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课题《短歌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汉魏诗风慷慨悲凉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这首诗。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鉴赏诗歌中的用典与比兴的手法,并分析曹操在诗中表达出的“忧”的具体内涵。
感悟曹操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人“忧”的具体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用典和比兴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学导入,创设情境(5′)
导语:三国故事,想必大家应当是十分熟悉的,三国是一个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不过其中最具争议的,大概即是曹操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可否认,真实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大家曾经学过他的哪些诗作?(学生回答:《观沧海》《龟虽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短歌行》。
回顾自己所了解的三国故事,回忆学过的曹操的两首诗,对曹操的形象形成初步的了解。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15′)
引导学生齐读诗歌,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2、曹操为什么而“忧”?他又是如何“解忧”的?
3、从曹操的“忧”中,你能看出曹操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通过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教师提出的阅读疑问,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细读诗作,探究问题(10′)
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细读诗歌文本:
1、诗中化用了大量《诗经》中的句子,请大家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句子在这首诗中具体表示的含义。
2、诗中最后一句引用了什么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找出诗中用典的部分,并试着分析用典在诗中对表达诗人深沉苍凉的忧愁所起到的作用。
4、品读全诗,总结评价(8′)
教师提问:既然这首诗的诗眼是“忧”字,那是否可以因此认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全诗,
学生通过前面的讨论和交流,揣摩曹操写此诗的情感,试着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全诗。
5、拓展探究(5′)
教师设置思考题,供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位天下知名的贤才,看到这首诗之后,你会有怎样的感想?你会因此而投靠至曹操的麾下吗?为什么?
学生可开动脑筋,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6、总结提升(2′)
教师进行总结: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但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是曹操作为英雄人物的独特魅力所在。
学生聆听教师的总结,进一步领略曹操作为伟大的政治家的抱负和胸襟,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练习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贤士,看到曹操的这首诗歌后想要投奔曹操,请你写一首四言诗来附和曹操。
教学小结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本设计可以较好地体现高中新课 标的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教学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合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短歌行》结构分布匀称,内容层层递进,大量使用典故,是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本设计注重运用比较、联系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探究文本,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