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诗,把握全诗大意。
2、品读全诗,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3、学习作者运用用典、比兴等手法,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雄心壮志。
二、学习重点
1、品读全诗,理解诗人忧的深层内涵。
三、学习难点
1、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2、学习作者运用用典、比兴等手法,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雄心壮志。
四、学习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头展示一段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问同学们:“这段话是评价谁的?”(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如答到曹操,则顺势引导)。你对曹操了解多少呢?谁来介绍一下?
(二)简介作者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学习他的诗歌《短歌行》来了解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曹操。
(三)解题及背景介绍
1、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
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是“乐曲”的意思。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比如《长歌行》、《琵琶行》等。
2、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夜晚,酒宴众文武官员,见明月有感而横槊赋诗,写下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感知全诗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3、全班齐读全诗。
(五)品读全诗
1、请大家默读全诗,找出本诗中出现频率最多、最能形容作者心情的词语。
明确:忧
2、“忧”出现了几次?请在原文对应句子中找出来。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作者忧什么?
明确:一人生苦短;二渴盼人才;三人才难得。
4、你从哪里看出作者忧人生苦短?请从原文找出来翻译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翻译:面对美酒听着美妙的歌曲,不得不感叹人这短暂的一生能有多少日子呢?人这一生就像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品读:美酒音乐都是生活中非常美好的事务,很多人在它们的陶醉下往往容易迷失自我,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沉醉,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发出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沉重的一问:“短暂的人生到底有多少日子呢?”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短暂的。人生有如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在这里作者把人生比作露水。过往逝去的日子太多太多。这里作者在感叹人生,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太短暂。
5、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渴盼(欢迎)人才?请从原文找出来、翻译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翻译:
(1)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思吟味至今。
(2)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3)远方的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品读:
(1)作者通过用典(青青子衿)、用叠词(悠悠)表达对贤才的渴盼。
(2)曹操作为一位统帅,他用“鼓瑟吹笙”的方式表达对人才的热烈欢迎。试问有古今有几位将帅能够这样网罗人才?
(3)曹操作为统帅,人才来到他这里。作者用“枉用相存”抬高人才,降低自己的身份,认为人才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这里体现了曹操的谦虚。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作为一个统帅地位高,每天又杂事缠身,但是他会放下自己的身段,与人才们“欢饮畅谈”其乐融融,这个可不容易啊!
6、虽然作者渴盼人才,虽然用各种方式欢迎和善待人才,但是人才是不是就全部归附作者了呢?从原文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7、为什么“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从中你读出哪些内涵?
明确:这句话的本意:(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乌鸦和喜鹊都向南飞去。绕树飞了几圈,哪里才是它们的栖息之所呢?内涵:(1)乌鹊当时本指吉祥美好的鸟类,这里指人才。很多人才往南飞,而曹操统治的地盘为北方,虽然自己手下人才济济,这是作者忧的原因之一。(2)这些人才为什么像鸟儿飞来飞去,就是不投靠呢?因为当时天下三分,又是赤壁大战的前夕,天下最后走势如何还没有定。这些人才面对当前的政治形势,犹豫、徘徊是非常正常的。毕竟他们希望投靠好的领导、投靠有希望有前途的集团。
8、曹操手下本来就人才济济,但他用这首诗歌更想告诉天下的人才:快点来投奔归附我吧,我这里才是你们的安身立业之所,我是不怕人才多的。所以作者在最后用“(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结束全文。请你翻译这两句话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
(1)翻译:高山不满足自己的巍峨,才能更巍峨;海水不满足自己的深广,才能更深广。内涵:作者借写山、海来表明自己广纳贤才的宽广胸怀。由此想到《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翻译: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人才都真心归顺与我。内涵:(先根据情况介绍周公:周公,名为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以及周成王姬诵的亲叔叔。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贤相,以其忠诚、功业和文章著称,对后世辅佐君王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不久去世,由于成王年幼,周公便承担起辅佐成王的责任,代理天子的职权。周公的封地在鲁国,但由于需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他未能前往封地,而是派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担任国君。在周公辅佐成王期间,他面临了内外多重挑战。内部有管叔、蔡叔等人的谣言和误解(认为他要夺权,取代天子),外部则有商朝旧贵族的复辟企图和东夷部落的叛乱。周公通过与各位重臣的沟通消除了内部的误会,并亲自率军东征,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内涵:(1)勉励自己,明确志向;勉励自己像周公一样只做一个贤臣,不会称王称帝。(2)求贤若渴;像周公一样渴求人才。(3)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要天下归心。
9、再读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