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秋天的怀念》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7 08:53: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作者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史铁生怀念母亲之作,在歌颂母爱的伟大、无私之外,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无限怀念和深深的自责、悔恨之情。课文以“看花”为线索,分别写了作者“拒绝和母亲看花”——“答应母亲看花”——“主动和妹妹去看花”三个片段,同时这也是作者人生态度转变的心路历程,通过这三个片段既把母爱的伟大细致地刻画出来,字里行间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自责之情,两种复杂的情感交织,真切动人。文章的语言朴素、自然,平凡的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母爱”的主题应该是不陌生的,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也有不少关于歌颂母亲的课文,但《秋天的怀念》一文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对母爱的歌颂,而且也包含了作者对于母亲的自责与悔恨之情。学生对于课文交织着的两种情感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细节描写和关键词语、段落的品读分析,让学生透过表面的文字,体会字里行间潜藏着的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和悔恨之情。
三、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母亲的伟大形象。(重点)
2.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运用插叙、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及烘托情感的写法。(难点)
3.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重点)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2.作家作品简介
史铁生,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等。
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出他对于社会和人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预习字词
瘫痪( tān huàn) 暴躁(bào zào )
侍弄( shì nòng ) 整宿(zhěng xiǔ )
憔悴(zhěng xiǔ) 絮絮叨叨(xù dāo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暴怒无常: 形容一个人脾气坏到了极点,时时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任务一 朗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
1.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段,进行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连等。
角色朗读:男生齐读: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女生齐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男生齐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女生齐读: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男生齐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女生齐读: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永别。
男生齐读:“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女生齐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朗读课文,以下哪个乐曲更适合做选段的背景音乐,说明理由并尝试朗读。
明确:第三段音乐更符合,情感基调更显凄伤悲凉,配乐朗读更能感受“我”的绝望和悲伤,而第一二段曲调更显清新明快,不符合选段的情感基调。
任务二 联丝牵线,感知看花态度
本文三次看花,看花是全文的重要线索,根据这一线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人物看花的态度,并完成下表:
明确:
《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以“看花”为线索,围绕“看花”前后写了三件事:①母亲想带我去北海看花,被我愤怒地拒绝,未能去成。②又是一个秋天,母亲再次央求带“我”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但母亲却病逝了,看花之行再次落空。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圆了母亲的心愿,“我”也领悟到了母亲“好好儿活”一句话的含义。
2.根据上面的表格,讨论: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明确:从看花的态度也看出我瘫痪后对于生活的态度再发生改变,抗拒看花,暴躁拒绝体现我的自暴自弃,到母亲央求看花,我勉强答应,体现我开始愿意走出家门,开始打开心房,面对生活,最后到我跟妹妹自愿去看花,看到灿漫明艳的花儿,懂得母亲让我看花的深意,从此开始积极面对生活。
明暗线交织,我心境的转变,是母亲那无私的爱,是母亲对我“好好儿活”的期盼。
第二课时
任务三 代入角色,深悟好好儿活
找出文中表现人物情感的语句,说说其中蕴含的情感,代入角色,感受人物当下的心情,体会人物的形象。
(提示:从炼字、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分析)
活动1 代入母亲,理解好好儿活
文中的母亲为了儿子“好好儿活”做了许多的努力,请你找出来,细细体会其中的复杂情绪。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悄悄地”“躲”“偷偷地”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红红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的神态。不忍打扰“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动作和情态,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也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细心。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扑”“抓”“忍” 动作描写,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怕“我”禁不住打击。“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写母亲劝慰“我”好好珍惜生命;另一方面也暗含为了儿子,母亲会勇敢面对病魔。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挡”一个动作,是母亲怕飘零的落叶会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无微不至。
央求儿子去看看菊花,语言描写,表明母亲希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痛苦,体现她的执着和对儿子的关心。
“憔悴”绝症晚期对母亲身体的折磨;儿子残疾,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神态描写,也暗含母亲病重。
④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表明母亲怕“跑”“踩”这样的字眼儿会刺激到“我”,就闭口不言。“敏感”表明母亲的内心比“我”还沉重。“又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谨慎。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小心翼翼地顾及儿子的感受。
小结:结合以上语句,说说你看到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细节描写 ,刻画了一位无比慈爱、细心、体贴、坚忍、伟大无私的母亲形象。
第三课时
活动2 导入儿子,体悟好好儿活
1.文章里的母亲希望儿子“好好儿活”,“我”当时是这样活的吗?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双腿瘫痪后的痛苦绝望,加之词语的重复,更写出“我”沉浸于痛苦的时间之久。(绝望地活)
②“什么时候?”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明确:语言描写,在母亲的坚持下,我开始勉强答应她的央求,愿意走出房间,走出我内心的桎梏,开始面对我的生活。(勉强面对地活)
③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明确:“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其实是在写母亲的淡雅、高洁,写母亲对“我”的爱热烈而深沉,象征着母亲高洁品质和她的期望:活得坚韧,活出尊严。
表明“我”此时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面对人生的不幸,更应积极生活,珍惜、感激生命。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2.身心皆苦的母亲不断发出让我“好好活儿”的期望。最后一段也再次出现这句话,最后的省略号饱含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好好儿活……”在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任务四 文本研读,纵向链接深情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我与地坛》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合欢树》
1.结合以上资料,想想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还可能有哪些情感?
明确:怀念、愧疚、悔恨以及对母亲的爱和赞美
2.研读课文后,思考作者为何将标题取为《秋天的怀念》
明确: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含义:①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②《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③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韧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主题小结
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
写作特色
①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运用各种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来写母亲对我的无私。
②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得出生命的真谛。
③环境描写的恰到好处
④反复手法的灵活使用,行文三次写到“悄悄地”,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好好儿活”反复出现,是母亲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⑤对比手法的巧妙使用,生活态度:“我”暴怒无常,母亲默默隐忍;起初“我”消沉颓废,最后“我”积极乐观。环境描写:第一段萧瑟凋零,最后一段生机勃勃
作业布置
1.假设史铁生站在母亲的墓旁,你觉得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些什么 请用第一人称来写,字数50 字左右。
2.如果史铁生能收到你的来信,你会给史铁生写些什么呢 请写一写,字数50 字左右。
以上话题选择其一,准备时间5 分钟,选择典型的片段进行全班交流。
话题延伸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病隙碎笔》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我们都要好好儿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史铁生
七年级语文上册



怀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母亲的伟大形象。(重点)
2.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运用插叙、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及烘托情感的写法。(难点)
3.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重点)
学习目标
作者名片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背景链接
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在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他的第六个年头,年仅四十九岁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后来,在他的许多的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所以这也就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这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
夯实字词
注 音
瘫痪( ) 暴躁( )
侍弄( ) 整宿( )
憔悴( ) 絮絮叨叨( )
翻来覆去:
暴怒无常: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tān huàn
bào zào
shì nòng
zhěng xiǔ
qiáo cuì
xù dāo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形容一个人脾气坏到了极点,时时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释 义
任务一 朗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
1.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段,进行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连等。
3.朗读课文,以下哪个乐曲更适合做选段的背景音乐,说明理由并尝试朗读。
3.朗读课文,以下哪个乐曲更适合做选段的背景音乐,说明理由并尝试朗读。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任务二 联丝牵线,感知看花态度
母亲|妹妹的态度 “我”的态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本文三次看花,看花是全文的重要线索,根据这一线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人物看花的态度,并完成下表:
“我”双腿瘫痪,性情暴躁。
母亲提出带我去看花。
母亲再次央求
母亲病逝,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好好儿活
明线:看花
暗线:心境
强烈反对
勉强接受
理解怀念
自暴自弃
接受现实
积极面对

好好儿活
找出文中表现人物情感的语句,说说其中蕴含的情感,代入角色,感受人物当下的心情,体会人物的形象。
(提示:从炼字、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分析)
任务三 代入角色,深悟好好儿活
活动1 代入母亲,理解好好儿活
文中的母亲为了儿子“好好儿活”做了许多的努力,请你找出来,细细体会其中的复杂情绪。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悄悄地”“躲”“偷偷地”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红红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的神态。不忍打扰“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动作和情态,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也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细心。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怕“我”禁不住打击。“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写母亲劝慰“我”好好珍惜生命;另一方面也暗含为了儿子,母亲会勇敢面对病魔。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是母亲怕飘零的落叶会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无微不至。
动作描写
表明母亲希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痛苦,体现她的执着和对儿子的关心。
“憔悴”绝症晚期对母亲身体的折磨;儿子残疾,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④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表明母亲怕“跑”“踩”这样的字眼儿会刺激到“我”,就闭口不言。“敏感”表明母亲的内心比“我”还沉重。“又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谨慎。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小心翼翼地顾及儿子的感受。
男生齐读: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女生齐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男生齐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女生齐读: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男生齐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女生齐读: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永别。
男生齐读:“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女生齐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细节描写 ,刻画了一位无比慈爱、细心、体贴、坚忍、伟大无私的母亲形象。
结合以上语句,说说你看到一位怎样的母亲?
文章里的母亲希望儿子“好好儿活”,“我”当时是这样活的吗?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活动2 代入儿子,体悟好好儿活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双腿瘫痪后的痛苦绝望,加之词语的重复,更写出“我”沉浸于痛苦的时间之久。(绝望地活)
“什么时候?”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活动2 代入儿子,体悟好好儿活
语言描写,在母亲的坚持下,我开始勉强答应她的央求,愿意走出房间,走出我内心的桎梏,开始面对我的生活。(勉强面对地活)
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其实是在写母亲的淡雅、高洁,写母亲对“我”的爱热烈而深沉,象征着母亲高洁品质和她的期望:活得坚韧,活出尊严。
明亮、活泼、蓬勃
表明“我”此时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面对人生的不幸,更应积极生活,珍惜、感激生命。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身心皆苦的母亲不断发出让我“好好活儿”的期望。最后一段也再次出现这句话,最后的省略号饱含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好好儿活……”在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活出生命的价值 勇敢的面对生活的磨难
活出生命的希望 不被生活压垮的坚强
任务四 文本研读,纵向链接深情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我与地坛》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合欢树》
结合以上资料,想想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还可能有哪些情感?
怀念、愧疚、悔恨以及对母亲的爱和赞美
研读课文后,思考作者为何将标题取为《秋天的怀念》
表层含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含义:①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②《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③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韧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
主题小结
写作特色
①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
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运用各种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来写母亲对我的无私。
②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
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得出生命的真谛。
③环境描写的恰到好处
④反复手法的灵活使用
行文三次写到“悄悄地”,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好好儿活”反复出现,是母亲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⑤对比手法的巧妙使用
生活态度:“我”暴怒无常,母亲默默隐忍
起初“我”消沉颓废,最后“我”积极乐观
环境描写:第一段萧瑟凋零,最后一段生机勃勃
1.假设史铁生站在母亲的墓旁,你觉得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些什么 请用第一人称来写,字数50 字左右。
2.如果史铁生能收到你的来信,你会给史铁生写些什么呢 请写一写,字数50 字左右。
以上话题选择其一,准备时间5 分钟,选择典型的片段进行全班交流。
作业布置
同学们下课!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