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三次看花”品味文中蕴藉的丰富情感。
3、理解“好好儿活”的深意,做一个乐观、孝顺父母的孩子。
二、学习重点
1、通过“三次看花”品味文中蕴藉的丰富情感。
2、理解“好好儿活”的深意。
三、学习难点
通过“三次看花”品味文中蕴藉的丰富情感。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屏:“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他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备注:摘自苗向东《史铁生的微笑》)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话写谁吗?
(让同学们自由猜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猜出来更好,没猜出来,老师顺势引导到“史铁生”。你们对史铁生的情况知道多少呢?让学生来说。顺带介绍作者详细见“第(二)点”。提醒注意:苦难、挫折、微笑。)史铁生为什么能够在面对苦难、挫折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微笑?到底是什么或者谁给了他力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二)介绍作者
史铁生,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1951年1月出于北京。学习成绩优秀,田径运动也很有天赋。初中运动会上拿下80米跨栏冠军,被同学赞为“小飞人”。史铁生梦想做一个田径运动员。18岁,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史铁生自愿去了陕北农村插队。20岁,史铁生因淋了一场大雨后高烧不退,队里把他送到北京大医院。几月后,21岁的史铁生出院了,只是他是被朋友抬出来的,他的双腿再也不能自由活动,他被迫开始轮椅人生。
一个怀揣着田径梦的健康少年,突然失去了双脚,成了残疾。
(三)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试着用一段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我”双腿瘫痪,陷入绝望,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中。重病的母亲对“我”瞒着她的病情,为了帮助我走出生活的阴影,多次提到带"我”去北海看花(文章主要写了两次:第一次:愤怒拒绝;第二次:勉强答应)。可是,当我答应去看花时,母亲却永远离“我”而去。又到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我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决心好好儿活。
(四)品读课文
1、根据前面同学的概括,理出“我”三次看花的态度,分别用4个字概括。
明确:
第一次:愤怒拒绝
第二次:勉强答应
第三次:妹推看花
2、分析“愤怒拒绝”部分。
(1)请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思考:“我”遭遇了什么?有什么变化?“我”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你如何评价?
明确:
遭遇:双腿瘫痪。
评价:这是人生重大灾难,对身心是沉重打击,从此不能自由活动,靠轮椅度日,生不如死。
变化:
脾气: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评价:
(A)暴怒无常,暴:暴躁;怒:发怒;无常:没有定数。暴怒无常,指情绪失控,经常暴躁发脾气。可见,双腿瘫痪,这一巨大灾难给“我”的打击之大,使“我”身心都受极大影响。
(B)“望着望着”、“听着听着”是动作的反复,当“我”被辽阔而高远的天空上的雁阵的自由飞翔及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所打动,当我逐渐进入生命的美好感觉之中时,一个“突然砸”、“猛地摔”把“我”带入自己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的现实,动物犹能如此自由飞翔,人却不能?生命如此美好,“我”却要在轮椅上度过一生。那种对生活痛苦的绝望在这两个动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C)面对遭遇: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评价:“狠命地捶打”、“可恨”、“我可活什么劲儿”可见“我”的痛苦、自暴自弃及对生活失去信心。“我”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悲痛世界里。
思考:面对“我”的遭遇和变化,母亲有怎样的举动和反应?你如何理解这些举动?
明确: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理解
(A):这一段话用了四个叠词。
第一个:悄悄地,是母亲善解人意,给儿子负面情绪发泄的空间。
第二个:偷偷地,是母亲担心“我”做傻事,但又怕被“我”发现,时刻在悄悄地关心关注“我”。
第三个:悄悄地,这个是等“我”发泄完毕,母亲怕打扰“我”,小心翼翼地进来陪伴守护着“我”。
第四个:红红的,是外貌中的细节描写;母亲见“我”如此,内心非常痛苦,但是又尽量不表现在“我”的面前。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这是母亲见“我”的状况,对“我”说的话。语气上是小心翼翼地试探。母亲之所以想推我去走走,看花,一是她喜欢花。二是让“我”到外面散散心,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希望借此帮助“我”走出困境,重新振作生活。
(B):“扑”、“抓”动作快速有力,可见母亲的激动、急切。她不希望“我”自暴自弃,伤害自己。一个“忍”可见母亲的痛苦,但是她尽量不在儿子面前表现,还来安慰儿子,可见母爱的伟大。“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母亲对孩子心痛的乞求和鼓励。
3、分析“勉强同意”部分。
思考:
(A)母亲第二次提出去北海看花的背景是什么?她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想带“我”去看花?
明确:
背景:“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一个“挡”字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细致入微。因为她怕“我”看到凋零的生命,怕“我”触景生情。
方式:“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不仅是为儿子操劳所致,也是她的病情所致,但是母亲始终没有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始终想着“我”。“央求”可见母亲希望“我”能够在她最后的时日答应她,希望“我”尽快能够摆脱生活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B)“我”勉强同意了。母亲有何反应?为什么?
明确: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之所以如此喜悦,不仅仅是因为儿子答应同她去北海看花,更是因为儿子慢慢想开了,愿意从自己的悲痛中走出来了。
(C)可是,这次到最后有没有去看花?为什么(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来)?从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没有看成;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我的思想感情:“再也没有回来”看出我的遗恨,无比痛苦。“大口大口吐鲜血”可见母亲病情之重。“我没有想到”是深深的自责,无比的内疚。我完全只沉重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顾及母亲。“绝没有想到”、“竟是”是对母亲永远的离去,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D)母亲在去世前说了什么话?你如何理解? 请你把这位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发挥想象补充完整。
明确: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自己即将死亡,如此痛苦,做母亲的不是想着自己而是记挂着两个孩子,放心不下孩子,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补充内容:略,言之成理即可。
(E)请全班同学齐读本部分。
4、分析“妹推看花”部分。
思考(A):妹妹推“我”去看花,“我”看到了怎样的菊花?请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并赏析。
明确: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高洁,紫红色的话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
赏析:“又是秋天”照应标题,点明季节。
(追问:为什么母亲总要推“我”看菊花,而不是看其他花?)(明确:菊花是一种象征;陶渊明有“采取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淡悠然的品质)”;古诗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坚强品质)”;还有“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乐观的品质)……母亲希望“我”像菊花一样能坚强、乐观,好好儿活下去。)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终于振作起来,走出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第一次:绝望的痛苦,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不愿意出来;第二次:勉强答应,愿意出来)。
“黄色的花淡雅”展示淡定从容的生活状态;“白色的高洁”显露高尚纯洁的品格风骨;“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表现的是生命的活力和厚重;“泼泼洒洒”写出生命绽放的状态,表现无所畏惧的傲然秋天的气概。
思考(B):如何理解“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明确:“我”终于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悟出生命存在的意义。母亲希望“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所以,我们在这节上课的开始提到“苦难、挫折、微笑”,是谁让作者能在生活的苦难和挫折中始终微笑着面对?是母亲!是母爱让作者读懂生命的意义,悟出生命的真谛。
“好好儿活”也是作者对母亲最好的怀念和祭奠!
拓展(C):史铁生好好儿活的具体体现在哪里?
明确:身残志坚,全身心投入写作,成为著名作家,影响千万人、感动千万人。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有《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等。
(五)总结全课
1、全班再次齐读全文。
2、本文通过写“三次看花”刻画出一个坚忍、无私、充满爱心、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也写出了“我”在母亲的影响下摆脱厄运,走出自己的阴影,重新振作生活的过程。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要懂得及时孝顺父母、感恩父母,更要学会在艰难困苦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勇敢地生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