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含解析)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含解析)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7 17:01:28

文档简介

十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35分钟 65分)
【基础全面练】
1.(3分)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  )
A.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
B.建立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C.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D.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解析】选D。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都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D正确;A、B不符合日本,排除;C不符合德国,排除。
2.(3分)下表所示是1930年和1938年世界大国的国防开支。表中的信息可用于说明当时(  )
1930年、1938年世界大国的国防开支(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苏联 英国 法国 美国
1930 218 266 162 722 512 498 699
1938 1 740 746 7 415 5 429 1 863 919 1 131
A.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越来越大
B.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瓦解
D.各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选B。与1930年相比,1938年,各国国防开支均大幅上升,可见各国均在整军备战,国际形势日益紧张,故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39年二战的全面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排除C;材料中只体现各国国防开支,未体现其重工业发展情况,排除D。
【深化点拨】二战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矛盾尖锐。
3.(3分)英国首相张伯伦会后确定了对德政策的基调:只要我们能和德国人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用铅笔将他们的怨恨和要求圈划一遍,那么,整个紧张的局势就能极大缓和。这一行为(  )
A.缓和了英德之间的矛盾
B.维护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C.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D.反映了英国政客的荒唐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英国对德的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实际上纵容了德国的侵略行为,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故选C;绥靖政策并未缓和英德之间的矛盾,反而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排除A;绥靖政策不能长久维护欧洲的和平,排除B;绥靖政策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并不能体现某个政客的荒唐,排除D。
4.(3分)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两国虽对波兰的国家安全负有同盟条约责任,但“宣而不战”,坐视波兰沦陷而按兵不动。英法这一做法(  )
A.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B.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导致德国迅速侵入苏联      
D.不利于盟军的协同作战
【解析】选A。英、法两国坐视波兰沦陷而按兵不动,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德国将侵略的目光转向东欧尤其是苏联,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故选A;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迅速”说法错误,排除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排除D。
5.(3分)(2024·马鞍山高一检测)1941年12月,这场空前的大搏斗使全世界约4/5的人口被卷入,从而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这场“大搏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闪击波兰 B.九一八事变  
C.苏德战争爆发 D.太平洋战争
【解析】选D。据材料“1941年12月……全球性的战争”可知,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故选D;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二战的序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6.(3分)(2023·湖北合格考)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联失去了不少国土。经过1942年的冬天后,1943年的苏联军队开始不断收复失地,走向胜利。其转折点是(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太平洋战争
C.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选D。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这次战役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它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D正确;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不符合材料,排除A;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为首的轴心国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进行的战争,与苏联无关,排除B;波茨坦会议是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会晤,不符合材料,排除C。
7.(3分)(2024·天津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要保证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B.美苏对法西斯国家有力制裁
C.国际法对战争的制约
D.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解析】选D。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故选D;二战时,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是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A;“美苏对法西斯国家有力制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二战的胜利,但不是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B;国际法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二战爆发体现了国际法并未有效发挥作用,“国际法对战争的制约”与史实不符,排除C。
【补偿训练】
二战期间,苏联援助美国白金及其他稀有金属用于制造关键军用零部件,英国及其属地援美约67亿美元,其他国家援美物资11亿多美元。由此可知,二战期间(  )
A.反法西斯国家协力合作
B.美国确立了国际事务主导地位
C.欧洲成为美军作战主战场
D.北美大陆饱受大战战火的蹂躏
【解析】选A。二战期间,苏联和英国给美国提供了物资和资金的支持,说明反法西斯国家间进行合作,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支持,无法得出美国居于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B;材料是欧洲国家对战争的援助,无法看出战场所在地,排除C;二战的战火未燃及北美大陆,排除D。
8.(3分)(2024·昆明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解析】选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协调国际秩序、金融与贸易,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D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消除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终结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排除C。
9.(3分)下面两幅图均发表于1945年2月。图一是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兰等欧洲地区的版图正在进行一场拼图游戏,图二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病床上头缠绷带、受了伤的地球,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这两幅图反映了(  )
A.大国主导重建国际秩序
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美苏英策划建立联合国
D.英国仍是世界霸主
【解析】选A。二战即将结束,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体系形成,内容包括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成立联合国等,体现战后大国主导重建国际秩序,故选A;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二战后,此时美苏是盟友,排除B;策划建立联合国是材料图片反映的一部分内容,C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C;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二战后英国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
10.(3分)(2024·芜湖高一检测)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说明联合国实行(  )
A.大国一致原则 B.争端解决机制 
C.委任统治原则 D.民族自决原则
【解析】选A。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指的是大国一致原则,故选A;题干所述指的是联合国制裁侵略与和平解决争端所采用的原则,而不是争端解决机制本身,排除B;委任统治原则是凡尔赛体系下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处置原则,与联合国无关,排除C;民族自决原则是处理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原则,与联合国制裁侵略和解决争端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
11.(3分)(2024·大理高一检测)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主要是出于考虑(  )
A.日本利益 B.中国利益
C.美国利益 D.苏联利益
【解析】选C。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主要是出于考虑美国利益,试图通过日本加强美国对远东的控制,C正确;利益都从自身出发,而远东国际法庭为美国等控制,排除A;对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是无视被伤害中国人的表现,排除B;免于起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防范苏联,排除D。
12.(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雅尔塔体系则将苏联和英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正式纳入国际关系原则。这一变化客观上有利于(  )
A.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南北问题的彻底解决
D.两大阵营的互通有无
【解析】选A。雅尔塔体系将苏联和英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正式纳入国际关系原则,这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共处,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故选A;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南北问题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与材料无关,且“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两大阵营既有斗争又有缓和,“互通有无”说法错误,排除D。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佛山高一检测)1933年,美国由政府收购屠宰猪620万只、牛2300万头、羊500万只,宰掉以后当肥料或造肥皂,罗斯福称之为“计划生育”。该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
A.摆脱经济危机困扰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避免社会动荡不安
D.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解析】选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产品大量积压,供过于求,罗斯福的“计划生育”意在缓解供需矛盾,故选D;“摆脱经济危机困扰”是根本目的,排除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B;“避免社会动荡不安”是政治目的,非“直接目的”,排除C。
14.(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二战前,日本的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直属天皇,不受内阁和议会辖制;其长官与首相、议长平级,且其中的陆相和海相只有现役武官可担任。这(  )
A.成为了军国主义的滥觞
B.保障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导致了权力结构的失衡
D.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解析】选C。二战前,日本军队在国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且不受政府管辖,易造成“军人干政”的局面,导致了国家权力结构的失衡,C正确;军令最高首脑(参谋本部总长、军令部总长)和军政最高首脑(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有直接上奏天皇、辅佐天皇进行军令军政决策之特权,这是军国主义的滥觞,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保障天皇的绝对权威,排除B;材料未涉及日本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D。
15.(3分)逻辑推理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尤为重要。下列表格内容为二战时的三巨头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
罗斯福: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好了!
斯大林: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A.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
B.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C.日本偷袭挑起太平洋战争     
D.德意日结成轴心军事同盟
【解析】选C。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日本进攻美国,减轻了英国和苏联的压力,故选C;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日本无关,排除A;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罗斯福不需要进攻日本,斯大林也不会夸奖日本,排除B;德意日结成轴心军事同盟不利于美国、苏联、英国,因此苏联不会感到满意,斯大林的反应不应是夸奖日本,排除D。
16.(3分)有学者认为,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无论是亚非拉国家还是欧洲国家,被占领区人民还是非占领区人民,都高举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旗帜。该学者旨在强调,反法西斯战争(  )
A.是世界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
B.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了和平民主思潮的发展
D.孕育了民族自决原则
【解析】选A。作者旨在强调反法西斯战争是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旗帜的世界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A正确;材料未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作用,排除B;材料未涉及反法西斯战争与和平民主思潮发展的关系,排除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美等国就大力宣传民族自决原则,排除D。
17.(3分)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战胜国并未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战后,战胜国也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这些做法(  )
A.保障了战后德国的统一稳定
B.旨在维护战败国的经济利益
C.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有助于雅尔塔体系发挥实效
【解析】选D。在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战胜国并没有一味打击和宰割战败国,而是很注重战败国的民主建设。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维护世界稳定的国际秩序,材料中的这些做法有利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助于雅尔塔体系发挥实效,D正确;“保障了”的说法绝对化,而且二战后美苏冷战造成了德国的分裂,排除A;材料中的做法根本上是从战胜国利益出发,因此不是为了维护战败国的经济利益,排除B;材料中的做法与两极格局无关,排除C。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华盛顿时代美国就形成了孤立主义政策,其基本含义是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也避免对世界安全作出集体保证的任何承诺。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和反战和平运动相互配合,左右了美国对外政策。1935年始,美国先后通过三个《中立法》,避免卷入欧洲的纷争之中。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欧洲战事全面扩大,罗斯福政府仍宣布美国中立,试图以“引而不发”阻止法西斯的扩张。随着德军的推进,马其诺防线土崩瓦解,英军全面退守英国本土,德意两国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直接威胁美国的安全。1939年10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取消了武器禁运,事实上有利于英法。1940年,罗斯福再次出任总统,借国内舆论对英国的同情成功改变了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1941年,《租借法案》正式通过。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大量美国的军火、粮食等战略物资,美国国内生产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张兵《租借法案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答案:(1)变化:由“中立”逐渐转向全面援助反法西斯国家。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危及美国利益。
【解析】第(1)题变化:根据材料“1935年始,美国先后通过三个《中立法》,避免卷入欧洲的纷争之中”“1939年10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取消了武器禁运,事实上有利于英法”概括作答。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二战过程中逐渐改变中立政策,其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危及美国利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6分)
答案: (2)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密切了反法西斯国家间的联系;相对减轻了美国在二战中的压力;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解析】第(2)题影响:根据材料“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大量美国的军火、粮食等战略物资,美国国内生产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从反法西斯国家和美国等角度分析回答。十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全面练】
1.(3分)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  )
A.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
B.建立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C.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D.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2.(3分)下表所示是1930年和1938年世界大国的国防开支。表中的信息可用于说明当时(  )
1930年、1938年世界大国的国防开支(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苏联 英国 法国 美国
1930 218 266 162 722 512 498 699
1938 1 740 746 7 415 5 429 1 863 919 1 131
A.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越来越大
B.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瓦解
D.各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深化点拨】二战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矛盾尖锐。
3.(3分)英国首相张伯伦会后确定了对德政策的基调:只要我们能和德国人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用铅笔将他们的怨恨和要求圈划一遍,那么,整个紧张的局势就能极大缓和。这一行为(  )
A.缓和了英德之间的矛盾
B.维护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C.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D.反映了英国政客的荒唐
4.(3分)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两国虽对波兰的国家安全负有同盟条约责任,但“宣而不战”,坐视波兰沦陷而按兵不动。英法这一做法(  )
A.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B.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导致德国迅速侵入苏联      
D.不利于盟军的协同作战
5.(3分)(2024·马鞍山高一检测)1941年12月,这场空前的大搏斗使全世界约4/5的人口被卷入,从而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这场“大搏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闪击波兰 B.九一八事变  
C.苏德战争爆发 D.太平洋战争
6.(3分)(2023·湖北合格考)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联失去了不少国土。经过1942年的冬天后,1943年的苏联军队开始不断收复失地,走向胜利。其转折点是(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太平洋战争
C.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D.斯大林格勒战役
7.(3分)(2024·天津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要保证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B.美苏对法西斯国家有力制裁
C.国际法对战争的制约
D.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补偿训练】
二战期间,苏联援助美国白金及其他稀有金属用于制造关键军用零部件,英国及其属地援美约67亿美元,其他国家援美物资11亿多美元。由此可知,二战期间(  )
A.反法西斯国家协力合作
B.美国确立了国际事务主导地位
C.欧洲成为美军作战主战场
D.北美大陆饱受大战战火的蹂躏
8.(3分)(2024·昆明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9.(3分)下面两幅图均发表于1945年2月。图一是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兰等欧洲地区的版图正在进行一场拼图游戏,图二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病床上头缠绷带、受了伤的地球,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这两幅图反映了(  )
A.大国主导重建国际秩序
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美苏英策划建立联合国
D.英国仍是世界霸主
10.(3分)(2024·芜湖高一检测)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说明联合国实行(  )
A.大国一致原则 B.争端解决机制 
C.委任统治原则 D.民族自决原则
11.(3分)(2024·大理高一检测)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主要是出于考虑(  )
A.日本利益 B.中国利益
C.美国利益 D.苏联利益
12.(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雅尔塔体系则将苏联和英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正式纳入国际关系原则。这一变化客观上有利于(  )
A.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南北问题的彻底解决
D.两大阵营的互通有无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佛山高一检测)1933年,美国由政府收购屠宰猪620万只、牛2300万头、羊500万只,宰掉以后当肥料或造肥皂,罗斯福称之为“计划生育”。该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
A.摆脱经济危机困扰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避免社会动荡不安
D.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14.(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二战前,日本的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直属天皇,不受内阁和议会辖制;其长官与首相、议长平级,且其中的陆相和海相只有现役武官可担任。这(  )
A.成为了军国主义的滥觞
B.保障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导致了权力结构的失衡
D.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15.(3分)逻辑推理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尤为重要。下列表格内容为二战时的三巨头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
罗斯福: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好了!
斯大林: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A.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
B.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C.日本偷袭挑起太平洋战争     
D.德意日结成轴心军事同盟
16.(3分)有学者认为,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无论是亚非拉国家还是欧洲国家,被占领区人民还是非占领区人民,都高举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旗帜。该学者旨在强调,反法西斯战争(  )
A.是世界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
B.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了和平民主思潮的发展
D.孕育了民族自决原则
17.(3分)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战胜国并未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战后,战胜国也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这些做法(  )
A.保障了战后德国的统一稳定
B.旨在维护战败国的经济利益
C.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有助于雅尔塔体系发挥实效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华盛顿时代美国就形成了孤立主义政策,其基本含义是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也避免对世界安全作出集体保证的任何承诺。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和反战和平运动相互配合,左右了美国对外政策。1935年始,美国先后通过三个《中立法》,避免卷入欧洲的纷争之中。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欧洲战事全面扩大,罗斯福政府仍宣布美国中立,试图以“引而不发”阻止法西斯的扩张。随着德军的推进,马其诺防线土崩瓦解,英军全面退守英国本土,德意两国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直接威胁美国的安全。1939年10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取消了武器禁运,事实上有利于英法。1940年,罗斯福再次出任总统,借国内舆论对英国的同情成功改变了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1941年,《租借法案》正式通过。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大量美国的军火、粮食等战略物资,美国国内生产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张兵《租借法案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