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写于 1918 年冬天,发表于 1919 年 4 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小说以鲁镇咸亨酒店为背景,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麻木,以及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无情。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以第一人称“我”——一个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此外,小说的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会感到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思想深刻,语言含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底蕴。
在学习这篇小说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先生的《故乡》等作品,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的悲剧命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小说简洁生动的语言,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感受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的成因。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
2、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一些含蓄、深刻的语句,如“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等。
(2)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点拨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科举制度的历史和影响。
(2)提问学生:“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如果一个读书人屡次科举不中,他的命运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看看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有着怎样的命运。”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让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3、 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
(3)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他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可笑,又善良诚实。他的悲剧命运既是由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也是由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造成的。
4、 研读课文,理解主题思想
(1)让学生思考: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3)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麻木,以及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无情。作者通过对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咸亨酒店这一社会环境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5、 品味语言,体会艺术特色
(1)让学生找出小说中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2)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小说的语言简洁生动,含蓄深刻,富有表现力。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小说中还运用了一些幽默、讽刺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6、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
(2)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等,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7、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特色等。
(2)教师进行总结:《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小说,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 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模仿《孔乙己》的写作手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主题思想时,对学生的启发还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