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设计《芣苢》
诗歌教学重在把握意象和意境,因为诗歌环境大多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营造的境界、从中感受诗人的情思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劳动之行”、“听劳动之声”、“临劳动之境”三个环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想象逐渐进入到是个创造的欢快的劳动境界当中,当然这三个环节的设计也不能脱离文本和新课标规定的语文活动,因此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品动词、朗读、写作三个活动展开。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对学生的语文水平了解不够,设计的问题太过简单,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
1.学习目标确定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掌握《芣苢》的重要字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探究一系列动词,把握《芣苢》歌颂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展开想象,体会《芣苢》的艺术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感受古人的劳作生活,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动词,感知劳动过程。
难点:联想想象,创设劳动语境。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巩固基础,以导古之劳动
教师活动1
1.老师询问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适当补充。
【PPT呈现】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古代诗歌305首,最初是配乐而歌的歌词
·重写实,开创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教师询问学生对《芣苢》中生僻字的学习程度(以开火车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PPT呈现】
采采: ;薄言: ;
采: ;有: ;
掇: ;捋: ;
袺: ;襭: 。
3.教师过渡: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古时的人们是如何践行他们的劳动精神的呢?《芣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人的劳作场景,感受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寻找其中蕴含的劳动之美吧!
学生活动1
1.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到的《诗经》信息,记忆老师呈现的《诗经》的关键信息。
2.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课前认真学习的生僻字词,配合PPT所呈现的生僻字进行回答,查漏补缺。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巩固基础”的环节,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并且加深学生对于《芣苢》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后面教学环节中对于《诗经》音乐性的理解进行铺垫。
环节二:鉴赏动词 以观劳动之行
教师活动2
1.教师请学生指出《芣苢》中的关键动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下方注释,从动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PPT呈现】
a.采-有:无偏旁,较简单,朴素的采摘行为
b.掇-捋:提手旁,具有以手为工具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二者的动作幅度,捋是大把大把地采摘
c.袺-襭:与衣服有关,不同点则是前者是用衣襟兜芣苢,而后者则需要先调整腰带。
2.教师请学生思考六个动词之间的排序与“劳动过程”的关系。
【PPT呈现】
采摘→用手大幅采摘→用衣襟兜芣苢
3.教师请学生从过程性的动词中“观看”古人劳动的场景,体会古人劳作的心情变化,整理情绪变化的词。
平静→快速、急切→快乐、满足
学生活动2
1.学生找出重要动词,按照教师的要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学生思考这六个动词之间的排序与“劳动过程”的关系,整理出“劳动过程”图。
3.学生体会古人劳作时的快乐之情,由此品味劳动的“美丽”。(使人收获、使人快乐)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鉴赏动词”的环节,从最初的动词辨析,到之后的动词排序,再到动词与情感的关系,将学生逐步拉入古人劳动的情境之中,形成一幅“劳动过程”的图景。
环节三:反复诵读 以听劳动之声
教的活动3
1.教师呈现《诗经》中诗歌的创作缘由(参考《毛诗序》),使学生理解《芣苢》由劳动的快乐之情而生的创作契机,并且请学生指出《诗经》诗歌的特点。(唱歌、舞蹈)
【PPT呈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教师请学生根据《芣苢》的“永歌”属性,朗读全诗。班级交流,分享自己朗读时所注意的点,教师进行点评。
3.教师补充学生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注意动词所代表的情感起伏、整齐句式中的语气变化、节奏的明朗轻快等。教师示范读法。
4.学生再读。教师请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听见”古人劳动的场景,感受劳动的喜悦。
学的活动3
1.学生理解“由情而生”的创作方式,并且掌握《诗经》之诗具有音乐性、舞蹈性的特点。
2.学生朗读,并交流朗读技巧。
4.学生再读。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反复诵读”的环节,感受《芣苢》的音乐性,通过感受其句式、节奏之的变化,聆听“劳动之声”。
环节四:展开想象 以临劳动之境
教师活动4
1.教师呈现方玉润之评语。请学生点评方玉润想象之中的“劳动之境”。
【PPT呈现】
“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2.教师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这幅与芣苢相关的“劳动之境”补充完整,并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4
1.学生评析方玉润之语中的“劳动之美”。
2.学生基于《芣苢》一诗,通过想象,感受古人的劳动场景。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展开想象”的环节,将自己心目中的《芣苢》之劳动补充完整,使学生得以一临“劳动之境”,品味古人劳动之美。
5.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芣苢
看(劳动的过程):采-有;掇-捋;袺-襭
听(劳动的声音):动词、节奏 劳动之美
想(劳动的场景):……
6.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从《诗经》中再寻找一篇歌咏劳动的作品,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进行鉴赏,写下自己对古人劳动场景的想象与感受。
7.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本课教学有两个特色:一是发挥感官,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使学生吃透《芣苢》的劳动场景;二是以方玉润对《芣苢》的评语感受为起点,仿照这一方式对古人劳动之景展开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