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2.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民饱受侵略所带来的苦难。你认为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人民不畏侵略敢于斗争
C.清政府腐朽落后且不堪一击 D.暴露了列强野蛮残暴的本质
3.1901年,八国联军统师瓦德西说:“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D.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4.《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记载,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这表明( )
A.慈禧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 B.义和团运动导致《辛丑条约》签订
C.清朝封建统治反动腐朽 D.义和团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5.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通通排斥,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义和团运动阻止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C.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和蒙昧迷信的落后性 D.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6.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B.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
C.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8.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
“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 ——《电讯报(副刊)》
A.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国列强的友好合作
C.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 D.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团结一致抵抗
9.1902年,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转化为外债后,不仅以关税为担保,而且包括均成为外债之抵押品,并盐税和常关税(一种内地通过税),距海关50里以内之常关税,均成为外债之抵押品,并受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税务司所管辖。这表明列强( )
A.控制清政府财政 B.增设通商口岸 C.侵犯领土主权 D.进行商品输出
10.专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B.允许各国在北京使馆界和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京条约》签订 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北京条约》签订 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C 《马关条约》签订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 《辛丑条约》签订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A B.B C.C D.D
12.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
13.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难、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摘编自统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
(1)材料一中的条约是哪次战争的结果?写出侵略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写出该条约哪一点反映了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3)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三条约中哪一点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4)说说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一点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简示图(部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通商口岸是在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后被迫开放的,对比两图,分析指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
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年
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家 933家
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 2800万元 5.2亿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趋势,并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这是清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统治者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使馆界的设立,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大沽等地炮台的拆除,京榆铁路驻扎外国军队,清政府亦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军事控制之下了。
——摘编自周一良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列强对华侵略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C C C C A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D
1.A
【详解】根据题干“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因此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自发集合数十万人,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确具有盲目排外的缺点,但材料未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清政府前期支持义和团,后期却在慈禧的命令下与八国联军侵略者共同剿杀义和团,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变法图强,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居民”“美军抢劫的白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片体现列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暴露了列强野蛮残暴的本质,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项;义和团反抗显示中国人民不畏侵略敢于斗争,排除B项;题干图片列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与清政府腐朽落后且不堪一击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瓦德西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潜力和未来的某种敬畏。这种敬畏可能源于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有力抗击,使得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到,中国并非如他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容易征服和瓜分,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并未直接导致清朝的灭亡,排除B项;和团运动虽然未能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减缓了他们瓜分中国的步伐,排除C项;虽然义和团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它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由义和团运动造成的,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体现了清朝封建统治反动腐朽,C项正确;题干反映清政府认为义和团运动是祸端,未体现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清政府认为义和团运动是祸端,未体现义和团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通通排斥,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可知,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体现出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在义和团中也存在,这些信息充分说明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和蒙昧迷信的落后性,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作用,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和蒙昧迷信的落后性,“阻止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说明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1年,英国侵略军进入广州北郊的三元里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爆发;1894年7月, 日本侵略军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清政府迫不得已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因此表格的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C项正确;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并未体现邓世昌等反抗的内容,排除A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与《南京条约》等关系不大,排除B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了《南京条约》的影响,与邓世昌等的英勇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表明外国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说明当时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项正确;开始崛起用词不准确,在此之前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活动,也有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众对侵略的抵抗,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而非被侵略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联合出兵打击清政府,他们又不愿意过多的出力,说明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C项正确;材料主体为八国联军,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未体现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国列强的友好合作,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章程”,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团结一致抵抗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以关税为担保”“盐税和常关税”“海关税务司所管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通过控制清政府的主要关税来控制清政府的财政,A项正确;《辛丑条约》并没有增设通商口岸,排除B项;题干信息强调关税担保,控制清政府财政,并没有反映侵犯领土主权,排除C项;《马关条约》后,列强侵略中国的经济方式由商品倾销向资本输出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这一点,体现出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C项正确;《南京条约》中国就已经开始对外赔款,所以“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并不是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内容,排除A项;“允许各国在北京使馆界和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使得清政府统治腹地出现外国驻军,但不是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内容,排除B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也体现出清政府受到外国控制,但并不是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都属于史实,不属于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使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入了资本输出,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②正确;《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正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使中国主权收到损害,④正确。②③④分析正确,D项正确;《马关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1)战争:鸦片战争;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或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共同影响:都损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详解】(1)战争:根据“《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和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发动了鸦片战争。
(2)条约:根据材料“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内容: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3)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4)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损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4.(1)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变化: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2)趋势: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原因: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3)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丧失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上: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详解】(1)条约:根据材料一图一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等地可知,条约是《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根据材料一图二开放的重庆、沙市等地可知,条约是《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变化:根据材料一图一与图二通商口岸的变化可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2)趋势:根据材料二,1894—1900年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和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可知,1894—1900年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大幅增加,说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3)影响:根据近代中国列强对中国发动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性质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三“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可知,政治上:中国丧失主权和领土完整,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根据材料三“巨额赔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可知,经济上: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