人征收车船税
尊崇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
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北击匈奴、南吞百越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财政得到改善,为汉政策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居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疆域版图拓展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科技领域推动了后世的发展,而且在文化上塑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
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活动
回顾所学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
——秦始皇——
——汉武帝——
汉代讲经图
秦坑儒谷
暴力→激化了社会矛盾
柔和→巩固了大一统
共同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解答思路:
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示例】
角色: 1.廉颇(赵国将军) 2.蔺相如(赵国文臣) 3.赵王(赵国君主) 4.侍卫 5.赵国百姓
场景一:赵国宫殿 (赵王、蔺相如、廉颇在宫殿内) 赵王:(焦急)廉将军,我国正面临强敌的威胁,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闹矛盾呢? 廉颇:(愤怒)蔺相如只是一个文臣,凭什么地位比我高?我不服! 蔺相如:(平静)廉将军,国家危难当头,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个人的恩怨算得了什么? 赵王:(感慨)蔺相如说得对,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廉将军,你愿意为了国家放下个人的恩怨吗? 特点和重要事件。
人物选择:选择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孔子、管仲、孙武等。
故事创作:围绕选定墨子的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主张?结合墨子生活的历史时期,说说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的人物或事件,创作一个有教育意义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小故事。
资料搜集: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确保故事的历史准确性。
建议:可以结合《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以及现代的历史研究资料,来丰富故事内容和细节。
故事会组织:
确定故事会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故事。
可以设置评委,对故事的创意、表达和历史准确性进行评价。
v
小组合作学习
跨学科作业
我们还可以……
作业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作业二: 简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
格式要求:
①观点:简洁明确。
②叙述: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至少从三个方面论述汉武帝的相关史实)
③结论:结合自身叙述作出评价。
◎七上历史·第二单元 ·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