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1.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
★2. 了解月球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3. 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
月球概况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至今也没发现有生命。月球的表面有平原和众多的环形山,月面上覆盖着的是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土壤,有的地方只有30多厘米厚,有的地方却有好几米厚,甚至更厚些。
月球概况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月球上,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达到130℃;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最低可达-180℃。
月球概况
模拟环形山
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结合观测证据提出了新的观点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形成的。
(1)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环形山是月球表面最显著的地貌特征。
(2)最初科学家认为月球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3)直到20世纪70年代,基于观测证据得出大部分环形山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结论。
模拟环形山
月面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说一说我们的猜想。
模拟环形山
模拟环形山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
细沙。
2.从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往沙盘里
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
不同的石子。
模拟环形山
实验原理:细沙模拟的是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星。陨星落在月球上会形成凹坑,这就是环形山。石子从不同高度落下,表示陨星撞击月面的速度不同。较大的陨星撞击形成较大的环形山,较小的陨星撞击形成较小的环形山。
模拟环形山
观察“环形山”阴影的变化。用手电筒光直射、斜射沙盘里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阴影的变化。
模拟环形山
实验原理:光从不同角度照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观察月球环形山最好的日期不是在满月,而是在每月的7—9日和22—24日,这时太阳光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
模拟月球公转
1.拉上窗帘,关上顶灯,
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2.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
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3.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
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4.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模拟月球公转
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当“地球”转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眼睛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的角度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月相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我们从地球上会看到月球明亮的区域大小发生改变。实际上我们目睹的就是一个月时间里,月球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
1.每晚8点对月亮进行观察。
2.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画在月相记录单上。
3.记录当天的公历、农历和天气情况。
模拟月球公转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它还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模拟月球公转
如果到月球旅行,
你会观察到什么?需要
带哪些东西?
认识月相
连续观察月亮。
1.每晚6:00对月亮进行观察。
2.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此时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下来。
固定时间观察,是要记录月亮的相对位置。因为月亮和太阳一样,也会东升西落。同一天中,晚上6点、9点和夜里12点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认识月相
认识月相
把你观测到的月亮形状画出来,并给它们排排序。
从地球上看,月球有时圆,有时缺。人们把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认识月相
认识月相
整理月相观察日记。
1.认识下图中各种月相名称。
2.将你记录的月相对照下图进行归类。
3.根据月相观察日记,数一数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
认识月相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6点或者9点都可以,这样可以观察到月亮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总体是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部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圆,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或者看不见(一天比一天出现得晚);下半夜则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见,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
农历上半月——亮面在右边,由缺逐渐变圆
农历下半月——亮面在左边,由圆逐渐变缺
月相变化的规律: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认识月相
认识月相
初一新月不可见,
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
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
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
月面朝东下半夜。
认识月相
请说出我国传统节日当天的月相。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端午节(五月二十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认识月相
如实记录,可以画简单的示意图,也可以剪贴月相,日期以农历为主,也可以同时记录两个日期。右边的范例为2012年7月1日至31日(农历五月十三至六月十三)的月相记录。
认识月相
月相成因示意图
1969年7月16日是人类第一次飞向其他天体的历史性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带着人类的良好愿望,踏上了登月的征程,并获得成功。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6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阿波罗”登月记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一个月海,宇航员阿尔德林走出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脚印。
“阿波罗”登月记
“阿波罗”11号拍摄的月球布满环形山的地区。这个大环形山的直径为80千米。
“阿波罗”登月记
“阿波罗”17号上的宇航员和月球上的岩石。
“阿波罗”17号成功地完成登月任务后,在返回地球途中拍摄的月球全景。
“阿波罗”登月记
当“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将脚踏上月面时,他意味深长地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阿波罗”登月记
中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已于2004年正式启动,计划2010年之前将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降落。
嫦娥工程
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3个阶段,可以用“绕、落、回”3个字分别概括:
绕:在2007年发射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绕月工作1年,获取一些科学数据。
落:在2010年之前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
回:在2020年之前登月机器人在采集月球表面的一些样本后返回地球。
嫦娥工程
思考:
要是我们到月球上去进行科学考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让你选择登月地点,你将怎样选择?
月球概况
月球矿产资源丰富。根据从月球上带回的样品分析,月球上钛铁矿的资源储量高达1500万亿吨,稀土元素资源储量约225亿至400亿吨,磷、钾、钍、铀等元素的储量也很丰富,此外,月球上还蕴藏有丰富的铬、镍、镁、硅等矿产资源。
开发月球
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由于没有大气层,太阳辐射强,每年到达月球的太阳能约12万亿千瓦,若在月球上建太阳能发电厂,不仅可以解决月球基地能源供应问题,还可用微波将能量传输到地球,为地球提供新的能源。此外,月球上还有丰富的可用于发电的核燃料。
开发月球
月球表面特殊的空间环境是建立天文观测站、研究基地和研制特殊生物制品、特殊材料的理想场所。
作为人类惟一的、庞大而稳固的“天然空间站”,月球是人类探索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
开发月球
发挥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开发月球的蓝图。
开发月球
发挥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开发月球的蓝图。
开发月球
一、填空题。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 。
2.帆船从远处驶来,我们总是先看见 ,后看见 ,这是因为 。
二、判断题。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船身
船帆
地球是球体
三、选择题
1.人类最初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基本都是( ) 。
A.天空是圆的 B.大地是圆的 C.球形 D.天圆地方
2.( )根据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来推测出地球是球体。
A.张衡 B.亚里士多德 C.哥伦布 D.麦哲伦
3.第一个提出地球是球体的人是(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人是( ),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球体的人是( )。
A.麦哲伦 B.亚里士多德 C.尤里·加加林 D.张衡
D
B
D
A
C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