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中的第二首诗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顾学习曹操《短歌行》的体会,对于这首诗应从何处入手呢?
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再深入理解作品。
师:把这位同学说的三句话归纳为四字格短语,应该怎么表达?
生:我知道了,是“知人论世”。
师:非常正确!那我们先来看看屏幕(指定学生朗读)。
陶渊明生平简介:
生: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他一生坎坷,可谓“时运不济”。自幼受家庭与儒道思想影响,心怀志向,堪称“少有壮志”。然而仕途艰难,多次为官却皆不得志,此为“仕途坎坷”。
生:他曾在官场挣扎,目睹官场黑暗丑恶,内心痛苦,可说是“心厌官场”。最终毅然辞官归隐,追求田园生活,这便是“归园田居”。
生:在田园中,他亲自劳作,享受自然,写下众多描绘田园风光与心境的佳作,可谓“笔耕田园”。
二、创设情境
师:他的作品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与精神遗产,即“遗泽后世”。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哪首诗呢?
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师:那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这首诗直接展现了他弃官归隐生活的艰苦。此外,我们还学过一篇反映他生平经历的传记,大家还记得吗?
生:《五柳先生传》。
师:切换屏幕,请同学朗读:
生:《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师:从他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况来看,他天性嗜好喝酒,结果怎样呢?
生:家贫不能常得。
师:那他的居所、衣着、饮食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生:房屋简陋,不能遮蔽风雨;穿着破旧;饮食常常匮乏,但他依然安然自在。
师:由此可见,这篇传记展现了陶渊明在贫困生活中的状态,他却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难能可贵。
三、感悟诗歌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相应页面,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分别是?
生:《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师:好,那我们先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然后齐声朗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请大家看前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诗呢?
生: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本就喜爱山川田园。
师: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尘网”和“三十年”怎么理解?
生:“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三十年”有人说陶渊明从开始出仕到最终归隐田园大约十三年。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每个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分组回答对每四句的理解。
生:第一组的理解是: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错误地陷入官场罗网,一离开田园就是许多年。
生:第二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笼中鸟留恋往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原来的深潭。在南边的田野边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的本性回归田园。
生:第三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住宅周围有十多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榆树和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和李树罗列在堂前。
生:第四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远处的村落隐隐约约,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狗在深巷中汪汪叫,鸡在桑树顶鸣叫。
生:第五组: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门庭没有世俗的琐事烦扰,空室中满是安适悠闲。长久被困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回归大自然。
四、整体感悟
师:常言说得好,书读多遍,其义自现。请大家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完后你有什么整体感受呢?
生:感觉陶渊明非常向往田园生活,对官场十分厌倦。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进入具体分析环节。
五、具体分析
1. 讨论分析第一层:(1 - 8 句)
师:先看(1 - 2 句):
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师:诗人自述年轻时的独立个性是什么?
生:缺少适应世俗的气质。
师:那他本性爱好什么呢?
生:热爱自然界的山林田园。
师:结合后两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其言外之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对官场的厌恶呢?
生:“误落尘网中”,把官场比作尘网,说明他觉得官场像束缚人的罗网。
生:也就是诗人的本性与官场的行事作风不相适应。
师:陶渊明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曾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并非天生喜欢归隐山林。那他为什么转而喜欢归隐田园呢?
生:因为官场腐败,壮志难酬,所以转而“爱丘山”了。
师:说得好!接着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有什么作用?
生:采用了比喻,以鸟、鱼自比,表达他归隐田园的心情。
师:“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写出了他怎样的愿望和决心?
生:开荒种地的愿望和躬耕自食的决心。
师:这里的“守拙”有什么含义?
生:含义是保持自己的质朴之心,不耍弄巧诈,不争名逐利,安心回归自然与本真。
师:不耍弄巧诈,不争名逐利,安于本真,恰好与上文哪个词语相呼应?两者相对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与“适俗”相呼应,“适俗与守拙”相对,意在表明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作风的厌恶之情。
师:由此看来,前八句主要写“鄙视仕途,渴望归隐”的内容,这是整首诗的第一层。
2. 讨论分析(后 12 句)
师:请大家齐读:
生:方宅十余亩……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生:描绘了他田园居所的景象,有十几亩地和八九间草屋。
师:对,从这四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开始了怎样的生活?
生:他开始了田园中质朴的生活。
师:接着看“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生:屋子周围有榆树、柳树在后面形成树荫,桃树和李树在前面罗列着。
师: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暧暧”和“依依”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暧暧”是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是轻柔的样子。
师:很好,那这两句诗可翻译为:远远的村落看上去有些昏暗模糊,村落里升起袅袅轻柔的炊烟。这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呢?
生:营造出了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
师:再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生:狗在深深的小巷中叫着,鸡在桑树的顶端啼鸣。
师:如果说前八句主要是写景,联系后四句,体现了什么写法?
生:由景及人。
师:写景是为了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的热爱之情,为写人作铺垫。
师:“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无杂尘世”的户庭,“有余闲”的虚室,是为了衬托怎样的心态和情感?
生:恬淡的心境和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
师:有一点必须跟大家说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描写,并非是为了美化乡村,因为田园生活其实是艰苦的,我们可以从哪篇文章或者诗歌中求证这一点?
生:《五柳先生传》,理由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从《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也能看出。
师:无论是日常饮食衣着,还是田园耕耘,都体现了诗人农村生活的艰苦,那他为什么让人感觉田园生活是美好的呢?
生:陶渊明将归隐田园描写得如此美好,是把它作为肮脏、腐败的世俗社会的对立面来描绘的,也就是通过赞美乡村隐居生活来肯定自己,否定官场的世俗和腐败风气。
师: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他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回归田园后的喜悦。
师:总结得很到位。整首诗层次分明,从对官场的不满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再到田园生活的具体景象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艺术特点
1. 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师:就全诗而言,主要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是如何体现的?
生:???
师:请大家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是在概括地写什么呢?
生:辞官归田。
师:再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在交代什么呢?
生:对往事的回忆。
师:对!请大家齐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又是在写什么?
生:写他开荒南野。
师:诗人先写辞官归田,后写开荒南野,中间虽有回忆往事,但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还需说明的是,开头两句总领全诗,中间多处照应主题,最后两句中,以“久”照应前面表时间的词语是什么?
生:三十年。
师:以“樊笼”紧扣什么?
生:尘网。
师:以“复得”照应什么?
生:误落。
师:最后以“自然”照应前面的什么?
生:丘山。
师:它们之间相互照应,所以我们得出结构严谨的结论。
2. 善于写景,情景交融
师:我们来看第二个艺术特点,诗人很善于写景,并且做到了情景交融,请谈谈你的理解。
生:诗中写道:“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段文字以动写静,动中有情,描绘出一幅淳朴宁静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情操和愉悦情怀。
师:除了以上两点,大家能否体会出第三点?
生:采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用“尘网”“樊笼”等令人厌恶的词汇来表现官场生活。
生:采用反衬的表现手法,利用“尘网和樊笼”来反衬田园景物的形象,使其更加生动美好。
师:谁还说说第四点?
生: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晦涩的典故,像方宅、草屋、榆柳、狗吠、鸡鸣等,真切地表现了田园生活场景。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