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7 15: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认识人物性格特征及成因,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对比分析人物,理解“套子”在文中的含义。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探究“套中人” 的社会批判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认识人物性格特征及成因,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对比分析人物,理解“套子”在文中的含义。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探究“套中人” 的社会批判意义。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任务一:自主阅读全文,理清小说主要情节。
①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 1-5 段)。②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 6 段至倒数第 37 段)。③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 3 段)。
任务二:结合你的理解,为别里科夫写一段“刻在墓碑上的话”,也可以绘制一幅画像。从小说结局出发,提前代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一)置身情境,趣味导入
1898 年的一个夏天,燥热难耐,在沙皇俄国的一个小城,正举行着一场不寻常的葬礼。城里的人们都前去送葬,脸上挂满了犹豫和谦虚的神色,现场一片痛哭声。奇怪的是,当他 们从墓园回家时,悲伤却一扫而空,露出了快活的神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问:请大家集体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这是谁的葬礼?人们称他作什么?
明确:这是别里科夫的葬礼,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今天,让我们一同参加这场“特殊”的葬礼,走入“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别样人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解决了“套中人”是谁的问题,这里不必又花时间解释,创设了葬礼 的现实情境,切入课堂。
(二)抓住核心矛盾,引发思考
【学习活动一】镇上人看别里科夫
1.小说第一句话提到,“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看 注释,明确“我”的身份),透过“我”的话,镇上的人似乎都认为别里科夫是个“怪人”。他们是如何看待别里科夫的呢?(从原文找到细节,读出来) 1.教师同事的眼中的别里科夫:“我们都怕他,真的,非常害怕!”
2.科瓦连科眼中的别里科夫:“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 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3.别里科夫眼中的自己:“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
*比较三种人对别里科夫的不同评价,找到核心矛盾:同一个人,镇上人对他厌恶至极, 而他自己却坚信自己是正人君子。你眼中的别里科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抓住“不同”,文本中的四个主体——别里科夫的同事、情人的弟弟、他自己、读者(学 生自己),是如何看待别里科夫的?从细节中找出矛盾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教师抛 出问题,让学生紧扣文本情节自主探究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
(三)深层解读人物,探究矛盾
【学习活动二】我看别里科夫 暮色四合,送葬的人渐渐四散离去。我们发现别里科夫的墓碑上还没有墓志铭。为警示 后人,让我们为别里科夫写一则墓志铭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推举自己为别里科夫写的 墓志铭或画像,并说明推荐理由,和同学们分享你眼中的“套中人”。
范例:生时与套子为伴,死后于套中正寝;套子的行为,套子的言论 ;套子的下场,见证了套子的社会;身穿沙皇社会的流行时装——套子 ;演绎沙皇统治的实质——专制
以“墓志铭”作 为文本分析的切入点和归结点,“套子的行为”和“言论”即别里科夫身上那些“有形”和 上中文 上中文 上中文 上中文 上中文 上中文 上中文 上中文 上中文 “无形”的套子。在解读墓志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洁凝练的话,表述自己对于人物形 象的理解,体会人物性格,与人物对话。
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明确:①有形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②无形的套子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删除,融合到这个学习活动中 △总结:有形的套子与无形的套子将别里科夫彻底包裹起来,让人读上去感觉可笑又可 恶。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①封闭孤僻、逃避现实(依据:衣着打扮上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 好隔 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用被子蒙着脑袋,房门 紧闭;用教古代语言来躲避现实;害怕和憎恶去挤满了人的学校;和“我”并排走路都觉得是 苦事等事件);②胆小多疑(依据: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一个劲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 乱子等事件);③古板守旧(依据:老是歌颂过去;反对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等事件)。
(四)寻找问题根源,剖析矛盾
【学习活动三】契诃夫看别里科夫 :小组研讨:有人说,其实别里科夫曾经拥有逃离死神的一丝机会。因为这样一个怪人, 他竟然谈恋爱,甚至差点儿结婚了。如果别里科夫真的结婚了,他是否能走出“套子”,避免 人生的悲剧,你认为呢?
*提示:别里科夫的“套子”只是束缚自己吗?对他人有没有影响?如此胆小多疑又封 闭孤僻的别里科夫为何能辖制全城?(第四自然段八个“不敢”的重要作用)
*适时补充:小说写作背景——19 世纪末期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188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加强专制恐怖统治。而此时,俄国受欧洲 进步文化思潮影响,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沙皇政 府变本加厉,社会气氛沉重压抑……→删除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 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的太惨了。——契诃夫《日记》
这里引入文本背后的第 四个主体——作者。引导学生从契诃夫的话中感受别里科夫的“害怕自由”,这种恐惧产生 的根源是渗透在人骨子里的“奴性”和漠然。长期的封建高压统治在过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奴 性心理,这种心理让别里科夫战战兢兢,自觉维护旧秩序。这也是别里科夫恐惧病的根源所 在。精神的奴性是多么害人,多么可怕,对人的心灵的毒害是多么巨大。他是沙皇专制统治 的捍卫者和加害者,是可恶的、可恨的。
总结归纳:别里科夫的恋爱并非自愿的,因此他跟华连卡是没有“真爱”可言的。校长太 太撮合、众人怂恿,华连卡对其表示好感……“他昏了头”。别里科夫在“恋爱”中总处于 被动,并非是有着某种对生活的渴望,除了需要一丝心灵上的慰藉之外,更多的是权势、利 益和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华连卡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 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而他们恋爱的失败 则说明别里科夫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别里科夫“套 人”并“套己”的性格特点使他的死亡成为必然,其实他自己也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受害者,是 可怜、可悲的。
(再次阅读最后三段)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仍然会出现。”回到那场葬礼,为什么别里科夫 死后,人们的生活仍跟从前一样?禁锢人们,让人们不敢说话的到底是什么?
明确: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 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 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真正的套子——沙皇专制统治并 没有被改变。小说主题:本篇小说通过对人性异化的表现,批判了 19 世纪末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 表达了人们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拓展延伸,丰富主题
【学习任务四】回归现实,批判反思 “套子”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 它对人的要求往往是“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 “套子”?如果有,应该 怎样对待?(小组讨论)
提示:“套子”的分类、其他文学作品中人物身上的“套子”…… 例如:合理的套子:生活中必要的规章制度、进步的道德规范、在民主基础制度上制定 的法律、法规。落后的套子:已经过时的违反客观实际的套子,如封建社会繁琐的礼仪。反动的套子:反动统治阶级制定的愚弄人民压迫人民的法律、制度、观念。如课文中的 沙俄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总结:“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 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 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 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四、布置作业 如果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真的结了婚,会有幸福的生活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小练笔, 描绘别里科夫的婚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