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5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5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17 21:46:3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5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常见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知道常见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科学思维:能够从物质变化的现象看变化的一般规律。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观察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的一般规律。
态度责任:通过单质与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体会物质间密切的联系。
0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下列非金属氧化物中,不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硅 D.三氧化硫
2.下列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
A.CO B.H2O C.SiO2 D.HgO
3.已知CO2+H2O = H2CO3:气体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那么请问NO2和水反应生成(  )
A.HNO3 B.HNO3和NO C.NO D.H2NO3
4.(2023九上·杭州月考)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查阅资料: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能与SO2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物质B能与铁反应生成物质F
C.物质C能与物质B相互转化
D.物质D能与水反应生成物质E
02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下列金属化合物,不能由金属一步转化得到的是(  )。
A.CaCO3 B.MgO C.FeCl2 D.FeS
2.(2023九上·海曙期中)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
A.Zn和H2SO4 B.Zn和Na2SO4
C.ZnCO3和H2SO4 D.ZnO和H2SO4
3.R代表一种氧化物,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R+酸一→盐+水;R+水→碱,则R可能是(  )
A.CO2 B.Fe2O3 C.CuO D.CaO
4.(2023九上·余杭月考)为了避免少量硫磺与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SO2气体外逸,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铁与硫的反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反应生成的FeS在类别上属于盐类
B.通过磁铁可以证明铁与硫发生了化学反应
C.装置甲通过电炉丝加热,说明该反应吸热
D.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SO2,减少污染
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
A. B. C. D.
2.能实现下列物质类别间直接转化的单质是(  )
A.氢气 B.铜 C.铁 D.钙
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的是(  )
A.CO→CO2 B.Fe→FeCl3
C.CaCO3→Na2CO3 D.H2O2→H2
4.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
A.La和稀盐酸 B.La(OH)3和稀盐酸
C.La2O3和稀盐酸 D.La(OH)3和氯化钾溶液
5.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能发生一定规律的转化。下列铜及其化合物此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u→CuO B.CuO→Cu(OH)2
C.Cu(OH)2→ CuCl2 D.CuCl2→Cu
6.“化学棋”游戏规则:
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
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
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另一棋子也被吃掉。欲将棋盘中的所有棋子连续吃掉,应选择的棋子是(反应条件忽略)(  )
A. B. C. D.
7.硫酸铜在工农业上有广泛应用。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利用铜制取硫酸铜的方案,可行的是(  )
A. B.
C. D.
8.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9.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合成氨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①为分解反应,②为化合反应
C.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无需额外补充Li
D.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无需额外补充H2O
10.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五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如图所示),要求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必须能互相“配合”(即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场外还有四位替补“队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圈内相邻“小朋友”的溶液均为无色
B.五位“小朋友”中的任意两位均不能互相调换位置
C.若“Na2CO3”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2CO3”
D.若“Ba(OH)2”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OH”
11.氢能是绿色的能源,如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
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 2H2↑。
A.反应3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D.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12.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能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D.图中涉及到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13.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
A.单质 B.混合物 C.金属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说出它的一种用途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合理答案均可) 。
14.“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只有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才可向上攀登。
(1)若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则标号为③的台阶可以是下列哪一种物质___________。
A.NaCl B.Na2CO3 C.CO2 D.Fe2O3
(2)搭建阶梯乙从图中相应的台阶上物质可以从以下提供的物质O2、Fe、HCl、NaOH中选择,填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15.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Ⅲ的名称是   ,除去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操作Ⅱ中加入过量的试剂 B 的目的是   。
(3)写出加入过量的试剂 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以物质类别为模坐标,以化合价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硫元素的价类图,根据图象回答:
(1)C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化合物FeSO4应处于价类图中的  点(填字母)。
(3)甲处表示的物质类别为   。
(4)F点所表示的物质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如图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氧化铜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灼烧后可能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两种物质。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已知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和铜,假如固体1中只含有铜的氧化物,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铜
②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
(3)将得到的1.6吨氧化铜全部转化为硫酸铜;可得硫酸铜多少吨?
18.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流程图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kg,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9.含硫的物质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出现下列图示的转化:
(1)实验室中,点燃少量单质硫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漂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物质A.A是工业排放物中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之一。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将A转化成Na2SO3,你提供的试剂是   .
(2)在硫酸工业中,将A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得到B,B与水结合得到硫酸.B与A的组成元素相同,B中硫元素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写出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4)若回收工业排放物A 32吨,理论上可生产硫酸   吨.
20.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可推测生石灰的性质是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   .
21.用黄铜矿废液[溶质成分为Fe2(SO4)3、CuSO4及H2SO4]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铁并回收铜的生成流程如图,已知:Fe2(SO4)3+Fe=3FeSO4。
(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Ⅱ中,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   。
(3)步骤Ⅲ中,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加入过量的   、过滤、   、干燥。
(4)在生产流程中,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步骤   (选填“Ⅰ”、“Ⅱ”或“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5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常见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知道常见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科学思维:能够从物质变化的现象看变化的一般规律。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观察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的一般规律。
态度责任:通过单质与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体会物质间密切的联系。
0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下列非金属氧化物中,不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硅 D.三氧化硫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三氧化硫的性质分析。
【解答】A. 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符合题意;
D.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下列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
A.CO B.H2O C.SiO2 D.HgO
【答案】D
3.已知CO2+H2O = H2CO3:气体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那么请问NO2和水反应生成(  )
A.HNO3 B.HNO3和NO C.NO D.H2NO3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的生成规律分析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产物。
【解答】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3九上·杭州月考)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查阅资料: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能与SO2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物质B能与铁反应生成物质F
C.物质C能与物质B相互转化
D.物质D能与水反应生成物质E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硫元素化合价及物质类别,推导出各点对应物质,再结合各物质性质确定各步转化是否成立分析。
【解答】A、 物质A为硫元素为-2价的氢化物,化学式为H2S,其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不符合题意;
B、 物质B为硫单质,能与铁反应生成FeS,为不含氧酸盐,符合题意;
C、 物质C为二氧化硫,由题中所给反应可知,二氧化硫能与硫相互转化 ,不符合题意;
D、 物质D为三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即物质E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02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下列金属化合物,不能由金属一步转化得到的是(  )。
A.CaCO3 B.MgO C.FeCl2 D.FeS
【答案】A
【解析】【分析】金属化合物是指只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元素中必然有一种金属;
【解答】B. B中Mg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B正确;
C.Fe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C正确;
D.Fe可以和S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FeS,D正确;
A不能一步到位;
故答案为:A.
2.(2023九上·海曙期中)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
A.Zn和H2SO4 B.Zn和Na2SO4
C.ZnCO3和H2SO4 D.ZnO和H2SO4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能与酸反应分析;
B、根据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钠后,不能与硫酸钠反应分析;
C、根据碳酸盐与酸可发生反应分析;
D、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能反应分析。
【解答】A、 Zn和H2SO4 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B、 Zn的活动性比Na 弱, Zn不能和Na2SO4 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C、 ZnCO3和H2SO4 反应可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 ZnO和H2SO4 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R代表一种氧化物,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R+酸一→盐+水;R+水→碱,则R可能是(  )
A.CO2 B.Fe2O3 C.CuO D.CaO
【答案】D
【解析】【分析】 活泼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CaO,BaO和Na2O)+水→碱
【解答】R是金属氧化物;合适的是CaO;只有CaO,BaO和Na2O可以直接和水反应生成碱;
故答案为:D.
4.(2023九上·余杭月考)为了避免少量硫磺与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SO2气体外逸,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铁与硫的反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反应生成的FeS在类别上属于盐类
B.通过磁铁可以证明铁与硫发生了化学反应
C.装置甲通过电炉丝加热,说明该反应吸热
D.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SO2,减少污染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硫与铁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化亚铁,硫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FeS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在类别上属于盐类,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装置甲中发生的反应:硫与铁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化亚铁,磁铁会吸引铁,但是不会吸引硫化亚铁,通过磁铁可以证明铁与硫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装置甲通过电炉丝加热,说明该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但硫和铁反应是放出热量的,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装置乙中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减少污染,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B正确;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氧化亚铁,故C错误;
D.硫酸钡为白色沉淀,不能与氯化钾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铜、铁、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的性质分析。
【解答】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加水无法生成酸或碱,不符合题意;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
C、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与水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钙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所给物质性质分析,由各物质的性质确定转化是否可实现。
【解答】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氧气等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铁不能一步转化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为难溶性盐,不能一步转化为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La的活动性、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
【解答】A、La活动性大于锌,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LaCl3 ,不符合题意;
B、La(OH)3为碱,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LaCl3,不符合题意;
C、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可生成盐和水,La2O3和稀盐酸反应可生成LaCl3,不符合题意;
D、La(OH)3为沉淀,不能和氯化钾溶液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此确定转化是否可以一步实现。
【解答】A、铜与氧气加热反应可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无法一步转化氢氧化铜,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可直接生成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铜与比铜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可生成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的性质确定与其它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
【解答】A、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符合题意;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四氧化三铁、氯化铜都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锌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但氧化锌、氯化铜都不能与四氧化三铁反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三种物质都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中所给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由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定各步反应是否能实现。
【解答】A、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符合题意;
C、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但硝酸铜不能与硫酸钠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质,所给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类别,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及碳、氧循环的作用分析。
【解答】A.图一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符合题意;
B.图二中Y为有机物,该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条件确定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分析;
B、根据“一为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多变一”的反为化合反应分析;
C、根据化学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反应中氢元素未全部进行循环分析。
【解答】A. 反应①条件为通电,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B. ①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为分解反应,②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 ,不符合题意;
C.由锂元素质量守恒可知, 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无需额外补充Li ,不符合题意;
D.因反应③中一部分氢元素形成氢氧化锂,另一部分生成氨气,只氢氧化锂中氢元素再转化为水,所以整个转化过程中需补充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判断即可。
【解答】A.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A错误;
B.将Ba(OH)2和Ca(OH)2互换位置后,几种相邻的物质照样能相互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钾和上面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和右边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因此它可以替换碳酸钠,故C正确;
D.KOH和上面的二氧化碳反应,但是不能与下面的碳酸钠反应,因此不能替换氢氧化钡,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物质间的反应过程,结合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解答】A、 反应3为氢气与Mg2Cu 反应生成 MgH2和MgCu2 ,反应后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ZnO和Fe3O4 可循环利用,不需要不断加入,不符合题意;
C、反应3中利用氩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符合题意;
D、 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盐酸中氢元素也转化为氢气,所以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物质的转化过程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A、 该过程中生成H2SO4 ,不符合题意;
B、 该工艺流程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能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不符合题意;
C、 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Fe、S 和O,符合题意;
D、 图中涉及到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1)CO2
(2)D
(3)CO可作燃料(合理答案均可)
(4)C+O2 CO2
【解析】【分析】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反应分析。
【解答】(1)碳生成X,X和一氧化碳、碳酸相互转化,则X为二氧化碳;(2)一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3) 一氧化碳、碳可作燃烧,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4)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碳与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都属于化合反应。
14.【答案】(1)B
(2)NaOH、HCl、 Fe、 O2
【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
(2)根据所给物质间的性质,确定各物质的反应关系,从而进行排序分析。
【解答】(1)氯化钠与硫酸、氢氧化钙都不能反应,A错误;碳酸钠与硫酸和氢氧化钙都能反应,B正确;二氧化碳不能与硫酸反应,C错误;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D错误。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盐酸与铁反应,铁与氧气反应,则乙能领取奖杯。从高到低的顺序是NaOH、HCl、 Fe、 O2 。
故答案为:(1)B;(2)NaOH、HCl、 Fe、 O2 。
15.【答案】(1)蒸发结晶 HCl;H2O
(2)除去过量的铁粉
(3)Fe+CuCl2=FeCl2+Cu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到固体,同时除去氯化氢和水分析;
(2)根据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分析;
【解答】(1) 操作Ⅲ的名称是蒸发结晶,可除去氯化氢和水;
(2)固体C中为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操作Ⅱ中加入过量的试剂B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粉 ;
(3) 加入过量的试剂 A是铁,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
故答案为: (1)蒸发结晶;HCl、H2O;(2) 除去过量的铁粉 ;(3) Fe+CuCl2=FeCl2+Cu 。
16.【答案】(1)SO2
(2)H
(3)酸
(4)
【解析】【解答】(1)C点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SO2。
(2)FeSO4是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其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可得(+2)+ +(-2)×4=0,解得 =+6,硫元素显+6价,应处于价类图中的H点。
(3)由硫的价类图可知,甲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6价,亚硫酸、硫酸中硫元素分别显+4价、+6价,且常见的物质种类除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外,还可能为碱和酸,结合该处硫元素的价态,甲处表示的物质类别为酸。
(4)F点所表示的物质是硫酸,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分析】(1)根据C点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进行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出硫元素的化合价 ,结合价类图,进行分析。
(3)根据硫的价类图可知,甲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6价,结合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4)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17.【答案】(1)+1
(2)②
(3)解:设可得硫酸铜的质量为。解得答:可得硫酸铜3.2吨。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2)根据氧化亚铜和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产物分析;
(3)根据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硫酸铜质量分析。
【解答】(1)氧化亚铜中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铜元素化合价为+1价。
(2)氧化铜和氧化亚铜都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 固体1中只含有铜的氧化物, 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铜或氧化亚铜至少一种, ① 错误;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 ② 正确。
故答案为:(1)+1;(2)② ;(3)3.2吨。
18.【答案】(1)过滤
(2)NaOH和CaO
(3)解:设理论上可生成CaCO3质量为x。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106 100
  100kg×10.6% x
= ,
x=10kg。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要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反应的反应物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计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分析。
【解答】(1) 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2) 上述反应流程中, NaOH和CaO 既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的反应物,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过滤;(2) NaOH和CaO ;(3)10kg.
19.【答案】(1)氢氧化钠
(2):2SO2+O2=2SO3
(3)①③④
(4)49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物质A的名称。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据此分析解答;
(2)首先根据组成元素和化合价分析物质B的组成,然后再写出转化为硫酸的方程式。
(3)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那么就是化合反应;
(4)物质A和硫酸中硫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硫元素质量=物质质量×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因此物质A就是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以将A转化为亚硫酸钠,需要的试剂为氢氧化钠。
(2)因为B和A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B也是由硫和氧元素组成。在硫酸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所以B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也是+6价。设B的化学式为S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6)x+(-2)y=0,解得:x:y=1:3,那么B的化学式为SO3。
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2SO2+O2=2SO3。
(3)①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为化合反应;②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肯定不是化合反应;③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为化合反应;
故选①③④。
(4)设理论上可生成硫酸的质量为x,


解得:x=49吨。
20.【答案】(1)具有吸水性
(2)CaCO3
(3)溶液先变红,再变为无色
【解析】【分析】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呈碱性,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答】(1)生石灰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作干燥剂;
(2) 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②中先加酚酞,因溶液中有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且盐酸有剩余,溶液红色会消失;
故答案为:(1)具有吸水性;(2) CaCO3 ;(3)溶液先变红,再变为无色。
21.【答案】(1)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Fe+H2SO4=FeSO4+H2↑
(2)NaOH等
(3)稀硫酸;洗涤
(4)Ⅰ、Ⅲ
【解析】【分析】(1)根据废液的成分及性质、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分析;
(2)根据硫酸亚铁与可溶性碱反应可生成氢氧化亚铁分析;
(3)根据不溶物中含有铁和铜,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分析;
(4)根据金属能否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解答】(1) 因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硫酸铁,要制取氢氧化亚铁,需加铁将其转化为硫酸亚铁,步骤Ⅰ中,加入过量A(即铁)的目的是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 步骤Ⅱ中,试剂C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则C为可溶性碱,可能为NaOH等 ;
(3) 步骤Ⅲ中所得不溶物中有铜和铁,要用化学方法回收铜需先加入酸将铁除去,操作步骤为: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干燥;
(4)在生产流程中,利用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可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步骤Ⅰ、Ⅲ;
故答案为:(1) 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 ; Fe+H2SO4=FeSO4+H2↑ ;(2) NaOH等 ;(3)稀硫酸;洗涤;(4) Ⅰ、Ⅲ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