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15: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不懂就要问
课前导读
不懂就要问
略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今天学习的课文与前两课有一些不同之处。
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叫做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
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
解,也没有关系。
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
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ái:挨饿 挨板子
āi:挨近 挨家挨户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bēi:背包 背黑锅
quān:圈点
juān:圈猪 圈鸡
juàn:圈养 牛圈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照例:日夜不停。
造句:春节照例放假三天。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或解释为内容混乱的,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造句:总是糊里糊涂的是办不好事情的。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造句:企鹅摇头晃脑地朝我们走来。
霎时:霎时间。
造句:流星从天空中划过,霎时就消失了。
近义词
照例——(照常)  练习——(训练) 
流利——(流畅) 稀里糊涂——(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摇头摆尾) 霎时——(瞬间)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道理——(原理)
一字不漏——(疏而不漏)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反义词
流利——(结巴)  稀里糊涂——(明明白白)  
详细——(粗略) 摇头晃脑——(正襟危坐)
认真——(草率)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一字不漏——(漏洞百出)
词语辨析
照例 照常
相同点:都有“按照惯例或常规”的意思。
不同点:“照例”侧重于指动作行为按照惯例、常情、成规进行,多用于书面语;“照常”侧重于指动作行为按照平时正常情况进行,并不因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口语和书面语都可以用。
运用示例:
1.今天是星期一,我(   )早早起床去学校上课。
2. 今天和昨天一样,一切(   )。
照例
照常
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
学习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1.自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 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的精神,教育我们养成____________的学习习惯。
向先生提问
不懂就要问
勤学好问
自读课文
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画面读一读。

读书像唱歌,这样的读书方式真新鲜。
自读提示
私塾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默读第2自然段,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情形,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心理描写:孙中山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糊涂地背,孙中山鼓足勇气,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自读提示
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自读提示
有的同学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想: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小声嘀咕: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手舞足蹈 心明眼亮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自读提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戒尺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默读第8-9自然段,说说你对“不懂就要问”的体会吧!


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自读提示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yǔ)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
拓展延伸
只让背诵,从不讲解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大胆提问
先生详细讲,学生认真听
勤学好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
主题概括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