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初中
地理
复杂多样的气候
阅读气候图表,描述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归纳气候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从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气候差异对区域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我国南北气候有何不同
1
这么多好吃的柑橘,你认为它们可能产自哪里呢?
小资料:
柑橘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气温在柑橘生长环境条件中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阅读资料,哪幅地图更适合用来推测柑橘产地?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指导:
Step1:读图名、图例
冬 季
读图指导:
Step2:依数值、找规律
读图,结合等温线数值和图例颜色变化,找出我国1月气温的变化规律?
城市 气温 温差
哈尔滨
海口 计算,我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
读图指导:
Step3:依数值、找差距
>16℃
-24℃~-16℃
32 ℃ ~40℃
小结,中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从南往北,气温越来越低
南北温差大
疑团解密 结合资料,推测柑橘的产地,并说明理由?
2022年我国柑橘产量(吨)
不含港澳台
读图,结合等温线数值和图例颜色变化,找出我国7月气温的变化规律?
从南往北,气温降低
全国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自学提升
计算,我国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
小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 季
读图,说出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读图指导:Step4:找特殊、思原因
气温南北差异
农业生产的实际
活动积温
温度带
读图,柑橘主要种植在哪一温度带?
我国的降水分布特征
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1 600mm
800mm
400mm
200mm
50mm
800mm
800mm等降水量线
所在位置与哪条地理界线相吻合?
秦岭——淮河线
相同点: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不同点:雨季的长短差异较大,一般南方雨季比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我国季风区的范围有多大
2
分析影响我国两种季风的特点,思考哪种季风能够带来降水?
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
南方冬季气候温暖,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冬季的菜篮子。
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
季风气候
的影响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3
说出我国的气候类型,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思考:观察我国东部的三种季风气候你能发现什么气候上的共同点?
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长江以南地区山清水秀
我国东部地区此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所以出现山清水秀的景观特点。
降水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降水
干旱
洪涝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1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低多少?
(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
(4)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22.7℃
中国与世界上其他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
3.9℃
4.4℃
1.7℃
27.1℃
5.6℃
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
气温
拓展思考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巩固练习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雪峰山
2.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A.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的迟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A
A
A
巩固练习
读图,完成6~7题。
6.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①和②,它
们分别是( )
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7.夏季风①主要来自 (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A
C
巩固练习
8.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9.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B.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C.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A.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全年均有降水
B.全国各地降水没有很大差异,分布比较均匀
C.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D.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由该地区降水量的多少决定
C
A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