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爷爷家有一个很大的金鱼缸,里面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微小生物等,这样的鱼缸可以看作是( )。
A.食物链 B.生物界 C.生态系统
2.我国特产,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果实具有极高经济和药用价值。它是( )。
A.银杏 B.珙桐 C.杨树
3.下列食物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草→兔→虎 B.狮→狼→山羊 C.阳光→青蛙→蛇→秃鹫
4.把蚯蚓、蜘蛛、知了分为一类,鲤鱼、麻雀、鳄鱼分为另一类,这个分类标准是( )。
A.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 B.按动物的身上是否有脊柱分 C.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
5.在阳光下的照射下,植物的( )能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氧气。
A.根 B.果实 C.叶
6.下列做法中,有益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A.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B.围湖造田 C.城市绿化
7.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自然资源
B.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C.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8.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A.使用无铅汽油 B.搞好城市绿化 C.开荒毁林、围湖造田
9.对于生物多样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并不重要
B.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地球环境很重要
C.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应保护它们的生命
10.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过了一段时间,生态瓶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加了,原因可能是( )。
A.小鱼数量过少 B.水草数量过少 C.瓶内水量过多
11.金鱼藻是一种水生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水中的金鱼藻会产生气泡,气泡中的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12.每年的7~9月是东非大草原的旱季,角马等食草动物都会因为( )进行大迁徙。
A.繁殖 B.食物 C.躲避天敌
二、填空题
13.人类对自然的( )和( )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
14.( ) 造就了地球的生机勃勃,也让人类可以赖以生存下来。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 )。
15.( )、( )、( )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6.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 )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
17.( )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
18.生态瓶实验说明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内,( )和( )之间,( )和( )之间应保持平衡。
三、判断题
19.燕子南飞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这就是迁移。( )
20.每种生物的生存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
21.生物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影响,生物资源正遭到破坏。( )
22.昆虫没有办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
23.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不能干涉动物的生活,应任其自生自灭。( )
24.如果生态瓶中的水少了,可以加入一些凉白开水。( )
25.蝙蝠冬眠时会头朝下吊在山洞中,呼吸次数非常少。( )
26.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四、连线题
27.连线。
猪笼草 动物
银耳 植物
海螺 真菌
五、简答题
28.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29.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的地罩上,结果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请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30.如果黄雀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螳螂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31.有些动物出现迁移、冬眠等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32.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有很多,把你知道的与大家交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爷爷家有一个很大的金鱼缸,里面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微小生物等,这样的鱼缸就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
2.A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银杏是我国特产,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叶片呈扇形,果实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食用的“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或公孙树,属于中国特产的珍稀裸子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3.A
【详解】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起点是生产者,选项A表述正确;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选项B正好颠倒;选项C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选项A符合食物链的定义。
4.B
【详解】蚯蚓、蜘蛛、知了都是无脊椎动物,鲤鱼、麻雀、鳄鱼都是有脊椎动物,可知这个分类标准是按动物的身上是否有脊柱分。B选项符合题意。
5.C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6.C
【详解】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绿化、低碳出行、废物回收利用来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滥伐森林、捕杀野生动物、污水引入河流、围湖造田不利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7.C
【解析】略
8.C
【详解】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可以通过自然保护区、使用无铅汽油、搞好城市绿化、注意家庭绿化来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开荒毁林、围湖造田不利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9.A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应保护它们的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B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水草数量过少,则水中缺少氧气,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加。
11.A
【详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阳光照射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故叶片周围可以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12.B
【详解】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移。每年的7~9月是东非大草原的旱季,角马等食草动物都会因为食物进行大迁徙。
13. 破坏 过度开发
【详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14. 生物多样性 生物
【详解】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多样性造就了地球的生机勃勃,也让人类可以赖以生存下来。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
15.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详解】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繁衍生息。因此我们要保护合理利用宝贵的生物资源。
16. 稳定 生态平衡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所以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
17. 冬眠 冬眠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其中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
18. 生物 非生物 生产者 消费者
【详解】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着。如果生态瓶里的植物的较多,那么过多的植物就会占领了动物生存的空间;如果动物繁殖过快,就会出现食物不足、空间过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生态瓶的平衡关系。
19.√
【详解】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移;比如燕子南飞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这就是迁移。
20.√
【详解】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一生所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每种生物的生存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不随意践踏生命。每种生物的生存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
21.√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时由于人类的影响,生物资源正遭到破坏,要保护生物资源。
22.×
【详解】昆虫具有自我保护的体色,这是动物在长期环境生活中,适应自然的表现,体现了大自然中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绿色的草地上绿颜色的昆虫,更不容易受到敌害的侵袭,更能适应环境。题目说法错误。
23.×
【详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可以适当地干涉动物的生活,不应该任其自生自灭。
24.×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在制作生态瓶时,应该选择自然水域里的水,自然水域里的水有微生物,可以供给泥鳅、田螺食物,不可以加入凉白开水,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25.√
【详解】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能使动物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耗也大大减少。
蝙蝠冬眠时会朝下吊在山洞中,呼吸次数非常少,这都是为了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
本题正确。
26.√
【详解】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7.
【详解】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属于生物,其中猪笼草属于植物、银耳属于真菌、海螺属于动物。
28.答: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
【详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一是来自于根吸收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物;二是来自于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利用光将水分、二氧化碳合成氧气和养分,并储存在体内,供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之用。
29.食物链被破坏,虽然鸟的数量减少了,但是虫子没有了天敌数量变多,所以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
【详解】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的地罩上,结果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这是因为食物链被破坏,虽然鸟的数量减少了,虫子没有了天敌数量变多,所以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
30.最开始螳螂数量会增多,螳螂数量的增加会造成蝉的数量大量减少。
【详解】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黄雀的数量大量减少,最开始螳螂数量会增多,螳螂数量的增加会造成蝉的数量大量减少。
31.答: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洄游等行为,以此适应环境。
32.人们进行城市绿化、家庭绿化,使用无铅汽油,步行或骑车上班,建立自然保护区,告别一次性筷子,拒绝烤肉串等努力都是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分析】人类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努力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详解】本题考查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搞好家庭绿化、使用无铅汽油、进行城市绿化、建立污水处理厂,减少向大自然排放污水都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