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课件11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课件11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28 21:55:13

文档简介

《垂线》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他们探究知识的顺序和深度,以及数学上的那种逻辑思维的显现,都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因此,在教学时,还是需要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
对于知识上,学生有了相交线这一知识基础,对于垂线是相交线的特例很容易理解,以及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这一知识也不陌生,所以鉴于以上,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应该很轻松。
《垂线》效果分析
本节课内容不仅是让学生会画垂线,理解垂线的特征,还引导学生会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
在引入新课时利用两根相交的木条,固定一根,旋转另一根,让学生直观观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然后是画垂线,有两种:一种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另一种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初步体会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放手让学生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索过程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感觉:整堂课效果不错。
垂线
教学目标:
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会从定义出发得出垂线的性质及判定,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地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几个角?在这些角中,有几种类型的角?分别有几对?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用两根订起来的木条演示)。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跟踪练习: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1=55。,求∠EOD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1=55。,∠EOD=145。,那么OE⊥AB吗?为什么?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
∠AO?D=∠_______=∠_______=∠_______=9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 ∠BOC,OC是∠AOD的平分线。
(1)求∠COD的度数;
(2)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结:
了解垂线的概念;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课的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课本相应习题。
课件11张PPT。垂线桓台县实验中学 王京华活动1 观察: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若固定木条a,旋转木条b,当b的位置发生变化时,a、b所成的角也会随之变化.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 =90°1.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ba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Oα 2.垂直的表示: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 垂足为O,则记为:a⊥b或b⊥a,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思考: 由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注意:定义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最直接的方法。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AB,∠1=55°,
求∠EOD的度数.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55°,∠EOD= 145°.
那么OE⊥AB吗?为什么?1ACEBDO(活动2(1)现有一条已知直线AB,分别过直线外一点C
和直线上一点D,画AB的垂线,你有几种画法? 活动2 (2)通过上述方法画出的垂线有几条? 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结论: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 即: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活动3 巩固练习 练习:做课本 1、2注意:
画已知线段、射线的垂线其实就是经过已知点作已知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的垂线. 谈这节课的收获 1.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AO?D=∠_______=∠_______
=∠_______=90°.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课堂检测《垂线》教材分析
垂线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它是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教学时应启发学生自己来定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特别注意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类错误。学生的语言可能也不规范,但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概念的内涵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但如果直接抛出定义的教法,则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分析垂直定义时,要让学生抓住概念的三要素:两条直线;相交;一个角是直角。同时应当使学生弄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关系:“互相垂直”是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垂线”是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称呼,这是二者的区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是另一条的“垂线”;反之,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必定“互相垂直”,这是二者的联系。如:已知直线AB垂直直线CD于O点,可推出∠AOD=90。;若知AB是CD的垂线,同样也可推出∠AOD=90。。?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因此在题目中遇到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两条射线互相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所以过一点作线段(或射线)的垂线时,垂足可能在线段(或射线)上,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或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在进行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这个性质的教学时,可结合“一条直线可以有多少条垂线?”让学生思考,等待学生回答出:“可以有无数多条”之后,再继续提出问题:“如果限定直线的垂线必须过一个已知点,那么这样的垂线又有几条?”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即不管谁来画,都可以而且只可以画出一条垂线。同时还可利用相交线教具,让学生观察转动木条b时,它和不动的木条a互相垂直的位置有几个?加深学生对垂线唯一性的认识。?从而正确理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专 家 姓 名
点 评 内 容
仁智红
目标明确,适时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明确垂线的规范画法,效果很好。
胡安海
这节课从木条转动引入本节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张波
这节课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和成果,效果不错。
胡茂恒
学习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任学忠
这节课教学严谨扎实,整个课堂活动中,能让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整个课堂活而不乱。
范宗恒
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胡春花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的过程,有效地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做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中讲知识得到“内化”。
《垂线》部分观课点评
《垂线》检测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如图1,OA⊥OB,OD⊥OC,O为垂足,若∠AOC=35°,则∠BOD=________.

2.如图2,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
3.如图3,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则OE与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 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 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 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 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
(1)画直线DE⊥OB; (2)画直线DF⊥OA,垂足为F.
6.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OE分别是∠AOC与∠BOC的角平分线.试判断OD和OE的位置关系
二、拓展探究
1.如图,已知∠AOB=165°,AO⊥OC,DO⊥OB,OE平分∠COD.求∠COE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 BOF,且CD⊥ EF,∠ AOE=70°,求∠ DOG的度数.
三、难点透释
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例,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出无数条,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垂足可能在所给图形的延长线上。
《垂线》教学反思
按照《课标》要求: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相交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垂线,知道垂线的画法,理解垂线的性质,明白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两根木条(其中一根固定)另一根转动后交角变化得出垂直的定义,比较直观,当充分理解垂直的定义后, 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经过直线上和外任意一点画垂线,从而得出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在做练习时,他们的问题来了,画成线段、射线的垂线,它们的垂足在哪儿?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因此在题目中遇到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两条射线互相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所以过一点作线段(或射线)的垂线时,垂足可能在线段(或射线)上,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或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 教学时总是强调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效果会更好,因此在几何教学中,我应该多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尝试的机会,效果会更好。
《垂线》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会从定义出发得出垂线的性质及判定,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地推理。
这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设计中,先由学生自己来定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特别注意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类错误。学生的语言可能也不规范,但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概念的内涵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但如果直接抛出定义的教法,则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理解定义的目的。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因此在题目中遇到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两条射线互相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所以过一点作线段(或射线)的垂线时,垂足可能在线段(或射线)上,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或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
学习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