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35分钟 60分)
基础全面练
1.(3分)18世纪中期,英国之所以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这个保障是指( )
A.民族国家形成 B.君主立宪制建立
C.广阔的殖民地 D.强大的海上力量
【解析】选B。据材料“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可知,英国跨入“蒸汽时代”是指英国开展工业革命,而其政治前提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故选B;英国亨利八世改革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A;广阔的殖民地是市场的因素,不是政治保障,排除C;强大的海上力量不符合政治保障,排除D。
2.(3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失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宗教改革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
【解析】选C。据材料中“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失了”可知,圈地运动导致农民破产,故选C;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A、B、D。
3.(3分)(2024·淄博高一检测)下表为1770-1861年英国煤和铁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引起表格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70年 1800年 1861年
煤产量 600 1200 5700
铁产量 5 13 380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煤铁生产迅速增长
C.交通运输业发展 D.机器大工业的需求
【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可知,1770—1861年,英国煤铁产量显著增加,这与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工业的需求有关,故选D;工厂制度的确立与煤铁产量变化无关,排除A;煤铁生产迅速增长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交通运输业发展也会使煤铁产量增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4.(3分)(2024·东莞高一检测)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印染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技能要求,生产工序依靠的是技艺熟练的工人,比如专业设计工、打样工、配色工、染色工、印花工、折叠工、测量员等,其中不少为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大企业时代已到来 B.女性成为主要劳动力
C.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解析】选C。据材料“专业设计工、打样工……测量员等”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分工日益精细,需要工业技术娴熟的工人,故选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大企业时代到来,排除A;由材料无法得出“女性成为主要劳动力”的结论,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排除D。
【补偿训练】
据统计,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所产呢绒有十六分之一产自资本家的大工厂,其余大约43万匹呢绒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1831年,英国工厂工人大约为40万人,手工工人大约为116万人。这一现象表明( )
A.新的生产方式确立须经历较长的过程
B.部分行业机器生产无法取代手工劳动
C.工业革命中地域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D.手工劳动比工厂制生产更具有竞争力
【解析】选A。据材料“英国约克郡西区所产呢绒有十六分之一产自资本家的大工厂,其余大约43万匹呢绒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可知,机器生产的普及在当时的英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使得传统的手工作坊在工业生产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故选A;机器生产并非无法取代手工劳动,只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推广,排除B;材料中并未涉及英国约克郡以外地区的工业生产情况,无法体现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排除C;工厂制生产管理更加科学,生产效率更高,在工业生产中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D。
5.(3分)(2024·安顺高一检测)它被誉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首个重大技术成果”,其创新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创新驱动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基本方式,其使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突飞猛进。材料中的“它”( )
A.拉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B.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D.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解析】选B。据材料“首个重大技术成果”“使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突飞猛进”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技术成果是瓦特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选B;拉开第一次工业革命序幕的是珍妮纺纱机,排除A;材料“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首个重大技术成果”强调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影响,而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排除D。
6.(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表明当时企业生产( )
A.以手工劳动为主 B.缺乏资金
C.重视与科技结合 D.具有盲目性
【解析】选C。据材料“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企业生产重视与科技结合,故选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机器生产为主,排除A;材料无法说明企业缺乏资金,排除B;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规划性强,而不是盲目性,排除D。
7.(3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并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生产进一步集中,从而产生了( )
A.手工工场 B.手工工厂
C.资本主义大工厂 D.垄断组织
【解析】选D。据材料“技术的日益复杂……集中”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垄断组织产生,故选D;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排除A;手工工场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排除B;资本主义大工厂是以大规模使用机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C。
8.(3分)1832年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寡头政治形态,根本不是什么民主制度,只是由大贵族的少数人统治代替了专制君主的一个人统治。随着时代的变化,贵族寡头制的历史合理性方面逐渐消失了,它的不合理性方面愈来愈明显。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阻碍社会进步
B.工业革命产生了消极影响
C.英国始终是贵族寡头专制
D.英国议会改革存在必要性
【解析】选D。据材料“1832年前”“贵族寡头制……合理性……消失”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故选D;材料体现的是贵族寡头制的不合理性愈发明显,阻碍了英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排除A;工业革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与题干表达的意思不符,排除B;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进一步巩固统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排除C。
9.(3分)(2024·济南高一检测)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全国选民的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而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从约2%增加到3.3%。这说明了英国( )
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B.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C.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解析】选B。结合材料“选民的人数从……48.8万人上升到……80.8万人”可知,选民人数大幅上升。结合材料“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从约2%增加到3.3%”可知,虽然选民人数大幅上升,但依旧只是全国的极少数人,可见代议制民主具有局限性,不能代表全国最广大的人民,故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统而不治”开始于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体现了英国选民人数的上升,没有体现议会权力的变化,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0.(3分)(2024·北京合格考)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加强了世界联系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改变了社会生活 D.造成了环境污染
【解析】选C。工业革命后兴起大量工厂,商品丰富,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生活,故选C;材料未涉及世界联系,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而非阶级矛盾,排除B;材料未提及环境污染,排除D。
【补偿训练】
1760—1830年,曼彻斯特这一新兴的革命性城市,其规模增长了10倍,居民从1.7万人增加到18万人。曼彻斯特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电力技术的应用
D.光荣革命的胜利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时间和地点并结合所学可知,曼彻斯特是英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其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A;城市人口的增加是曼彻斯特发展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据所学可知,电力技术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据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1.(3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这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变化 B.环境污染严重
C.居住条件恶劣 D.阶级结构变化
【解析】选A。据本题材料“工业革命促使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属于社会生活的变化,故选A,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与大气污染、河流污染等环境污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对居住条件展开论述,排除C;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知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D。
12.(3分)如表所示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前期英国的工厂调研情况统计,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使 ( )
苛刻的工厂纪律
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糟糕
雇佣童工现象普遍存在
工人聚居区成为贫穷、疾病、犯罪之地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弱势群体遭受残酷剥削
C.工人阶级斗争愈演愈烈
D.社会问题明显突出
【解析】选D。据材料“苛刻的工厂纪律”“工人聚居区成为贫穷、疾病、犯罪之地”等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工人状况糟糕、犯罪等问题突出,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问题明显突出,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富人的生活水平,只体现了穷人的生活状况,看不出贫富差距,排除A;工人虽出卖劳动力,但并非弱势群体,仅凭雇佣童工看不出“残酷剥削”,排除B;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但材料体现的是工人的生活状况,没有说明工人的斗争,排除C。
【补偿训练】
1873年,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毒雾,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解析】选A。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机器化生产普及,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时期,C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D。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从15世纪开始,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1485—1500年,英国伯克等郡共圈占了16 000英亩土地,其中有13 000英亩用作牧场。圈地运动使得英国 ( )
A.从小农经济发展为大农场制
B.具备了工业革命所需全部条件
C.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
D.首次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使得英国从小农经济发展为大农场制,故选A;“全部”说法错误,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此外,工业革命还需要海外市场、技术、资金等条件,排除B;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在中世纪西欧庄园制下,土地成为领主的私有财产,“首次”说法错误,排除D。
【补偿训练】
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工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圈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这表明( )
A.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相互作用
B.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引起了大批农民失业
D.农业是工业革命的主要资金来源
【解析】选A。农业革命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工业革命则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改革,这表明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相互促进,且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而不是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革命的发生,排除B;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引起大批农民失业,排除C;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但并非主要资金来源,D以偏概全,排除。
14.(3分)(2024·江西适应性测试)工业革命兴起后,世界棉花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原料主要来自印度、埃及和美洲等地区,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工业革命( )
A.促进工业生产协调合作
B.引发近代全球的产业分工
C.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
D.构筑东西方平等交换机制
【解析】选B。据材料“世界棉花加工……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可知,工业革命兴起后,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体现了工业革命引发了全球产业分工,故选B;材料“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表明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英国,印度等地提供的是原料,并未参与工业生产,排除A;产业结构包括农业、工业和商业等方面,仅凭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看不出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其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东西方平等”说法错误,排除D。
15.(3分)(2024·三明高一检测)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并在棉纺织业领域占据优势,但在染布技术上有很大不足;德国依托先进的染布技术不断提高在纺织行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德国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
B.德国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C.轻工业与重工业协同发展
D.核心技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德国通过掌握核心的染布技术,提高了其在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并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出核心技术促进工业化进程,故选D;材料未涉及德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纺织业的比较,得不出“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A;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率先”的结论,排除B;材料强调核心技术促进工业化进程,与轻工业与重工业协同发展无关,排除C。
【拓展延伸】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技术来源: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范围: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时间: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中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4)重要部门:侧重于重工业、电力工业和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侧重于轻工业。
16.(3分)(2024·青岛高一检测)20世纪英国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提出挑战,逐步改变了“男人的领域在社会,女人的领域在家庭”的传统的、男性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反映了( )
A.英国妇女已经获得了普遍的选举权
B.两次世界大战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C.英国社会分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解析】选D。据材料“逐步改变了……男性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女性大规模进入职场,随着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传统受到挑战,故选D;据材料“逐步改变了……的社会意识形态”可知,改变的是社会观念,并非政治权利,排除A;材料仅呈现了“20世纪”,并没有说明具体时间,故不能片面确定为两次世界大战,排除B;材料仅呈现女性用实际行动逐步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而没有强调社会分工的变化,排除C。
【补偿训练】
恩格斯指出: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和一定的技能,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体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
A.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渐得到提升
B.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D.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革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恩格斯强调工作中劳动者文化程度的重要性,体现了工业革命影响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故选A;工业革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但在恩格斯这段话中并未提及这两大阶级,排除B;材料中恩格斯针对的是工人,并非女性,排除C;工业革命影响下工厂兴起,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
17.(12分)(2024·葫芦岛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怪得多。法国的煤、铁资源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的确逐渐影响了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然而,事实仍旧是,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于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紧随英国之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法国工业革命发展“速度快得多”以及德国工业革命发展“巨人般步伐”的各自原因。(6分)
答案:(1)法国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怪得多”的原因:①所需煤铁资源空间分布不够合理,且受战争影响导致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②传统部门(如奢侈品等)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不适应;③国内行会势力强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国内自由廉价劳动力缺乏;④受法国大革命等因素影响,国内政局动荡。
德国工业革命发展“巨人般步伐”的原因:①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②通过战争获得了重要工矿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其迅速发展;③工业革命起步较晚,相关设备更加完善,后发优势明显;④国家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政策的及时跟进;⑤重视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发展。
【解析】第(1)题,法国的原因:据材料一“法国的煤、铁资源……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给德国”“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进行分析。 德国的原因:据材料二“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进行分析。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6分)
答案:(2)因素:①国家是否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开展与推进工业革命重要的前提与保障;②能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工业革命战略、是否能够及时做好相关产业优化升级是关键;③完善国家基础设施、制定配套政策、整合国内资源、处理好国际外交环境是应有之义;④重视教育发展、抓实职业教育、做好产学研一体化是开展与推进工业革命生命力所在;⑤注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维稳与开拓工作;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发明创造与知识产权,在全社会层面营造浓厚科学氛围;⑦做好国内重要工矿资源勘探开发,做好能源稳定安全工作,关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
【解析】第(2)题,可从国家统一、政治环境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国家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基础全面练
1.(3分)18世纪中期,英国之所以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这个保障是指( )
A.民族国家形成 B.君主立宪制建立
C.广阔的殖民地 D.强大的海上力量
2.(3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失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宗教改革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
3.(3分)(2024·淄博高一检测)下表为1770-1861年英国煤和铁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引起表格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70年 1800年 1861年
煤产量 600 1200 5700
铁产量 5 13 380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煤铁生产迅速增长
C.交通运输业发展 D.机器大工业的需求
4.(3分)(2024·东莞高一检测)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印染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技能要求,生产工序依靠的是技艺熟练的工人,比如专业设计工、打样工、配色工、染色工、印花工、折叠工、测量员等,其中不少为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大企业时代已到来 B.女性成为主要劳动力
C.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补偿训练】
据统计,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所产呢绒有十六分之一产自资本家的大工厂,其余大约43万匹呢绒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1831年,英国工厂工人大约为40万人,手工工人大约为116万人。这一现象表明( )
A.新的生产方式确立须经历较长的过程
B.部分行业机器生产无法取代手工劳动
C.工业革命中地域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D.手工劳动比工厂制生产更具有竞争力
5.(3分)(2024·安顺高一检测)它被誉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首个重大技术成果”,其创新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创新驱动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基本方式,其使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突飞猛进。材料中的“它”( )
A.拉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B.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D.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6.(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表明当时企业生产( )
A.以手工劳动为主 B.缺乏资金
C.重视与科技结合 D.具有盲目性
7.(3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并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生产进一步集中,从而产生了( )
A.手工工场 B.手工工厂
C.资本主义大工厂 D.垄断组织
8.(3分)1832年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寡头政治形态,根本不是什么民主制度,只是由大贵族的少数人统治代替了专制君主的一个人统治。随着时代的变化,贵族寡头制的历史合理性方面逐渐消失了,它的不合理性方面愈来愈明显。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阻碍社会进步
B.工业革命产生了消极影响
C.英国始终是贵族寡头专制
D.英国议会改革存在必要性
9.(3分)(2024·济南高一检测)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全国选民的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而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从约2%增加到3.3%。这说明了英国( )
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B.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C.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10.(3分)(2024·北京合格考)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加强了世界联系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改变了社会生活 D.造成了环境污染
【补偿训练】
1760—1830年,曼彻斯特这一新兴的革命性城市,其规模增长了10倍,居民从1.7万人增加到18万人。曼彻斯特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电力技术的应用
D.光荣革命的胜利
11.(3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这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变化 B.环境污染严重
C.居住条件恶劣 D.阶级结构变化
12.(3分)如表所示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前期英国的工厂调研情况统计,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使 ( )
苛刻的工厂纪律
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糟糕
雇佣童工现象普遍存在
工人聚居区成为贫穷、疾病、犯罪之地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弱势群体遭受残酷剥削
C.工人阶级斗争愈演愈烈
D.社会问题明显突出
【补偿训练】
1873年,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毒雾,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从15世纪开始,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1485—1500年,英国伯克等郡共圈占了16 000英亩土地,其中有13 000英亩用作牧场。圈地运动使得英国 ( )
A.从小农经济发展为大农场制
B.具备了工业革命所需全部条件
C.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
D.首次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补偿训练】
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工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圈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这表明( )
A.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相互作用
B.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引起了大批农民失业
D.农业是工业革命的主要资金来源
14.(3分)(2024·江西适应性测试)工业革命兴起后,世界棉花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原料主要来自印度、埃及和美洲等地区,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工业革命( )
A.促进工业生产协调合作
B.引发近代全球的产业分工
C.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
D.构筑东西方平等交换机制
15.(3分)(2024·三明高一检测)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并在棉纺织业领域占据优势,但在染布技术上有很大不足;德国依托先进的染布技术不断提高在纺织行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德国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
B.德国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C.轻工业与重工业协同发展
D.核心技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拓展延伸】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技术来源: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范围: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时间: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中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4)重要部门:侧重于重工业、电力工业和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侧重于轻工业。
16.(3分)(2024·青岛高一检测)20世纪英国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提出挑战,逐步改变了“男人的领域在社会,女人的领域在家庭”的传统的、男性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反映了( )
A.英国妇女已经获得了普遍的选举权
B.两次世界大战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C.英国社会分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补偿训练】
恩格斯指出: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和一定的技能,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体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
A.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渐得到提升
B.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D.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革
17.(12分)(2024·葫芦岛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怪得多。法国的煤、铁资源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的确逐渐影响了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然而,事实仍旧是,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于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紧随英国之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法国工业革命发展“速度快得多”以及德国工业革命发展“巨人般步伐”的各自原因。(6分)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