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24)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24)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17 20:4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澄清石灰水遇到( ),会产生新物质。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空气
2.小智感到有点饥饿乏力,他调了一杯糖水喝下去,一会儿就觉得有劲儿了。白糖在体内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
A.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C.甜味刺激神经兴奋
3.小智跟伙伴们讨论关于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B.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变化,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
C.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发生时,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
4.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B.铁锈能导电,但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C.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防止它生锈
5.氮气可以( )。
A.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B.用于储存食品 C.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6.下列( )属于避免接触高温物体防烫伤。
A.不离电热器太近 B.不接触热锅 C.不在火焰处喷洒杀虫剂
7.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被罩起来的蜡烛( )。
A.过一段时间后会熄灭 B.会一直燃烧 C.火焰会变大
8.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会儿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B.阳光变弱了 C.彩虹周围的温度降低了
9.把铁钉放在(  )里能防锈。
A.水 B.油 C.盐水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水果和蔬菜切开后都会变色 B.一些水果和蔬菜切开后会变色 C.紫甘蓝汁遇小苏打变绿
11.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比较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
B.铁摸起来比较光滑,铁锈摸起来比较粗糙
C.铁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金属光泽
1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① 过年时燃放烟花爆竹
② 制作饮品时,糖溶解在水中
③ 烧烤时点燃木炭
④ 小明不小心打碎了陶瓷碗
⑤ 红色的橡皮泥和蓝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的橡皮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二、填空题
13.空气是由( )气体混合而成的。
14.像木块、蜡烛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是( )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 )。
15.把紫甘蓝汁倒进少量白醋中,白醋会变成( )色的。
16.空气中的( )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 )、( )等其他气体。
17.做物体燃烧实验时,准备一块湿毛巾和少量沙土是为了( )。
18.每年由于生锈而报废的金属制品占全世界金属年产量的( )-( ),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三、判断题
19.燃烧能生成新物质。( )
20.物体燃烧时发光、发热,没有新物质生成。( )
21.切开的苹果切面变色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
2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产生白色沉淀物质。( )
23.做观察物体燃烧实验时,可以选取任意物体进行燃烧。( )
24.如果没有氧气,我们会窒息而死.所以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就是氧气。( )
25.切开的梨在空气中放一会儿,切面会变色,是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
26.紫甘蓝汁能够用于辨别物质的酸碱性,故而被称为酸碱指示剂。( )
四、连线题
27.把下列物品与其相对应的酸碱性用线连起来。
小苏打
橙子、西红柿 酸性物质
蔬菜中的叶酸 碱性物质
肥皂
五、简答题
28.搜集有关家庭火灾应急处理的常识,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9.观察比较铁片与铁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0.氧气的用途有哪些?(最少写三种)
31.为什么把碘酒滴在米饭上,米饭会改变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产生新物质。
2.B
【详解】小智感到有点饥饿乏力,他调了一杯糖水喝下去,一会儿就觉得有劲儿了。白糖在体内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释放出能量。并不是甜味刺激神经兴奋。
3.C
【详解】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往往会同时发生,例如蜡烛燃烧过程中,先由固态的蜡烛熔化成液态的蜡油,然后燃烧,发光发热,故A错误;
B、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例如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有了固定的形状,但是水这种物质并没有变,故B错误;
C、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发生时,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故C正确。
4.C
【详解】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防止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隔绝。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A、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铁在有水、有空气、有盐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A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锈不能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起来。B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铁制品涂上油漆,隔绝了水、空气、盐等条件,可以防止它生锈。C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5.B
【详解】A、切割或焊接金属时需要很高的温度,氧气有助燃的作用,这是氧气的应用。A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B符合题意。
C、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C不符合题意。
6.B
【详解】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燃烧也有可能引起火灾,火灾会烧毁人们的财物,烧伤人们的身体;除此之外,高温的液体、固体和蒸汽还会对人体造成烫伤。
A、不离电热器太近属于远离使用电器不当引起的烧烫伤,不符合。
B、不接触热锅属于避免接触高温物体防烫伤,符合。
C不在火焰处喷洒杀虫剂属于远离明火防烧伤,不符合。
7.A
【详解】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用集气瓶将点燃的一支蜡烛罩起来,当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蜡烛会熄灭,所以被罩起来的蜡烛过一段时间后会熄灭。
8.A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所以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因为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9.B
【详解】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防锈的办法主要是根据生锈的机理,阻断铁与空气等外部环境的接触从而避免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就不会生锈了,给容易生锈的物体采取喷漆、电镀、涂抹防锈油脂、防锈蜡、防锈液、真空包装等方法,也可以将容易生锈的物体放到干燥的环境中。所以把铁钉放在油中,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
10.A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一些水果和蔬菜切开后会变色、紫甘蓝汁遇小苏打变绿,都属于化学变化,B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水果和蔬菜切开后都会变色,如连州水晶梨,切开后24小时不变色。
11.A
【详解】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说法错误,铁是银白色,铁锈是红褐色。
B.铁摸起来比较光滑,铁锈摸起来比较粗糙,说法正确。
C.铁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金属光泽,说法正确。
【点睛】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12.C
【详解】在化学变化中会生成新物质,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会生成新物质。分析各选项:①过年时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②制作饮品时,糖溶解在水中:这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③烧烤时点燃木炭:这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④小明不小心打碎了陶瓷碗:这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⑤红色的橡皮泥和蓝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的橡皮泥:这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②④⑤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选项C正确。
13.多种
【详解】空气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由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14. 形态 新物质
【详解】蜡烛燃烧,在热的作用下蜡烛变软熔化,这是发生了形态的变化,然后燃烧发光发热还有烟冒出,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木块燃烧,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木块变黑,产生了新物质。所以蜡烛、木块燃烧,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15.红
【详解】紫甘蓝水遇到白醋也就是酸性物质会变红,而紫甘蓝水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把紫甘蓝汁倒进少量白醋中,白醋会变成红色,因为白醋是酸性物质。
16. 氧气 21% 氮气 78% 二氧化碳 水蒸气
【详解】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另外空气中还有极少量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
17.灭火
【详解】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剧烈反应,做物体燃烧实验时,准备一块湿毛巾或少量的沙土以备灭火使用。
18. 20% 40%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每年由于生锈而报废的金属制品占全世界金属年产量的20%-40%,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19.√
【详解】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20.×
【详解】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物体燃烧时发光、发热,一定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题干说法错误。
21.√
【详解】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切开的苹果切面变色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2.√
【详解】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生成白色沉淀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3.×
【详解】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做物体燃烧实验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无毒、无害、不易爆、不会引起火灾的少量的易燃材料。
24.×
【详解】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另外空气中还有极少量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如果没有氧气,我们会窒息而死,但是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就是氮气,约占78%。
25.√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切开的梨放一会,会变成褐色,因为梨里的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化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
26.√
【详解】紫甘蓝试剂里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花色素,它遇到碱会变成绿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利用紫甘蓝和温水制成紫色的紫甘蓝试剂,它是一种能够辨别物质酸碱性的试剂,也叫做酸碱指示剂。
27.
【详解】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度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知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小苏打、肥皂属于碱性物质;橙子、西红柿和蔬菜中的叶酸是酸性物质。
28.①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②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③火灾发生后,要及时拨打119电话报警,讲清火灾发生的地点、着火物、有无受困人员,以及火势火小。④火灾逃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详解】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降低温度、移走可燃物和隔绝空气。所以用水灭火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用泡沫灭火器可以使燃烧的物体停止燃烧,这是利用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原理来灭火的;炒菜的油锅着火了,灭火的最好方法是用锅盖盖紧油锅,隔绝空气。当火灾发生后,要及时拨打119电话报警,讲清火灾发生的地点、着火物、有无受困人员,以及火势火小;火灾逃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29.从颜色上观察,铁片是灰白色的,铁锈是棕红色的;从结构上观察,铁片没有空隙,铁锈上有小孔;从光泽上观察,铁片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光泽;从手感来观察,铁片比较光滑,铁锈比较粗糙;用敲击比较,铁片有韧性、铁锈比较脆;用导电性比较,铁片导电,铁锈不导电;用磁铁来比较,铁片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则不能。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从颜色上观察,铁片是灰白色的,铁锈是棕红色的;从结构上观察,铁片没有空隙,铁锈上有小孔;从光泽上观察,铁片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光泽;从手感来观察,铁片比较光滑,铁锈比较粗糙;用敲击比较,铁片有韧性、铁锈比较脆;用导电性比较,铁片导电,铁锈不导电;用磁铁来比较,铁片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则不能。
30.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配置;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液态氧用作火箭助燃剂;炼钢需要氧气;医疗抢救;煤粉的气化。
【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来灭火。
【详解】氧气的作用:①供给呼吸;在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下常需要使用氧气或供人和其他动物呼吸;②作为助燃剂,帮助燃料更好地燃烧:在某些需要高温、快速燃烧的环境下,如鼓风炼铁,转炉炼钢等,需要使用氧气;③反应放热,工业上利用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④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31.因为碘酒与米饭中的淀粉发生了化学反应,颜色改变,变成蓝色。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把碘酒滴在米饭上,碘酒与米饭中的淀粉发生了化学反应,颜色改变,变成蓝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