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探究与实践探索太空筑梦航天》(课件28张)-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探究与实践探索太空筑梦航天》(课件28张)-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8 11: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探索太空
筑梦航天P36
湘教版
初一地理
探究与实践
在那无垠的深邃里,宇宙轻轻铺展,
遥远得仿佛梦的边缘,却又近在心田。
当三十多万年前,最早的人类成员第一次抬头看了它一眼,
就再也挪不开眼睛……
它吸引着古今无数为它倾动的人,跨越时空的界限,
前赴后继,只为追寻那璀璨星河的真理。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1957年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又称人造地球卫星1号,是前苏联研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1965年
水手4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
1965年7月14日,美国水手4号空间探测器飞越火星并拍摄的第一张火星数字照片
1969年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1969年7月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称这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1998年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站
1998年11月20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12个成员国组成的16国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发射成功,从此拉开了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序幕。
2013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进人恒星际空间
距今离地球最远的人造卫星——旅行者1号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旅行者1号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20年6月仍然正常运作。它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距今离地球最远的人造卫星。截至2023年1月1日止,旅行者1号正处于离太阳243.7亿千米的距离。
旅行者1号探测器
1977年的发射现场
旅行者1号探测器
旅行者1号拍摄的木星
旅行者1号拍摄的大红斑,后期补色
2013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进人恒星际空间
距今离地球最远的人造卫星——旅行者1号
2019年
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嫦娥四号 ——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明朝,一位叫万户的官员,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坐在绑上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飞向天空,但随着火箭的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美国火箭学家把Wan Hoo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想一想,万户飞天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万户飞天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太空的探索对宇宙演化的思考,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讨论:人类观测宇宙的方法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今年迎来“30岁生日”的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宇宙最古老的星系,距地4000光年,它大约在宇宙大爆炸后的4亿年内形成
受到技术和速度的限制,人类至今都无法走出太阳系,但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人们成功研发出了卫星探测器、太空望远镜等工具,而在这些航天设备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观察到来自宇宙几十甚至几百万年前星体所发出的光芒,以此来研究宇宙中的星系。
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1970年4月24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我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升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飞天梦想。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
2021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天和核心舱
梦天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
天舟货运飞船
神州载人飞船
2022年7月24日、2022年10月31日,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完成。
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今有月球探测“嫦娥工程”。2004 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集到的月壤样品1731克
2024年嫦娥六
号在月球背面采集到的月壤样1935.3克。
这些月壤样品将为人类探索月球带来无限可能,有助于深化对月球成因、内部结构、物质成分、太阳系演化历史等方面的认知。
分享:我国目前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查找资料并结合图2-35,与大家分享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基本情况。
图2-35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
酒泉发射基地:
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西昌发射基地:
中国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太原发射基地:
担负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文昌发射基地:
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
中国航天不变的誓言:“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思考: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意义有哪些?
促进高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有利于开发地外资源;
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
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
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 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 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2. 关于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地球是太阳系家族中一颗普通行星 B.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天王星和海王星C. 地球和太阳系其他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D. 地球是人类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2023云南模拟)从认识地球到探索宇宙,中国航天梦正一步步实现。2022年9月1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和刘洋进行了任务中的首次出舱活动,再一次带领我们欣赏浩瀚宇宙。读“八大行星示意图”,完成1~2题。
C
B
北京时间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将到达火星附近,进行火星科学探测。请结合下面图表,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火星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 )
A.始终在地月系 B.脱离了地月系
C.脱离了太阳系 D.进入了河外星系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下图示意太阳系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除地球外,与火星相邻的另一个行星是( )
A.金星 B.木星 C.水星 D.土星
3.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及其公转方向分别是( )
A.金星,自西向东 B.水星,自西向东
C.金星,自东向西 D.水星,自东向西
B
B
B
B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一天可以绕地球16圈,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工作。下图为中国空间站图片和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上举起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 )
A.绕太阳飞行
B.绕地球飞行
C随意飞行
D.绕月球飞行
2.我国宣布,中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开放。这一举措( )
①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
②促进人类竞争利用太空
③彰显了太空探索的中国责任与担当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D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甘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空间搭载试
和科普教育等活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酒泉 (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2.“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结束6个月驻留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进步 ②尽快实现星球移民 ③提升国民科学素养 ④认识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B
C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升空轨迹
繁星点点,是时间的低语,是空间的诗篇
生命因你而绚烂,梦想因你而高远。
你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我们愿同这千万星辰,永远遨游在你的怀抱之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