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7 15: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纵使相逢应不识”为连接,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中融合的“记梦”、“悼亡”、“身世”内容,能够达到以恰当感情朗诵的效果。
环节一:诗词为引,文风不一
1.教师以他人评价——
王安石称为“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
引出苏轼,并简要介绍苏轼。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的苏轼。名传千古、声扬海外的大家。
2.以复习苏轼诗词,引出其文风、成就——
(1)《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是写下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师背)而不知其所止;;(生答)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师背)羽化而登仙。。(生答)
(2)《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只有苏轼不绝的,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师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生答)
(3)《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慷慨高歌—— 大江东去,,(师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生答)
总结:苏轼词开豪放一派,有别于“奉旨填词”柳三变等词人的婉约派。但苏轼的行文风格并不单一。其文豪放、旷达、开阔、真挚,有时亦有婉约之风、哲理之思。
3.转入千古第一悼亡词,点明学习目标——
走进苏东坡的另一面,一起来学习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环节二:时空永隔,尘霜为往
1.教师范读——
(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意。
(2)在这首词中,有哪一句是作者在悲叹现实之后假设两人的相逢?(齐答)
明确: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3)有哪位同学能够给我们翻译一下这句话?
明确: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4)再找一位同学进行翻译,并对二人的翻译进行点评。(进行板书)
2.转入关键词句的学习——
(1)“纵使”是“即使”,有假设的含义,作者为什么需要假设?为什么不写“待得相逢”或是“等到相逢”?【换一换】
明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还因为什么作者需要用“纵使”来假设两人的相逢?
明确: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可是即使作出了假设,作者还写到是“应不识”。既然两人感情甚笃,苏轼为什么认为两人会“不识”?
明确:“尘满面,鬓如霜”。
结合词句翻译、背景进行随文鉴赏讲解。
(4)此时的苏轼不到40岁,正是壮年,又为何会如此落魄,如此沧桑?
苏轼的人生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漫漫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时间段,可以用这样几个四字词语串联起来,分别是:年少成名-名满京华-自请出京-乌台诗案-驻留常州-流落儋州。
同样是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有“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词句。【比一比】
明确:作者的本意不在单纯描写自己的外貌,而是想借“尘满面”言明宦海浮沉、生活跌宕。借“鬓如霜”言明年华不再,饱经风霜。
上阙总结:联系上阙内容,介绍苏轼请辞离京之前的生平经历,引出悼念亡妻与落拓身世之感的交织。
环节三:深情为悼,佳偶难成
1.“纵使相逢”之假设,在作者在梦境中实现了。
(1)用苏轼的词句来描述,他们相逢在怎样的情境中呢?
明确:小轩窗,正梳妆。
(2)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种情景中,王弗有没有如苏轼在上阙所假设的“不识”东坡?为什么?
明确:没有。因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结合王弗与苏轼之间的故事,进一步引出情感。
(1)苏东坡、王弗的爱情故事一半始于“巧合”,一半始于“父母之命”。
“唤鱼池”的佳偶天成
聪敏而善诗书的女子
立于屏风后而辨人知是
林语堂评苏轼,言其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过于纯真。王弗正好弥补了苏东坡的短板,帮他辨析人情事理,及时谏诤。
(2)《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3)《祭妹文》(袁枚)生死不得见:【类比】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点明:苏轼远离故乡,远离爱妻。即使“重逢”亦是虚,词人从对面落笔,写“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男女生朗读】——一位女生,一位男生来为朗诵词的下阙,女生读“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句,男生读这一句的前面,从“夜来幽梦忽还乡”开始。
点明:苏东葬王弗于母亲墓旁,并栽种三万棵松树于前,以“青松长青”表达“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之情。月色凄冷,两处相望唯余茫茫。由现实进入记梦之虚幻,再到回到永“隔”的现实。
总结:(1)在如梦如幻,似真非真的《江城子》中。虚实结合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得到了巧妙运用,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词人感情之真挚。
苏轼以记梦等形式在对亡妻的哀思之中有糅进自己的身世悲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执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2)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有言:“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陈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带感情齐读】让我们一同穿越千年,将苏轼的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情感中,来朗诵一下这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环节四:千古悼亡,不尽苏轼
进行课堂有限而学无止境的总结:
(1)苏轼在垂垂老矣之时,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作结。
(2)他写下历史上第一篇悼亡词,读之感之,能窥见虚实之间的万般深情与人生悲慨。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王水照所说:“说不全的苏东坡,说不完的苏东坡,说不透的苏东坡,那么三个苏东坡归结成一句话呢,就叫做永远的苏东坡。”引出作业与课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