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7 16: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19年3月,李大钊发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提出“尊劳主义”,呼青年探寻劳动者苦痛悲惨的根源和解救劳动者痛苦的办法,号召青年“尽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激大千的黑暗”。可见,李大钊是在号召青年( )
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B.融入劳工中以启发民众
C.推动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D.号召工人进行武装斗争
2.李大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必须符合时代的具体要求和根据时代背景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理论而不是抽象、不变的教条。他旨在倡导( )
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D.用科学民主改造社会救亡图存
3.1921年2月,《东方杂志》感叹:“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情景。”这一“情景”的出现( )
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C.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D.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4.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出版各类报刊
C.提倡文学革命和白话文 D.提倡男女平等
5.学会归纳比较的方法可以培养历史素养,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比较,最合适的是( )
A.都经过了长期的准备 B.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6.挺统计,1917年至1922年间,在《新青年》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达到237篇,其中五四运动以后发表为223篇。这段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的作用是(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得到了广大人民支持
C.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D.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7.陈独秀曾撰文号召:“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 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
A.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 B.拯救了中国的民族危亡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注重思想启蒙和爱国宣传
8.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A.取消二十一条 B.反对在对德和约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9.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几十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已经获得了初步的胜利 B.具有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是一次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0.1919年6月,一位美国人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旨在强调,该运动( )
A.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B.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C.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11.《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记载:“五四运动极大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启蒙,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方向……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清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开始意识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材料中这一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12.如图(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0页)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史事过程中提出的口号。这一重要史事( )
A.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 B.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运动青力
C.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D.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开端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 赛先生,自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 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 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材料一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核心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
14.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材料三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C A D C B A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1.B
【详解】根据材料“呼吁青年探寻劳动者苦痛悲惨的根源和解救劳动者痛苦的办法,号召青年‘尽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激大千的黑暗’”,这体现出李大钊认识到了劳动者的重要性,呼吁知识分子走进劳工进行宣传,结合所学可知,在五四运动前夕,李大创等进行知识分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意识到劳工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喊出“劳工神圣”等口号,同时在《新青年》等杂志中撰写文章,呼吁青年要关注劳工,融入劳工中以启发民众,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材料体现的是18919年,排除A项;民族资产阶级宣传“实业救国”,与李大钊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李大钊认为知识青年要走进劳工,没有体现号召工人进行武装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李大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必须符合时代的具体要求和根据时代背景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理论而不是抽象、不变的教条”可知,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具体、可变化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与时代发展变化同步,所以他旨在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李大钊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是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李大钊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民主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用科学民主改造社会救亡图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2月,《东方杂志》感叹:‘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与材料马克思主义传播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项正确;出版各类报刊是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形式,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文学革命和白话文,排除C项;提倡男女平等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故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C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未经过长期准备,排除A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至1922年间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杂志增多,说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工人、农民、商人等参与五四运动,无法得知取得了人民的支持,排除B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排除C项;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重视爱国宣传,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中国人的民族觉醒,D项正确;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A项;五四运动并未拯救中国的民族危亡,排除B项;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因此,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项正确;取消“二十一条”体现的是反对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属于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排除A项;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不具有反封建性,排除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几十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可知,这体现了五四运动得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五四运动“已经获得了初步的胜利”的表现是: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与题干信息“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几十个商业中心城市”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非取得了胜利,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是对其性质的描述,与题干信息“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几十个商业中心城市”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6月”“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排除B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排除C项;民国初年受辛亥革命的推动、政府奖励实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实业救国的热潮,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据材料“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积极在中国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体现,因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项正确;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学生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得到社会各基层人士广泛用户。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学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C项正确;五四运动先在北京发生,后来转移到上海,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不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德先生”、“赛先生”:民主、科学;内容:拥护(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旧文化。
(2)性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核心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关系:互为因果共同;历史作用:促进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青年学生的觉醒进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描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是“民主”的音译,“赛先生”是“科学”的音译;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以从材料一中陈独秀的表述中归纳出来,主要包括反对封建思想和旧制度,提倡民主和科学。
(2)性质及核心精神: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性质),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首先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五四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次它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最后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关系: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激发了他们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促使他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最终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共同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都在思想上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青年学生的觉醒进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等。
14.(1)林则徐;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马关条约》;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誓死不当亡国奴等。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爱国主义精神。
【详解】(1)“他”:依据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可知“他”是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赴广东主持禁烟运动,开展了虎门销烟。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名称:根据材料“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骤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为《马关条约》。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因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等,所以台湾军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3)原因: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理解:依据材料三“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的结果是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因此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且表现出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实质和内涵:依据材料三“……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的核心思想是爱国主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