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2、赏析描写小桃树的词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思想情感。
3、比对“我”和小桃树的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
1、把握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2、赏析描写小桃树的词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课时:2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到阳春,春和景明之时,韶关市很多人都去拾贝湖赏桃花。你们去看过吗?好看吗?(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根据情况引导)。
在世人眼里,一般来说艳丽的桃花,是春的象征。但是,在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笔下桃花(桃树)又是什么的象征呢?寄予了他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一棵小桃树》。
(二)简介作者
1、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52年,196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2年至1975年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工作。1980年,调入《长安》文学社,任编辑。他创作的作品有《浮躁》、《废都》、《秦腔》等。
2、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此处只需了解,不用花过多时间):
贾平凹小时候完全在农村长大,经历了很多磨难。套牛、砍柴、割草是他日常经常做的事情。他性格比较内向,个子矮、力气小,不是一块出苦力、干活的料,所以也不引人注意。8岁时,还不能很好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他读书刚读到初二上学期,就赶上了国内政治运动,于是只好回到了家乡。由于父亲被批斗,受牵连,家里一下子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贾平凹也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因为父亲的身份影响,贾平凹想走出农村工作,但是好的机会都轮不到他。1972年,在高考制度恢复前,农村开始组织推荐一批工人、农民去学习,并称其为工农兵学员,贾平凹有幸也成了其中一员。贾平凹来到了西北大学中文系。能上大学,对贾平凹来说是一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他又感动有卑怯。在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大学》中,他曾有这样的描述:他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的乡下人,学识上的自卑使他敬畏一切人。他悄无声息地坐在阅览室的一角,用一个指头敲老师的家门,默默地听同窗高谈阔论。但是,旁人的议论和嘲笑并没有使他惶恐和消沉。一次,政治考试分数过低,他将试卷贴于床头,让耻辱早晚盯着自己………。
(三)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
(1)注意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3)概括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明确:
(1)略
(2)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写眼前小桃树的遭遇,抒发自己痛惜之情。
第三部分(第3-8段):回忆小桃树及我的经历。
第四部分(第9-最后):回到眼前,照应前文,点明主旨。
(四)品读课文
1、找出小桃树来历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明确: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理解:奶奶疼爱孙子,从集市上买了桃子给我们吃。这棵桃子只是一棵普通的桃子,并不是奶奶所形容的“仙桃”。奶奶之所有这样说,是希望自己的孙儿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他们幸福一生。小孩子自有其单纯可爱之处,并真的照做。可以说,我对生活美好的梦想,是奶奶点燃的。一个“蓄”字,可见我对小桃树寄予的希望。小桃树封存储藏着我的美好希望,它蓄积着力量,是为了等待时机拱土而出,开花结果。
2、默读课文:梳理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并对小桃树进行描写的关键词语进行品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明确: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拱出嫩芽——长上二尺来高(猥琐、没人理)——又院墙高了(猪拱、被人嫌弃、被我遗忘、奶奶照顾)——(如今)开花(弱小、不见繁、遭大雨、挣扎)——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一个欲绽的花苞。
(1)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
明确:“角落”就是小桃树的生长地,很明显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生长地。
(2)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明确:“拱”字既点出小桃树破土而出的动态,又渲染出一种在受到压迫的环境下迎难而上,蓄势待发的能量。“它长的很委屈”表面指小桃树生长环境不好,实指作者自己从小生活在山村,孤陋寡闻,直到到城里上学,才知道更大的世界。“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拟人的手法,写出小桃树的自卑和拘谨。
奶奶的话,并不是打击小桃树,更不是打击我。她是基于事实,来点拨我。年幼的我并不谙世事,直到长大才明白奶奶的用心。
(3)因为它长的太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来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4)第八段中: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明确: 这部分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小桃树恶劣的生存状态(长的不是地方、没人理、长的慢、样子猥琐),后来却继续生长着与爷爷服侍的花草盆景(有人打理、赞赏、长的漂亮),后面因为没人打理,而“花盆对在墙根”进行对比。突出寂寞生长的小桃树倔强而顽强的生命力。
(5)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他们曾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儿,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忏悔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明确:小桃树的成长并不顺利:被猪拱、被人嫌、又不好看、别人想砍掉它,它仍然生长,生命的顽强。另外,奶奶为什么用心呵护它、不同意砍掉它?因为这是孙子亲手种下的,是孙子曾经的挚爱,承载着孙子的梦想。当然,这也是奶奶给我的仙桃,表达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6)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水蜜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明确:把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马嵬坡前的水蜜桃花与小桃树的花对比。反衬小桃树的花开的单薄、可怜。连蜜蜂、蝴蝶都不理睬它。
(7)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明确:“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小桃树面对风雨的打击,展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虽然打击很沉重,但是“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从小桃树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明白了希望要在与艰难困苦的顽强斗争中才能实现。
3、再读课文:梳理出我的成长经历,并与小桃树的经历进行比较,看看他们的异同。
明确:我的成长经历:我生在农村,不受重视,从小有梦想——离家进城读书,感到渺小,想干事——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遭遇磨难、幼稚、天真——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还有一朵花苞,对理想的追求更坚定。
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非常相似:都生长环境恶劣、成长都充满磨难。
不同:面对挫折,小桃树不屈不挠,顽强生长;我脾气一天天坏,心境垂垂暮老。
4、作者为什么对小桃树那么深情?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是通过写小桃树来写自己,从小桃树身上,作者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托物言志
(五)总结全课
1、再次齐读全文。
2、本文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扬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借小桃树抒发自己的情志、理想。作者就像小桃树,小桃树就像另外一个作者。这种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物”的写法,叫托物言志,希望大家掌握。