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地理实践
2024粤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3节
目录
CONTENTS
叁
野外考察
贰
社会调查
壹
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
什么是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包括什么内容?
地理实验的流程如何?
地理实验是指运用相关设备、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地理活动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学习方式
①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②演示和模拟实验。
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器材;③实验步骤;④实验结论;⑤评价。
地理实验
图1-3-2 实验装置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依次改变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及坡度大小,理解各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器材:电子秤、量杯、泥沙、草皮、小铲子等。
地理实验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步骤:
参照图1-3-2制作实验装置,按下列步骤完成实验。
步骤一:
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将坡面依次调整至坡度a、坡度b、坡度c(坡度 a、b、c均不大于45°),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变量 实验现象
步骤一 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坡度a
坡度b
坡度c
地理实验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步骤二:
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分别铺设2千克泥沙(即裸地)、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50%)、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100%),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变量 实验现象
步骤二 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裸地
草皮覆盖率为50%
草皮覆盖率为100%
地理实验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步骤三:
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降雨强度依次为小雨、中雨、大雨,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变量 实验现象
步骤二 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小雨
中雨
大雨
实验结论: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地表植被覆盖越少,水土流失越 ;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
严重
严重
严重
社会调查
什么是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侧重点?
地理实验的流程如何?有什么形式?
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人员访谈、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侧重人文地理内容的调查。
①方案设计;②过程探究;③结果分析等。
形式:问卷或访谈。
社会调查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聚落的形成、发展调查
社区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您好!垃圾分类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重点是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不作其他用途,问卷涉及的信息均采取无记名形式且遵从保密原则,请您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龄?
A.0-18岁 B.19-30岁 C.31-60岁 D.60岁及以上
2.您的性别
A.男 B.女
3.您的学历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及以上
4.您是否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
A.非常了解 B.了解 C.基本了解 D.不太了解
5.您平时是否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A.总是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6.您所在社区的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
A.传统垃圾桶 B.分类垃圾桶
C.无垃圾桶,随意堆积 D.固定垃圾屋
7.您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8.您认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A.宣传力度不够 B.缺乏垃圾分类设施
C.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 D.缺乏专业的垃圾分类人员
E.其他(请填写):
9.您认为社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A.增加宣传力度
B.提供垃圾分类的相关奖励机制
C.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D.提供垃圾分类的便捷服务
E.其他(请填写):
10.您对社区垃圾分类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野外考察
什么是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的侧重点?
野外考察是指通过实地观察、观测、调查的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
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
气象观测
天文观测
河流考察
植被考察
地形考察
野外考察——案例学习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市东南,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为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风貌,苏州某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到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
考察目的
通过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建立周庄古镇建筑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通过考察周庄古镇的建筑,认识地理环境对周庄古镇建筑特点的影响。
通过对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掌握野外考察的方法及地理工具的使用。
野外考察——案例学习
考察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周庄古镇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等。
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皮尺、记录本、笔等考察工具。
通过对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掌握野外考察的方法及地理工具的使用。
考察过程
活动一: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
1.利用周庄古镇平面图,确定周庄古镇的考察路线,对周庄古镇的河流进行考察,并使用指南针判断河流流向。
野外考察——案例学习
2.结合周庄古镇平面图和河流的考察结果,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
活动二:考察周庄古镇古代建筑
1.考察沈厅,观察前部水墙门和河埠,中部墙门楼、茶厅、正厅,后部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了解三部分不同的用途,归纳沈厅的建筑特点。
2.考察张厅,观察厢房楼、门楼、石柱上细腻精良的雕饰,记录古代建筑的装饰类型。
3.将考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1-3-2中。
考察评价
野外考察——案例学习
可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可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调查记录表的设计、水质检测操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
终结性评价:包括手绘河流分布图、建筑特点记录表等内容。
注意事项
徒步时间较长,需提前准备适量的食物和饮用水;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野外考察过程中听从老师安排和指挥,禁止嬉戏、打闹。
课堂总结
地理
实践
地理实验
社会调查
野外考察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社区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