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31张)-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31张)-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8 08: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2地球与地球仪
第2课时
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主要有哪些不同?
地球仪
地球卫星影像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
1.经线
经线和经度
经线和经度
⑥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如图中a' >b' >c '
N
S
赤道
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①形状为半圆
②指示南北方向
④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a'
b'
c'
经线示意
⑤经线有无数条
1.经线
我国古代用“子”代表北方,用“午”代表南方。因此,经线也叫子午线。
N
任务一
南极上空俯视图
赤道上空侧视图
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我们所看到的经线形状不同。以北极上空俯视图为例,分别画出经线的南极上空俯视图和赤道上空侧视图。
北极上空俯视图
地球仪
S
S
N
经线
20°
地球仪上,某条经线所在的平面与0°经线(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的夹角,叫经度。
180°
2.经度
经线和经度示意
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
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称其为180°经线。
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
称东经(E)
E
E
E
0°经线以西
称西经(W)
W
W
W
东经向东增大
西经向西增大
经线和经度
2.经度
E
E
E
向东增大为东经
向西增大为西经
W
W
W
180°以西
180°以东
经线和经度
2.经度
本初子午线标志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建有本初子午线的标志,该标志以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线代表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标志

10°
10°
20°
20°
30°
30°
180°
180°
本初子午线

180°
30°
150°
120°
90°
60°
30°
150°
120°
90°
60°
本初子午线
自西向东,度数增加(变大)的是__________;
自西向东,度数减小(变小)的是__________。
东经(E)
西经(W)
E
E
E
E
E
W
W
W
W
W
E
E
E
E
W
W
W
W
经度变化规律示意
度数范围:由0°经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
2.经度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
为180 °。
◆除0°和180°经线外,一条为东经,
另一条为西经。
经线和经度
任意一个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3.东西半球的划分
思考: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之间有什
么关系呢?
20°W
20°W
20°W
160°E
160°E
160°E
东半球
西半球
一般我们看到的东西半球图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东西半球的划分
180°

3.东西半球的划分
如果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就会把欧洲、非洲大陆划分在两个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大陆少,以此划分的东西半球图能呈现更多完整的大陆。
为什么东西半球图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3.东西半球的划分
180°
150°
120°
90°
60°
30°

30°
60°
90°
120°
150°
180°
西半球
西半球
20°W
160°E
东半球
W
W
W
W
W
E
E
E
E
E
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示意
3.东西半球的划分
小的东经、小的西经在东半球
(<20°W为“小” , <160°E为“小” )
“小小在东”:
“大大在西”:
大的东经、大的西经在西半球
( >20°W为“大” , >160°E为“大” )
东西半球的划分
3.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中央经线
160°E
20°W
160°E
70°E
110°W
160°E-90°=70°E
东半球中央经线:
西半球中央经线:
20°W+90°=110°W
东西半球的划分
任务二 总结经线和经度的基础知识
经线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
经度 起始线(0°经线)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别方式
划分半球的界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
半圆
相等
南北方向
无数条
本初子午线
0°—180°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到东西经180°
东经(E)、西经(W)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纬线和纬度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纬线和纬度
1.纬线
(1)纬线的定义
N
S
④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⑤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⑥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_,如图中a=b=c
相等
③纬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赤道最长
a
b
c
(2)纬线的特点
①形状为圆圈,到两极缩为一点
②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示意
南北半球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任务三
南极上空俯视图
赤道上空侧视图
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我们所看到的纬线形状不同。以北极上空俯视图为例,分别画出纬线的南极上空俯视图和赤道上空侧视图。
北极上空俯视图
赤道
N
地球仪
赤道
S
赤道
N
S
纬线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
注意:赤道既不属于南半球,也不属于北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

40°
40°
60°
60°
40°
60°
60°
赤道所在的平面是赤道平面。
3.纬度
纬线和纬度示意
地球上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该点的纬度。
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的起始线。

40°
20°
90°
90°
20°
40°
60°
赤道
北纬N
南纬S
N
N
N
N
S
S
S
自北向南
减少为北纬N
增加为南纬S
度数
30°S

10°N
10°S
20°S
20°N
30°N
90°S
90°N
赤道
(北纬)
(南纬)
纬线和纬度示意
3.纬度
北纬都在____半球,南纬都在____半球。
向北度数变大的是____纬,向南度数变大的是____ 纬。




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
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赤道
南半球
北半球
纬线和纬度
注意:赤道既不属于北纬,
也不属于南纬。
3.纬度
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低纬度地区
30°纬线是中、低纬度地区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
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
3.纬度
北寒带:66.5°N—90°N
北温带: 23.5°N—66.5°N
回归线(23.5°纬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66.5°纬线)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热带:23.5°N—0°—23.5°S
南温带: 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
地球上的五带
3.纬度
纬线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
纬度 起始线(0°纬线)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别方式
划分半球的界线
任务四 总结纬线和纬度的基础知识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圈(在南北两极缩为一点)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缩短[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零);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南北半球度数相同的纬线等长
东西
无数条
赤道
0°—90°
南纬(S)、北纬(N)
由赤道向南北逐渐增大到南北纬90°
赤道
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经线(度)和纬线(度)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区别。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1.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纬线各自的特点,并填入下表。
项目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圆圈(除极点外)
不等(相同度数的纬线除外)
东西方向
半圆
相等
南北方向
任务五
2.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纬度各自的特点,并填入下表。
项目 经度 纬度
度数范围
表示符号
度数分布规律
0°—180°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E(东经)、W(西经)
0°—90°
S(南纬)、N(北纬)
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为90°
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经线(度)和纬线(度)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区别。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任务五
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经线(度)和纬线(度)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区别。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3.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地球仪
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任务五
类型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
经线
纬线
比较项目 经度 纬度
起始线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别方式
划分半球的界线
半圆
不等(相同度数纬线除外)
南北方向
无数条
圆圈(除极点外)
相等
东西方向
无数条
赤道
0°—90°
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为90°
南纬(S)、
北纬(N)
东西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本初子午线
0°—180°
东经(E)、西经(W)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南北半球:赤道
地球仪
经度和纬度
经线和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