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是指中国传统纪年历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一周期,周而复始。因此在中国传统纪年中,相隔60年的干支是相同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习俗当中,十二地支还可以指代一日之内的时辰,并与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一一对应。
历史知识能力拓展
1.根据材料,说一说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1894年的中日战争,使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学习外国器物已不足与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
2.公车上书
时间:
地点:
代表:
内容:
结果:
影响:
1895年
北京
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
拒和,迁都、变法
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游历过香港和上海,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有过亲身感受。此后,他钻研西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回到广州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3.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运动期间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三原
蜀学会
成都
《国闻报》于1897年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
《时务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杂志由梁启超主笔,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域外报译等栏目,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7岁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4岁时,到长沙时务学堂任中文总教习。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清朝末年,甲午战争的惨败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严复在这一时期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命名为《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于1897年在天津出版刊出。
严复指出,“天择”是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的。联系甲午战后国家危亡的现状,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亡国亡种!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梁启超、康有为、青年鲁迅、学生胡适都给了这本书很高的评价,在当时,“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报纸刊物的热门名词。
材料一:梁启超……强调……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严复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早期维新思想是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过程中产生的。……它表现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戊戌变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摘编自《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局限》
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内容,说说维新运动期间的学会和报刊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思考:宣传了变法图强的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传播,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准备。
二、百日维新
1.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1897年11月,德国军舰突然驶进往的胶州湾,强行占领青岛。1898年3月,李鸿章、翁同龢等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将胶州湾及南北两岸租于德国,租期九十九年。
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3.变法内容
农历戊戌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1898年戊戌变法
1868年明治维新
政治
建立天皇至上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经济
引进西方工业技术;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文化
教育改革,发展义务教育
军事
按英德军制编练新式军队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京师大学堂原匾额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创办。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不过规模有限。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停办。1902年复校,至1910年已增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等学科,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衔。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4.变法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光绪帝
慈禧太后
谭嗣同,湖南人。晚清官员之子。谭嗣同在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维新。政变前一天,康有为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当天,梁启超由日本人掩护逃到日本。谭嗣同却拒绝出走。
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并在狱中留下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5.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戊戌变法的影响。
材料: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失去其影响,而是更加深入人心。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6.回答填空:
①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宣传的是 阶级的维新思想?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 性质的改革。
②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甲午战败后国家面临 的危机,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 运动。
③早期维新运动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学习日、俄等国家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极大地促进社会思想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戊戌变法也是一场 运动。
思想解放
救亡图存的爱国
亡国灭种
资产阶级
资产
7.历史探究: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材料四:维新派在短短100多天里颁发了200多件法令。
戊戌变法触动了强大的顽固派利益;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措施操之过急,不切实际等。
教训/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本课小结
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过:
影响: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思想启蒙)
戊戌变法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序幕:康有为、梁启超等公车上书
发展:
高潮:1898年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结束: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遇害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时务报》《国闻报》
随堂检测
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所说的(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杨锐
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 )
A.学习西方技术 B.学习西方思想
C.训练新式军队 D.开办新式学堂
A
D
3.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①推翻清朝统治 ②发展资本主义 ③救亡图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有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 )
A.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B.改变了君主专制制度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D
C
5.下表中的近代仁人志士认为制度变革的最初使命是( )
A.依法治国 B.完善法治体系
C.立宪强国 D.实行民主共和
人物
著作
观点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梁启超
《立宪会议》
中国究竟必与地球文明国同归于立宪,无可疑也。
张謇
《张謇全集》
亦以为非此(宪法)不可救亡也。
C
6.从“师夷长技”到“自强求富”再到“变法图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思想解放的推动 D.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
7.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A
B
历史延伸
本书叙述了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光绪帝主导的维新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却一夜之间被慈禧太后扼杀的全过程。本书通过史料,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慈禧是为求自保杀康党,还是恋栈权柄擒光绪?康有为是百日维新之首脑功臣,还是变法失败之罪魁祸首?袁世凯是力推新政领先锋,还是背叛改革真告密?但总之,戊戌政变彻底斩断了维新变法之路,刚看到一丝曙光的晚清政府再一次跌入黑暗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