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29 16: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任课教师
课题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古代农业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教学 方 法 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联系比较法情境刺激法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准备 1、制作导学案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2、备课组集体备课,形成成熟的教案。
教 学 过 程(预设)
程 序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1 23 导入新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一起了解。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推进新课:1、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 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 铁犁牛耕 的过程。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略)3、(1)小农经济是指以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2)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合作探究一】: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其出现有何意义?结构和特点: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意义:人们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合作探究二】:我国商周时期农业比原始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合作探究三】:小农经济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条件: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查。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填空。小组讨论展示成果学生积极发言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
程 序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合作探究四】: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 ③精耕细作④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合作探究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 李绅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①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祸。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社会的动荡。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学生积极发言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小组讨论展示成果学生积极发言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
程 序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4 5 【知识巩固】答案:题号12345答案BABCB题号6789答案CBAD本课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布置作业:及时完成《同步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并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整理主要内容。
板 书 设 计 刀耕火种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技术进步 灌溉水平提高 条件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 作用
教 学 反 思
<含教学重难点>
关 键 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